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6-04-05潘济华
【摘 要】分析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专业建设问题,提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需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专业建设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协同创新教育模式提升青年学生的就业能力,严格贯彻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标准的无缝链接等,从而提升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转型发展 独立学院 专业建设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10-03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要求在“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如何转型,很多学者对此已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最核心的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要达到转型的目标,需要对专业建设进行合理设置、调整与改造。专业建设的合理设置、调整与改造有助于学院加快转型步伐,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完成与国家经济战略的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必然性、转型发展对专业建设的要求入手,分析目前独立学院专业建设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必然性
(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瓶颈成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还未完全复苏,产业格局由于环境恶化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为主题的新型实体经济开始对各国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竞争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现在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为“制造大国”,然而面临着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制造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不够强,低端制造业市场正加快向泰国、越南、印尼等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加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化,正是我国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客观环境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对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以及青年学生就业困难成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市场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和格局趋向生态化,对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尤为强烈,缺口很大,特别是“高级技工荒”难题凸显;与此同时,在高等院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却呈现同质化发展,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造成就业困难。因而,“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决定》第六条“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对于国家战略发展而言,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已经具备了历史必然性。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而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僵化,结构组织松散,质量有待提高等现象仍需要解决。这样才促使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决定》中的“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可以清楚地看到:转型后的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这正好从层次上完善了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即“有了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就连接了已有的中职、专科层次的高职和侧重应用性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构建起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通上升通道,使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格局得以打破”,使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缺口——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以弥补。因此,转型发展是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在内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倒逼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中在高等教育中进行综合改革、建设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二、转型发展对专业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专业建设则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努力提升青年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一)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既要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要关注人的全面成长的发展需要,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成长。只关注其中某一方面或者过于偏重于其中一方,都将容易使得某一方成为另一方发展的障碍或者阻力。由此,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正是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坚强两翼。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机制,以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专业设置后的建设中得到市场助力,以使得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建设中的课程建设,实际上是对专业建设的一个具体的实施过程,也是对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相连接的过程。那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的时候,则需要考虑所要培养的人才将能胜任什么职业,并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课程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前,对于职业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中,经常会出现“校中厂,厂中校”的现象,教学就在生产线上,生产线上就是教学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这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与工厂生产过程对接的典型做法,这是一种加强实践教学的最有效的办法。
(五)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既要按照规定的学历教育开展学习,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职业标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掌握、实操等,并参加国家或区域实施的职业资格考试,以使得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已经具备了从事专门职业的职业素养,取得从事专门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就业能力。
(六)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职业标准也逐步完善和发展,更为进步,在德智体美劳等提出了要求,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提升,以实现在进行职业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仅仅靠在高校中的学习经历,是难以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需求,必然要求从事专门职业的人员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检查不断学习,不断解决在职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三、转型发展面临的专业建设问题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应急之举,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改革探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点是谁都否认不了的。然而,独立学院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表现在专业建设方面。
(一)专业设置与母体学校的专业同质化严重。重庆市教委发展规划处曾做过一个调查,“全国300所独立学院中,有75%的开设了英语专业,有71%的开设了计算机专业,62%的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了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的达到了40%以上,专业布点过于集中,而且有些专业的承载量过大,有些独立学院2/3的学生集中在某一两个专业”。在重庆市,“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的雷同率达60%。中部某省20所独立学院设立的416个本科专业,与母体高校雷同的有403个,比例高达96.87%。其中13所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完全相同”。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趋同性现象非常普遍,这将导致独立学院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对母体学校的依赖过大。在独立学院创办初期,独立学院办母体学校已有的专业是为了保证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既是节约成本之举,也是应急初创艰难之举。如果在后来不尽快转变以形成办学特色,并不利于独立学院的长期发展。长期这样下去,独立学院将与母体高校进行同专业建设竞争,基础薄弱的独立学院如果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其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二)以成本为主要参考因素造成专业上的重文轻理严重。因为办学成本的问题,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多数会设置一些办学成本低且热门的专业,这会导致专业设置中存在严重的“重文轻理”的现象。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设置的39个专业及方向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及方向达29个,占到 74.4%,更为严重的是理工科类专业只有10个,且人数不到全体学院学生的1/6。再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4年广西的各所独立学院规模最大专业中,除了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以及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为非文科专业外,其余的均为文科专业。这是现在独立学院一个共性问题,设置专业没有真正做到立足学院实际,面向市场需要,而是以成本为主要参考因素。这样的结果将会对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对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造成反向力。
(三)人才培养与母体学校的趋同化严重。人才培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施。然而,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偏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后,人才培养能否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原因有二:一是真正自有教师(指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保的非返聘教师和外聘教师)比例普遍不高,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及副高以上职称的自有教师少,难以形成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的骨干力量;二是大量聘用外部教师,虽然可以实现短期经济效益目标,但不利于自有教师队伍的成长,无法确保实现社会效益,更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目前,独立学院一般采用大量外聘教师和在职研究生开展课程教学,既达到减少办学成本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目的,虽然独立学院出台了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办法,但外聘教师不隶属独立学院人事管理,“形成‘只管下课拿钱,不管上课质量、‘上课闻其声,下课不见人的现象”。这使得这些外聘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只会考虑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讲授,不会考虑学院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会造成母体学校与独立学院之间存在着似乎相同的师资、一样的教材、同一教学模式,使得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趋同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由于生源的原因将低于母体学校,无法提升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
四、转型发展中的专业建设对策
(一)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需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独立学院从创办起具有的一大特色就是依托母体学校举办,凭借着母体学校丰富的办学经验、齐全的办学设施,独立学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独立学院依托的是母体学校,但毕竟与母体学校在各方面有着千差万别,所以照搬母体学校的专业设置,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坚持错位发展。母体学校发展比较成熟,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专业,作为“近水楼台”者,独立学院应该充分抓住机会,参考母体学校的发展模式,进行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制定符合学院情况的总体发展规划。但是在专业设置开发的方向上,必须显示出“独立性”,体现自身的培养目标,方能显示出和容易提升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专业建设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型后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应有所不同,其基本依据是社会职业分工,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相适应,对口一定的行业和职业领域,覆盖相应的岗位群。其专业应设置在企业的“兴奋点”和职业岗位的“紧缺口”上,以适应社会对各类适用人才的需求。所以,专业设置必须遵循四原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满足社会要求,按需办专业;二是行业定位原则,即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三是复合原则,也就是传统专业的调整组合与更新、改造;四是前瞻性原则,也就是要预测潜在需求,开发新的专业。
(三)协同创新教育模式提升青年学生的就业能力。学院应该把握当前社会发展中各方协同创新发展的理念,建立课堂、课外、校外三个层次的协同创新育人平台。(1)课堂教学协同育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骨干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尤其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2)课外活动协同育人。以合办工作室、联合项目等方式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即让学生可以利用这些途径实现将课堂教学知识与课外操作能力的衔接。(3)校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教育,深化协同创新内涵,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四)严格贯彻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标准的无缝链接。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即向应用型、职业型和技能型发展。此时的独立学院的教育活动,既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又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强化专业与链接产业的服务能力。既要注重学生人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要注重专业发展中的基础能力的巩固,更要达到职业标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不过,我们要非常注意避免一个倾向,即忽视了理论的作用或者取消专业理论的学习。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此,应避免在强调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与产业需求实现零距离的同时忽视对专业基础理论、核心理论的掌握与应用。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看似矛盾着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实际并不矛盾,而是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后成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范畴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焦新.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12-31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国务院公报,2014(19)
[3]庄西真.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何转、转什么、怎么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4]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8
[5]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N].中国教育报,2015-02-12
[6]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J].教育部公报,2005(4)
[7]李剑平.独立学院大旗到底还能打多久——292所独立学院“验收大考”延期系列报道之四[N].中国青年报,2014-04-29
[8]刘博智.独立学院转型卡在哪?[N].中国教育报,2014-10-3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广西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2015JGZ176)
【作者简介】潘济华(1980—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副处长。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