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HEOL混合式教学的“微机保护测试技术”项目化课程改革
2016-04-05黎庚荣
【摘 要】分析“微机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开发的背景,对“微机保护测试技术”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并引入清华教育在线(THEOL)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
【关键词】微机保护测试技术课程 清华教育在线(THEOL) 混合式教学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68-02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可靠地动作迅速而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发电厂、变电站的微机保护装置的安装接线、检验测试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技术技能是电力系统发电厂及变电站二次岗位的核心技能。与之对应的“微机保护测试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抽象深奥,岗位技能操作复杂技术性强,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掌握先进的微机保护测试技术的确存在困难,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是高职学生学习的实用性问题和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学习的实用性问题是指高职学生能否学到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而学习的有效性问题是指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是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而作为电力系统二次岗位的核心技能的保护装置测试技术,毫无疑问成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借此契机,我们成立了课程改革小组,着手进行“微机保护测试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的就业能力,毕业后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知识可以传授,而岗位技能的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有在训练中才能逐步提高技能的水平。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突出知识目标的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着手开始“微机保护测试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在进行广泛的电力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员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岗位工作过程划分为微机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检验与测试和安装接线等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开发,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及“教、学、做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按简单到复杂分成若干个任务。教师按职业能力的需求,由认识到操作,由实物到图纸,由图纸到配置、装接、整定,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划分项目课程教学单元。工作项目的选择由易到难,教师的传授由多到少,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由低到高。围绕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一目标,以技术实践知识为明线,以技术理论知识为暗线,强调学生主体功能,强调师生互动、情境支撑,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岗位综合技能。
在课程项目化改革的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能力应用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重新制订了课程标准,重构了课程内容,对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以“够用”为原则,剔除了数字滤波器和保护算法的冗长的数学推导,避免了过于复杂烦琐的理论分析。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技术技能实操项目以“实用”为准则,设计了微机保护装置运行管理、检验与测试和安装接线等三大教学项目,包含了7个具体工作任务和近20个工作子任务,内容包括微机保护的原理、二次回路、运行维护和安装测试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在变电站建设及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需的与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利用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经费购进了线路、变压器保护装置等当前电力系统应用的主流设备,完善了继电保护实训室的建设,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一体化的教学,学生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基于THEOL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在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归纳、掌握大量的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动作原理等二次回路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目前现场应用的主流厂家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安装接线及操作过程对于理论和实操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学生仍然显得相当复杂,要做到融会贯通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2015年7月,课题组参加了北京清华大学组织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培训班,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了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包含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播课教学与流媒体支持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等方面的功能,支持课程管理和教学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深层次整合,支持站内学习社区、站外社会网络系统的分享功能,可能实现多元化的在线教学。
混合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将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根据“微机保护测试技术”项目化教学课程的特点,课题组系统地对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分解,划分为认知类、技能类和情感类等不同的知识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并使用不同的课堂组织结构。同时,确定了要进行课堂讲授、演示的内容和进行课前在线呈现的内容。
在线教学内容并不是面授内容的搬家,在线教学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合理地对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使教学重点突出,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方便学习者更容易地获取和理解知识。对复杂的安装接线和保护装置主要功能的测试步骤,可以在实训室教学现场预先录制好操作过程的视频供学习者观摩。授课教师在线上预先布置学习任务并提出问题,学习者主动登录线上学习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知识,完成教师提交的在线作业,为完成项目化工作任务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
混合式学习线上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支持大量的信息和资源的提供,扩展了学习的空间和增加交流的机会,支持课程管理活动,通过交互与合作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微机保护测试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电力系统发电厂及变电站继电保护岗位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系统地设计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做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在完成教师下发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基于THEOL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将项目化教学内容加以分析并拆分为一系列的知识点,利用清华大学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科学合理地进行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整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有效性。混合式教学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必将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改革创建一条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潘光贵,姚旭明,黎庚荣.微机保护安装测试与维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2]黄栋,吴轶群.发电厂及变电站二次回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黎庚荣(1974— ),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