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画贵有古意

2016-04-04谭金平

美术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作理念古意中国画

文/谭金平



作画贵有古意

文/谭金平

【摘要】在这里笔者谈的是要复兴中国画追求“古意”的传统。“古意”是中国画创作所追求的重要的精神境界和品格趣味,也是中国画能保持纯正、高雅绘画品味的创作规范。单纯的艺术是最高贵的,平易的艺术是最伟大的。“作画贵有古意”提出的就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要追求纯真、高尚、朴素、平易等“古意”。只有“古意”犹存,“新”才有其新的意义;也只有复兴“古意”,中国画才不失中国画之精神面貌,才能称之为复兴。

【关键词】中国画;古意;创作理念

“中国画的传统”与“传统的中国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画的传统”指的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对精神境界、品格趣味等审美取向所追求的创作理念和坚持的创作规范。“传统的中国画”是指运用传统技法表现出来的中国画,这是对作品的表现语言、表现技法而言的。如果只是坚持画“传统的中国画”,那还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且很多方面古人已经做到了让后人无法超越的地步了。凡事都有一个尽头,对于那些无法超越的技法方面,我们已无可发展,再坚持那就是守旧、保守,因此就不需要我们去复兴。当然古人没有做足的地方或没做的方面我们是可以拿来继续发展和开创的。但哪些是可以发展的,朝什么方向发展才是好的,这就需要我们先要把握好方向性的问题。要把握方向性问题也就要弄清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什么传统。

在这里笔者谈的是要复兴中国画追求“古意”的传统。“古意”是中国画创作所追求的重要的精神境界和品格趣味,也是中国画能保持纯正、高雅绘画品味的创作规范。不要认为复兴“古意”就是复古。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复古朝着“道”的方向追求才有“古意”,否则只流于表面不新不古,被人遗弃。有“古意”也未必就是复古。对于复兴中国画,大家都认为关键在于创新,要出“新意”。“新意”是指艺术作品应表现新颖的情思和意境。可世界上有些东西就是永恒的,就像故事里的爱情一样,画中的“古意”也是永恒的,因为那是保持中国画纯正和高雅的规范。提倡“新意”与复兴“古意”并不矛盾。“古意”也可以通过新的方式表达从而转化为“新意”。陈传席就曾经说过:“古到极点,也就是新到极点,也就是高到极点,雅到极点。”

“作画贵有古意”,只有“古意”犹存,“新”才有其新的意义;也只有复兴“古意”,中国画才不失中国画之精神面貌,才能称之为复兴。

然而何谓“古意”?“古意”是指艺术表现不流时俗的古朴的意蕴和意境,以及艺术风格的古质、古淡、古雅。追求“古意”的境地,也就是追求高尚、纯真、朴素、伟大、平易的境地。对“古意”的追求虽然各个历史时期表现的方式不一样,但自古以来就是极其重视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崇尚古朴自然状态,认为“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第十四章》)将原始古朴视为宇宙之“道”的根本规律。虽然是因为当时由于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人的变化也太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和“朴”却相应减少,所以就认为“返朴归真”才能得“道”;但老子的思想还是为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定下了未来发展的基调。在《庄子》一书中也同样提倡“复朴”“素朴”“纯素”“法天贵真”,这都是提倡了“古意”的内涵。社会是在变化发展的,社会越发达,分工越细;分工越细,社会结构就越复杂。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越复杂,艺术中的真朴就越显得珍贵。

第一次把“古”作为审美标准可能是唐末的司空图,他著的《二十四诗品》,把“高古”设为一篇。苏东坡说:“近日米芾行书、王巩小草,亦颇有高韵,虽不逮古人,然亦必有传于世也”(《东坡题跋》卷四《跋文与可论草书后》),其中的“高韵”意思和“高古”“古意”虽不完全相同,但也比较相近,已孕蕴出“高古”“古意”的标准。理论上把“古意”“高古”作为绘画的审美标准,包括评画的标准,大兴于北宋的米芾。因为他笃好古书画并大量收藏,评画也以“古意”为标准。米芾在他的《画史》就画的本体意境而言经常用“古意”或“高古”来称赞画家或美术作品,如“武岳学吴,有古意”“余乃取顾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余家董源雾景横披全幅,山骨隐显,林梢出没,意趣高古”“人物衣冠乘马甚古”“想去古近当是也”“一古木卧奇石,奇古”等,他的好古还提出“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元代的赵孟頫对南宋以来画面追求刚硬的线条、猛烈的大斧劈皴、“一角”“半边”的舍本求末的做法更是提出“托古”改制。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但也因为他本来就好古,喜欢古文字,收藏古字画,因此“古意”也自然成了他的最高审美标准。他说过:“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模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式古堂书画汇考》及《清河书画舫》子昂画跋卷)正因为有赵孟頫的反复提倡“古意”,在元代才出现了“元四家”这样的大家。到了后世的明清以及当今一些画家,虽说“师古”,但并没有把握真正的“古意”,而成为了守旧,沿着旧路一直在画传统的中国画而已。

画求“古意”,人必好古、师古。前面也说了,追求“古意”是中国画的传统,并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简单的崇古。所有师古、复古的作品都不可能真正的和古相同,但“人心不古”是风俗不淳的因素,“人心古朴”则是风俗淳的表现。画求“古意”就其根本来说就是要追求艺术的纯真、古朴,也是对画家个性与修养的要求,而不是依葫芦画瓢的照旧路走下去。有这样的追求要求画家会受到古人那高雅的情怀、朴实纯真的作风、淡定超然的境界的熏陶,久而久之,便会超越现实,远离庸俗,进入古雅的境界,人便古雅起来,其作品也就变得古雅了。中国画如果不复兴“古意”的追求,那将会走上庸俗的道路,那还能称为中国画吗?我们不要看到“古”就觉得是与“新”相对的,是守旧的、保守的。追求“古意”是为了避免走上庸、俗、媚,与中国画的创新、出“新意”并无矛盾之处,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审美标准。

画求“古意”是中国画的传统,创新求“新意”同样是中国画的传统。对于这个传统,用陈绶祥的话来说就是:“一切都被历史上所首肯的文化创新就是传统,传统是一切被后世所认同的当代的创新。”画中“古意”也在这个创新传统内。即使是在狭义的“古意”——用古人的方式方法画中国画——追溯得更久远时就是“师法造化”,向自然学习。达到道法自然的崇高境界,不正应了“古到极点,就是新到极点”吗?

因此,复兴中国画就要复兴中国画的传统。画求“古意”是中国画的重要传统,是追求纯真、高尚、朴素、平易的品质格调。单纯的艺术是最高贵的,平易的艺术是最伟大的。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就是追求纯真、高尚、朴素、平易等“古意”,让她始终作为高贵的、伟大的艺术矗立在世界艺术之林。

【谭金平,阳光学院艺术系】

猜你喜欢

创作理念古意中国画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中国画
寻找古意的配色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浅谈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新媒体视阈下的科教片研究
浅析白居易诗歌创作理念对新乐府通俗化文艺思潮生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