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广西本科高校英美文学图式化学习平台的构建
2016-04-05黄伟涛杨雅静赵彩羊
黄伟涛 杨雅静 赵彩羊
【摘 要】分析构建广西高校英美文学学习平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图式理论构建英美文学图式化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机制,为英美文学课程注入“微时代”的新内涵,也为广西本科高校推行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微时代 图式理论 英美文学 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20-03
一、构建广西本科高校英美文学学习平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英美文学自主化学习平台的构建不仅是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顺应网络自主化学习的需要。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外国语院校在创办英美文学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网络互动技术和以及自身丰富的文学教学资源,推出了众多制作精良的英美文学网络学习平台,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等等。这些学习平台整合了学校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手段:教学课件、师生留言板、原著小说和相关影视资源。这些英美文学网络学习平台的成功构建,验证了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和生存空间,既给学生指明了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的方向,也为广大本科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启迪。但由于师资技术的相对滞后,目前广西大部分本科高校仅有广西师范大学设有英美文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其余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仍停留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英美文学网络学习平台在广西本科高校的构建和推广应用显得较为紧迫。
纵观广西近10年本科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不难发现它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师资的有限性、教学手段的单一性、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以及文学教学的日益边缘化等。过去的十年是广西高校教育改革的十年,高校教育正走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生源质量的下降和英美文学课程的纷繁芜杂,高校课程设置也应对教育的改革做出相应变化,这对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改革的浪潮中受到巨大的冲击,部分院校更是面临文学师资青黄不接和人才外流等问题。
首先,由于广西地区本科高校在英美文学教学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其教学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笔者通过对广西几所重要本科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本科高校在英美文学课程设置总体上教学课时和周期有限,课程开设时间较早。
其次,由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跨越时代幅度较长,任课老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一般很难具体到位地把英美文学发展史一一跟学生作介绍,只能走马观花地对特定文学时期以及部分作家写作背景及其作品进行介绍。另外,教材内容较为滞后,20世纪之后的新兴作家及其作品往往少有涉及,大部分教材集中关注部分经典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等。英美文学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往往通过教师讲解与板书、PPT演示、播放节选电影视频片段等固定形式呈现,学生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指导与途径,往往会因为抽象枯燥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而慢慢对它失去兴趣。
最后,英美文学任课老师与学生往往日常教学与学习沟通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老师除了布置课程作业外,很难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实施有效监管和评价,师生之间缺乏教学相长的氛围。所以,解决广西地区本科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种种症状在于打破传统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引导,建立起英美文学学习平台,依靠“微时代”的开放新、灵活性、互动性、及时性和高效性,充分调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英美文学教学走出目前困境提供新思路。
二、图式化理论对英美文学的指导意义
纵观中国近十年的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图式理论主要应用于篇章阅读、听力、口语、词汇、写作、翻译实践等教学活动的研究,但通过图式理论的视角探究英美文学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由康德提出,他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现代图式理论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巴特利特(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作为图式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图式是人们与已知事物、人类经验、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相联系时所构成的更为复杂、完备、概念化的理解和认知组织结构;是对人们对反复出现的经验和知识的反映和积极组织,它使人类大脑中的各种过去反应、过去经历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作用,而且使之组织并成为一个统一的动态组合体;是人们赖以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认知手段,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心理认知过程。”
随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戴维·鲁梅尔哈特(David Rumelhart)提出了更为成熟的图式观,他认为:“图式是有机组合和有序堆积的知识单元;是认知的基础构建单位;是对人脑的所有记忆认知进行归纳和汇总。图式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极具动态、灵活性、多维性、不断变化的开放性知识结构,它基于记忆网络的相对暂时性不断地对过去和现有的认知经历进行概括、增生、调整、强化、修整、重构,有序地储存在人类大脑的长期记忆中,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支撑和指导着人脑内部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处理体系。”
同时,梅尔哈特也提出图式观下的学习模式,他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对情境的反应激活记忆网络中相似知识单元,从而使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匹配、产生理解,促使认知结构不断更新重组过程。人们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新认知并非仅仅是知识量增加的结果,而是知识结构组织变化的结果,是学习主体通过于信息客体的相互结合形成多样的认知结构,进而得以解释和理解新旧事物间的本质和联系,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也就是对认知能力的发展”。梅尔哈特的学习模式理论科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图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微时代”背景下的英美文学图式化学习平台的构建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为通过图式的预期作用、调整补充作用和剪辑输入作用,激发脑海中现存的知识储备以获取和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认知,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促进英美文学课程目标实现。
三、“微时代”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与学
随着人们对信息沟通的不断追求,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前“微博”、“微信”、“微课”、“微云”、“微圈”、“微商”等一系列“微”媒体慢慢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它们以其独具时代特色的传播形式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21世纪大众文化的文化新内涵,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
现阶段,英美文学课程的主流教学模式主要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或“灌注式”教学,这种以“教材+黑板+粉笔”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抑制了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在此基础上很难深入有效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进行指导和培养。另外,广大学生往往受传统英美文学学习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自身的英美文学学习实践中,往往成为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客体与附庸,其自主性、创作性、批判性和独立性学习受到压抑。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平台”中各种致力于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微产品”以其覆盖面广、内容全面、新颖有趣、形式多变、实用性强的特点为英美文学教师改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方向。
一方面,“微时代”为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带来变革。搭上“微时代”的顺风车,依托于数字移动化、信息资源共享的英美文学学习平台将有别于传统英美文学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接收”的单一教学模式。凭借其灵活性、开放性、丰富性、互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不再是天方夜谭,例如,学生可以透过微平台连接世界上各大知名学府、资料库和图书馆获取英美文学教学以及学习资源,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并与有共同研究兴趣的文学爱好者一同探讨学术问题,博采众长,不断开拓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的新领域。
另一方面,“微时代”也将极大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学生学习观念以及师生关系定位的更新。众多“微产品”可以凭借其传播信息覆盖面广、及时高效、内容简洁明了等优点打破传统英美文学教学的局限,同时“微平台”上广泛关注与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解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时,可以把当今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以及“无房不嫁”的婚姻观念与原著小说中的男女婚姻观结合起来加以对比,促进学生对原著的理解。同时,老师在英美文学课堂将转化为学生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而非统领者。教师借助“微平台”能够及时有效地以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的形式发布教学计划,方便学生了解课程进度,通过“微盘”共享详尽的原版小说、文章评论和相关音影资源链接,辅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布置课前课后学习和阅读任务供学生自主完成,并通过“微平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从而调整改进教学。与此同时,“微平台”也将大大增强学生的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获取学习任务和展示学习成果、阅览电子文献,开展学术交流,共享学习资源等活动,从被动的课堂学习者转化为自主学习、分享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实践者。
“微时代”变革英美文学教学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微时代”下的英美文学学习平台在为广大英美文学教师创作和提供教学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储备,拓宽视野,学习新应用,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英美文学教学与“微时代”的相互交织、相互发展和相互促进。
四、“微时代”背景下英美文学图式化学习平台的构建思路与应用
(一)微课资源。在“微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迎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大众“快餐式”信息获取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凭借碎片化、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易传播等特点,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青睐。微课区别于精品课程,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碎片式地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使用。微课体现了“微时代”背景下教学资源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电子终端随时随地访问学习平台,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点播和下载微课视频。同时,微课内容短小精悍,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内容过长和过于枯燥等不利因素降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在英美文学图式化学习平台的构建探索中,将微课引入其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巩固、延伸和补充。图式理论认为:“学生长时记忆的形成,是记忆中的概念网络被激活,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不断进行关联,逐步被抽象和概括并形成图式的结果。”当学生通过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时,从微课获取的概念信息和认知会存储于大脑中并激活大脑内部的概念网络,以潜在的方式关联匹配相关知识点,进而促进学生对文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图式理论也强调碎片化的认知积累用在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学生要学好英美文学这门课程,就要不断积累丰富的文学认知,为概念网络的激活和认知图式的形成创造条件。模块化、结构化、碎片化的微课资源在图式化学习平台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素材库,促进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和掌握。
(二)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微信和微博等即时通信和网络社交平台的推广和普及,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在英美文学学习平台上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时代趋势,更是一种必需。
图式理论认为,教学的关注点不应该是学生的知识量的加与减,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认知能力的提升,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然而,在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停留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以教师为起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等皆由教师自行安排。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剥夺了应有的学习自主权,他们的先有认知和经验为教师所忽略,渐渐沦为被动学习者,缺乏条件进行认知结构的自主构建。在图式理论框架下的指导下,英美文学图式化学习平台应该积极转化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角色,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地改变、修正、重组和再构建自身所拥有的认知图式,从而拓展和深化关于英美文学学科知识的认知图式,实现新知识的主动构建。同时,该平台也应该在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搭建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学生在课前课后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不断培养提高阅读和思辨能力。
因此,微信和微博两大平台与英美文学的有机结合,是构建英美文学图式化学习平台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教师能够利用微博或微信,第一时间发表教学反思、课堂学习任务,为学生答疑解惑,共享学习资源、作家动态、评论文章以及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等多媒体资源。透过微博和微信,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实时获取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构建动态,方便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有效填补学生现有图式中的空缺,以旧知激活和拓展新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学习平台上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交流学习技巧与心得,保持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便捷获取文学知识点,例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梭罗的“自然主义”等要点都可以通过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微信和微博的高效信息传播,使学生文学知识点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激活和拓展了自身已有图式网络和图式检索,使新旧文学认知得到关联,实现建构性的自主学习。
总之,利用“微时代”下的数字化教育技术和新兴信息互动技术,可促进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搭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自主化学习空间,最终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1]石爱民.图式理论对文学欣赏的作用[J].邢台学院学报,2004(19)
[2]韦汉,章柏成.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53.
[5]潘红.鲁梅尔哈特(Rumelhart)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8(5)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7]李政.基于图式理论的职业技能教学微课程设计——以高职导游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8]David Rumelhart.Understanding Understanding [G]//J Flood,(eds.) Understan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D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4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信息化环境下广西高校本科生英美文学自主化学习平台研究”(YCSW2015195)
【作者简介】黄伟涛(1990— ),男,广东潮州人,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杨雅静(1989— ),女,四川隆昌人,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研究;赵彩羊(1992— ),女,四川广元人,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