拜城县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及丰产性筛选研究
2016-04-05张彦红魏彦宏冯耀祖
张彦红,魏彦宏,周 勃,冯耀祖
新疆农业科学院拜城农业试验站,新疆阿克苏 842300
拜城县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及丰产性筛选研究
张彦红,魏彦宏,周 勃,冯耀祖
新疆农业科学院拜城农业试验站,新疆阿克苏 842300
对引进的12个冬油菜品种开展品比试验,重点调查分析了各品种的越冬率、产量和农艺性质等指标,初步筛选出三个抗寒、高产冬油菜新品种:0737、陇油6号和陇油7号,其产量在140~160.4 kg/ 666.7m2之间;越冬率在80%~100%之间,可见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强产量高,在拜城县种植是可行性的。
冬油菜;引种试验;拜城县
拜城县隶属新疆阿克苏,地处天山中断南麓,海拔1 200 m,拜城县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28℃,无霜期133~163 d,年均日照系数为2 789.7 h,年均降水量171.13 mm。拜城县冷凉的气候特点,历来素有“黄油菜之乡”的美称,很适宜春油菜的生产,但冬油菜种植一直是空白,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超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成功,白菜型冬油菜因其超强的抗寒性和优质性逐渐在北方各地引种试验,在林下套种、轮作倒插、及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方面栽培意义重大,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为丰富拜城县油料作物品种类型,改变传统一年一季的传统种植模式,提高油菜产量品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笔者自2009年以来,开始尝试冬油菜的引种及适宜性鉴定工作,品种资源的缺乏制约着冬油菜的生产发展,因此,2012年-2014年从甘肃引进12个冬油菜新品种在拜城县试验试种,开展了品种鉴定及筛选试验,通过一系列对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农艺性状表现、适宜性及丰产性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初步筛选出了抗寒、丰产、生育期适宜的冬油菜新品种3个,有效解决了我县抗寒冬油菜品种的缺乏和种植技术低下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12个引自甘肃省,均是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陇油6号、陇油7号、07皋DQW-1-3、07兰天2号-2、宁油2号、07302、06468、07临延2号-9、07兰MXW-1-3、07天油4号、平油1号,其中陇油7号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2014年在拜城县拜城农业试验站试验地(N:41。47,,E:81。54,)进行,试验地前茬为春小麦。播种前施磷酸二铵300 kg/hm2做底肥。本试验连续三年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5 m2(3 m*5 m),行距20 cm,株距5-10 cm,留苗密度90万株/hm2左右。9月5日播种,出苗后及时间苗,4~5叶期定苗,并及时喷药、除草,加强田间管理,11月3日浇冬灌水,返青后追施尿素,施肥总量为225 kg/hm2,于蕾苔期和开花期两次进行,其余管理同当地大田。收获前每小区选有代表性植株10株样进行考种,成熟后按小区单收计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冬前记载项目:播种期、出苗期、五叶期、枯叶期和冬前苗数。冬后记载、测定项目:返青期、冬后苗数、越冬率、抽薹期、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室内考种项目:成熟期在每个处理中随机取10株,测定株高(cm)、分枝部位(cm)、一次分枝数(个)、二次分枝数(个)、主花序有效长度(cm)、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个)、全株有效角果数(个)、角果长度(cm)、角粒数(粒)、千粒重(g)和单株产量(g/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越冬率分析
越冬率的高低是检验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强弱和能否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依据,通过三年的试验调查分析(详见图1),这些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013年、2014年参试的12个品种越冬率普遍较2012年的高,2012年各参试品种的越冬率最高为66.72%,最低为1.82%;2013年越冬率最高100%,最低也达62%以上,2014年各品种越冬率略低于2013年,这是由于冬季的降雪厚度及低温天气的差异导致冬油菜越冬率存在年份差异,但总体看,品种的抗寒性连年种植过程中对低温的胁迫有自身适应过程,抗寒性不好的品种会自然淘汰。总体看: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陇油7号在三年的试验站中越冬率稳定,适应性较强。天油4号、平油1号的越冬率均较低,种植风险大,可考虑淘汰,06468、07兰MXW-1-3、0737三个品系的抗寒性也较强,越冬率较高,是后续重点筛选的优质品系。(图1)
图1 冬油菜品种筛选试验越冬率图
2.2 冬油菜品种(系)产量对比分析
图2表明,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冬油菜品种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2年各品种产量最低,到2014年达最高,同时看出冬油菜产量受越冬率影响较大,越冬率越高,单位面积理论株数越多,产量就高。 综合三年的产量结果分析,本项研究中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陇油7号和07兰MXW-1-3三个品种的越冬性和稳产性较好,连续三年产量稳定在140~152 kg/666.7m2之间,而0737和06468的产量在2014年较高,产量分别达到160 kg、157 kg左右,但在2012年第一年种植产量最低,仅为26.52 kg/666.7m2和87.86 kg/666.7m2,产量的稳定性不高,需继续试验鉴定,其余品种产量优势不明显。
图2 冬油菜品种筛选产量柱形
2.3 生育期情况分析
参试的12个品种,生育期相差不多,都在280 d左右,07皋DQW-1-3的生育期最短为278 d,陇油6号、陇油7号、07兰天2号-2,均为279 d,剩余品种生育期均为281 d,总之,冬油菜成熟期一般在6月20日前后成熟,在南疆还有很长的光照时间,可供复种作物生长。
表4 冬油菜筛选试验生育期表
2.4 农艺性状分析
株高:12个品种的株高都在100 cm以上,株高最高是07302(134.25 cm),最矮的是平油1号(108.6 cm)。分枝数:总分枝数陇油6号和07302的最高均为:24.3个,陇油7号位居第二,为23.6个,总分枝数最少的是07皋DQW-1-3为:17.5个。全株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最多的品种是07302,为:547.5个,陇油7号位居第二,为:425.7个,全株有效角果数最少的是平油1号,为240.9个。其余品种全株有效角果数均在300个以上。结角密度:结角密度最高的品种是天油4号,为0.8个/cm ,最低为平油1号,为0.58个/cm,其余相差不大,在0.6-0.7个/cm之间。角粒数:最多的是07兰MXW-1-3,为23.41粒,07皋DQW-1-3位居第二,为23.28粒,最少的是陇油7号19.57粒。千粒重:07兰天2号-2的千粒重最高(3.29g),陇油7号、07皋DQW-1-3的千粒重最小均为:2.90 g。
单株产量:07302的单株产量最高25.24 g,陇油6号的单株产量最低为10.68 g(详见表1)。
表1 冬油菜筛选试验农艺性状表
3 小结与讨论
李强等认为白菜型冬油菜在乌鲁木齐、阿勒泰等高寒地区种植具有可行性,主要评价指标是看品种的越冬性。拜城县连续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冬油菜在南疆地区引进种植也有一定的推广利用前景,因一些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较高、产量高、出油率高、成熟期早,我县作为一年一季农业种植区域,冬油菜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及增加经济效益方面是首选的油菜品种类型。
冬油菜新品种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其抗寒性和丰产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不断引进鉴定和反复的人工筛选,可解决品种的缺乏问题。
冬油菜品种的优劣,除了用抗寒性(越冬率)指标检验外,其品种的产量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性状等的综合稳定表现也是评价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本试验结果看出,陇油7号、陇油6号两个品种的各项性状指标稳定,越冬性好可以作为拜城县推广的重点品种;06468、0737和 07兰MXW-1-3三个品系的植株经济性质表现优良,其分枝多、千粒重高、单株产量高,可作为搭配推广品种。
[1]田正科.油菜在我国西部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6):42-46.
[2]李强,顾元国,侯玉林等.不同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5):804-809.
[3]李强,顾元国,贾东海等.新疆旱寒区种植冬性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可行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7):106-111.
[4]李强,陈跃华,林萍,等.播期对冬油菜鲜、干重净增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3):517-521.
[5]孙万仓,马卫国,雷建明,等.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 2716-2726.
[6]张厚煊.中国种植制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有关问题Ⅰ.气候变化对我国种植制度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 2000,21(1):9-13.
张彦红(1976年—),农业推广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油料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2014-2016年新疆阿克苏地区科技兴阿项目。
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