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6-04-05盘霞覃峰
盘霞 覃峰
【摘 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对高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即以工程实际需求和学生层次为定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增加实训课时、增加实训难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程地质与水文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理论课堂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70-02
“工程地质与水文”是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公路、隧道、小桥涵工程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水文学资料中获取、整理及运用知识。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学生能读懂公路工程、隧道工程、小桥涵工程勘察报告,包括勘察报告里的文字、图件和理解报告的建议和结论,为后续开设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从目前教学反馈的情况看,“工程地质与水文”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内容枯燥、理论化强、实用性不强、难学,导致他们对这门课兴趣严重缺乏,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经分析,原因如下:一是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在开设“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之前,未开设“基础地质”、“地球科学概论”等基础知识课程,学生直接学习“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会感觉抽象难懂。二是高职生偏爱实训教学,对此门课中大段的文字、理论知识难以产生兴趣。三是学生对此门课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此门课可有可无,实用性不强。要让学生对“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产生兴趣,学好这门课,打好扎实的基础,就需要不断思考、探索与总结。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一、“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联系工程实际、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课程教学内容。目前“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讲授的内容,部分脱离实际,工程实际中运用较少,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重新设定课程教学内容。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开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内容原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二大部分为桥涵水文;第三大部分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新设定的教学内容也包括这三大部分,但有所删减。新设定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大部分为地球、地质、岩土基础知识,增加地球形成、发展史等基本知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理解岩土的形成;增加土体部分基本知识、土基本性质试验,与岩石形成一个整体,与材料类课程衔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勘察报告读图实训案例,与工程实际相接轨。第二部分为桥涵水文,原教学内容计算、公式推导等知识点较多,做适当删减。第三部分为常见地灾,原教学内容只做简单介绍,新内容增加公路滑坡、崩塌地灾的案例分析。新设定的教学内容较贴近工程实际,内容充实,结合了高职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不再认为本门课可有可无。
(二)根据设定的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定后,课程组老师着手编制、修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前,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应进行充分的调查,从而确定合理的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其他目标,编制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整个课程教学树立正确的导向。
(三)编写《工程地质与水文》教材。课程组教师进行分工、老师围绕课程标准精心编制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编写与实际贴近、难度适中的教材。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理论课堂教学改革
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中实施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即学生“学、做、练”一体。对于工程地质与水文这门课来说,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兴趣保持时间不长,教学过程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介绍第一大部分内容时,若教师只是一味介绍矿物标本和三大岩类特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若只让学生看标本,他们的兴趣也不会维持多久,对此,可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边讲边指导学生观看标本,然后通过考查的方式检查他们的鉴别能力。又如,介绍阅读地质图,若是介绍复杂难懂的图,学生听不懂,也不愿意听,应先介绍简单的图件,然后及时让学生做读图练习,待学生有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后,再让学生读实际工程勘察报告上的图纸。这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介绍第二大部分时,主要内容为计算,讲了一道计算题后,应让学生做相应练习,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做、练一体。
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与以往学生被动模式相比明显激发了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职业能力。课堂实践证明,从展开“一体化”课堂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也不再认为本门课枯燥难学。
其次,利用辅助工具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岩土体大都是埋在地下,难以辨认请它们的形态、构造,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而去野外看实物的地质构造,由于开设的课时较有限,难以实施。若能借助一些标本、模型辅助教学,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讲授基本的矿物、岩石、土等知识时,可采用标本等辅助工具;在讲授基本的地质构造时,展示相关褶皱、断层模型,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地质构造的认识。
最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能提供生动的视频、图片。在讲授“工程地质与水文”这门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讲授地球与岩土体的形成、地质构造的形成、常见的地灾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时,都需要看一些模拟视频,学生才能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实训教学改革
实训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践场地参观,可以感性地认识、了解自己的专业;跟随实习指导老师实际操作的过程,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责任感。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高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原本实训内容包括:第一大部分矿物标本鉴别、矿物物理性质识别、三大岩类鉴别、基本构造识别、读地质图实训;第三大部分常见地质灾害调查(主要为滑坡)。实训改革后,第一大部分内容包括土的分类。实训要求从以前简单的标本参观、写鉴别记录,改成标本鉴别考核,到工地现场鉴别土的考核,这样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提高职业能力。第一大部分中读图练习变成读图实训,教师开专门的实训课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大部分常见地质灾害调查,由地质现象认识改成让学生到实地进行地灾调查,回来编写调查报告。改革后的实训,课时延长,实训要求更高,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
总之,高职“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学只有结合高职生特点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探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把握行业市场的方向,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主要探索以下几方面教学改革:一是结合市场实际和学生的层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制定相配套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使教学适应社会需要并照顾到高职生这个层次。二是教学过程以“一体化”展开课堂教学,即学生“学、做、练”一体,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三是增加实训课时、增加实训难度,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杨绍平.构建突出技能训练和符合工程实际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改探索[J].中国职业教育,2011(5)
[2]杨晓丰.工程地质与水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杨凤根,骆祖江,候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2009(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3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jzy2013B03);2012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盘 霞(1982— ),女,广西蒙山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讲师,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岩土工程、轨道交通工程高等职业教学等。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