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政课为平台推进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6-04-05欧阳意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平台高职生思政课

【摘 要】分析对高职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意义以及以思政课为平台对高职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优势,从“知”、“行”两方面提出以思政课为平台对高职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内容。

【关键词】思政课 平台 高职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38-0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高校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借助高职三门思政课这一平台的优势,以“知、行”为线索构建主要内容推进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状况堪忧的现状。

一、对高职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意义

(一)有利于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上提出的总体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文化做了简明扼要的诠释,而且一针见血强调,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习总书记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底,更有深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结,在他心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根”和“魂”,“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有利于扎实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2014年3月,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教育部专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它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大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是着力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民培育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形势和任务,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高校如火如荼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之际,习总书记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紧密独特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应该是重点学习和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正因如此,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有的放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

(四)有利于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状况

培养技能型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首要和主要目标,学校、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的绝对重视,客观上导致许多高职生“技能才是王道”的思想,他们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甚至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微乎其微的学生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自豪;在观念上一些高职生伦理道德淡薄,存在的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诚信缺失、不懂礼貌不讲礼节现象比比皆是;在行动上部分高职生我行我素、不分美丑、不辨善恶、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道德失范行为司空见惯,甚至有部分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把国外的精神垃圾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效仿的对象。

笔者在近年课堂随机调查中发现,75%以上的高职生无法准确说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90%以上的高职生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原因是“没必要读”、“不想读”、“读不下去”、“感觉没意思”等等不一而足;95%以上的高职生表示“从未听说”和“从不知道”“季羡林是国学大师”;70%以上的高职生甚至无法准确说出我国有哪几个民族自治区;80%以上的高职生对“如果自己明确不想与对方发展恋爱关系,对方送给自己的各种物品是收还是不收”的回答是“收,因为不收白不收”。课间休息时间发现许多高职生对我国经典乐曲优秀歌曲了无兴趣却对充满错误观念消极思想的流行歌曲兴致盎然,对纯粹娱乐毫无思想内涵的搞笑片以及强烈刺激感官无法震撼心灵的摇滚乐曲情有独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角度看,高职生中来源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强人意,来源于职中、中专的学生则令人忧心忡忡,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后一部分文化素质亟须提高的单招对口学生比例与日俱增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调研掌握高职生的中华文化素养状况,在大学阶段因材施教加强高职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担任领导干部还是作为普通员工都能体现出来,进而增强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之“责任感和使命感”,实属当务之急。

二、以思政课为平台对高职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优势

(一)有充分的课时做保障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中应“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学分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压减课时”的课程,因此,凭借充分的课时作保障,借助思政三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进行教改的契机,通过思政课专任教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课程中有的放矢推进高职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符合高职院校重视技能教育的现实,又有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头脑,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专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技能技术”在办学中具有“主心骨”不可撼动的至高地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课程中不仅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而且在选修课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也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兼之高职院校正逐步推行“2+1”的培养模式,即第一、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和考试,第三学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不可避免地要求所有课程总体课时压缩,甚至取消一些人文课程。

以思政课为平台对高职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在课程课时减少人文素养课程缺乏情况下,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也不需要学生在学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专门学习,却可以充分利用思政课课时得到保障的优势。主要可由思政课教师(在课程内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活动而在课程外协调统一配合校内其他教育力量)贯彻《指导纲要》,既能与时俱进及时相应充实三门思政课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又能有效实施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做到一举三得。

(三)二者结合的教育能收到奇效

近十余年来的高校研究实践证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显著。复旦大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建立长效机制,该校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并荣获全国高校示范项目,社科部教师担任京剧表演艺术主讲教师,社科部和专业课教研室共同指导京昆学生艺术团,使学生通过学习艺术、体验艺术、创作艺术直观感受尊老爱幼、惩恶扬善、忠孝礼义,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湖南大学制定本校的《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意见》,以岳麓书院之爱国务实、兼容并蓄等优良传统为根基,提炼形成传承书院文化的校训、校风、校歌,该校还拨出专项资金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祭拜典礼(祭孔礼、拜师礼、成人礼、入学礼),由思政教师指导学生运营“千年弦歌”网站中的“传统文化学习”专题网页,带领学生“游学”式调研,师生的实践充分体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师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武汉大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典范,学校依托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在樱花树下挥毫泼墨、在端午唱楚歌穿汉服行古礼赛龙舟、在梅兰芳120周年诞辰演京剧、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行“释菜礼”……这些独具匠心与思政课结合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活色生香”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一百多个“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赛作品中的十大示范项目。这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提升了他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三、以思政课为平台对高职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内容

只要稍微留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道德法律教育资源,那么教育者既通过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当然,在实施当中应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以“知、行”为线索建构符合高职生特点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内容。

(一)知

《指导纲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有三个,其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其二是“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其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这其中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伦理、法律规范、高尚品格等内容是一致的;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护祖国统一、实事求是的精髓等内容是相一致的;与“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西梦、反腐倡廉、作风建设等内容是相一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三门思政课程之间的契合性,可以有效地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含课程内容、实施性教学大纲、教学授课进度计划),从而在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增强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二)行

结合高职院校三门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优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课程内实践活动,是对高职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1.课程内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开展“感恩主题演讲会”,体现《增广贤文》中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以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开展“大学生涯规划”,体现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及诸葛亮“志当存高远”的思想,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开展“我校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体现刘备提出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开展读书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其精髓“实事求是”早在东汉时期就由史学家班固提出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加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树立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要求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爱国之情。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使学生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实践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更能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2.课程外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者共同的任务,也正因如此,各部门在开展活动时常常出现“时而交叉时而平行现象”,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部门应主动在党委的领导下,在全校共同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而且“通过全盘考虑、综合设计、精挑细选,安排最合适的部门选取讲得最好的人员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通过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把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得更精、更专、更有效。一是学校内部进行的实践活动,如同校团委、文秘教研室联合开展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之“中华经典诵读”、“辩论赛”等相关活动。二是学校外部进行的实践活动,如与校团委开展参观当地传统文化的名胜古迹展览馆、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G]//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公报[EB/OL].http://www.xinhuanet.com/shouji/chupingban.htm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

[5]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EB/OL].http://gaojiao.jyb.cn/gdjyxw/201508/t20150818_634128.html

[6]欧阳意. 高职学生“四重身份”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高教论坛,2013(5)

【基金项目】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五个融入构建学习‘十八大精神大思政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4JGA393);2015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课题“以高职思政课为平台推进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15-B17)

【作者简介】欧阳意(1969— ),女,广西钟山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平台高职生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