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香椿枝屑栽培猴头菇
2016-04-04孙传齐徐建俊卫其巍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达州635000
孙传齐 徐建俊 李 彪 敬 勇 李 松 赵 辉 卫其巍 马 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利用香椿枝屑栽培猴头菇
孙传齐徐建俊李彪敬勇李松赵辉卫其巍马洁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关键词猴头菇;香椿枝屑;栽培
猴头菇又名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等,营养丰富,富含多肽及多种维生素,其栽培方法简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
香椿是我国的优良乡土树种,不仅是速生用材林的优良造林树种,而且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作为―中国香椿第一县‖,种植面积达11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每年修剪出香椿枝干上万吨。这些枝干多数被焚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延长香椿产业链,我们进行了香椿枝屑栽培猴头菇试验,获得成功并予以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原料准备与处理
在香椿冬管修枝时,收集香椿枝叶晒干、粉碎,在露天自然堆放6个月以上,以去除抑制菌丝生长的有害物质。
2 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其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5 ℃左右,养菌时间30~40天。子实体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20 ℃,2个月出菇期可采收4潮。各地可参照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种植时间。
3 栽培袋的制备与灭菌
3.1培养料配制
适宜的配方:香椿枝屑78%,米糠或麦麸20%,白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pH为4~6。选用的材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拌料要均匀,装料要迅速,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灭菌处理阶段。
3.2装袋与灭菌
采用规格为17×33×0.004(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料要适度压紧,要求外紧内松,料面压紧压平,以防后期基质失水影响正常出菇。装袋完毕,及时放入灭菌锅内,采用常压蒸汽灭菌,达到 100 ℃后保持18小时。灭菌完毕,将料袋置于接种室冷却接种。
4 接种与培养
当料袋冷却至30 ℃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接种,接种箱内放适量的消毒药剂,密闭熏蒸半小时后再接种。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培养室培养,培养室要遮光、清洁、干燥、通风,并经常消毒。料袋呈墙式排放,每行叠放5层,行间距50~60厘米。要求室温24~26 ℃,空气相对湿度65%~70%。培养室适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及时拣出污染的菌袋并进行灭杂处理。
5 出菇管理
菌丝体长到袋长的一半以上时,就陆续出现子实体,此时要着眼于创造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条件,协调温、湿、光、气之间的关系,进行出菇管理。
5.1开口覆膜
解开菌袋套环或揭去接种穴上的胶布,覆盖塑料薄膜,每2~3天掀动薄膜一次,促使菇蕾形成。当菇蕾直径达2~3厘米时,揭去薄膜。5.1控温调湿
菇房温度保持在12~20 ℃,以18 ℃左右为适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用喷雾器向室内喷水3~4次。高温时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顶部覆盖遮阳网,通风换气,增加喷水等;低温时要加强增温保温。
5.2适量通风
猴头菇子实体生长要有清新的空气。通风良好,子实体个大、质紧、色白,且生长快,产量高,菌刺长短适中,商品性好;否则,产量低,甚至会出现畸形。因此,每天定时打开菇房通气口,高温时,在早晚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低温时,可在中午通风,保持菇房的空气清新。5.3光照
猴头菇子实体虽然能在黑暗条件下形成,但常会出现畸形菇;强光也不利于子实体形成。保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以光照200~300勒克斯为宜。
6 采 收
猴头菇要在子实体完全成熟前采收。采收标准:子实体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散发,菌刺长1~1.5厘米。过晚采收,则肉质松、苦味重,不利于加工,还会影响下一批菇的形成。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另一手将子实体轻轻拔起;也可用小刀割取。采收后,及时清理料面,轻轻搔一下菌,让菌丝体复壮。在适宜条件下,过15~20天又会陆续出现二潮菇。从接种到采收结束大约需3个月。产品保鲜不可超过12小时,量少可鲜销,量多可晒干;也可在60 ℃下烘干,再用双层塑料袋密封贮藏。
7 品质和经济效益
多年栽培试验表明,利用粉碎的香椿枝条栽培猴头菇具有出菇早、产量高、质量优的特点。香椿枝栽培猴头菇,吃料快,出菇期可提前4~10天,产量高于普通混杂树木屑栽培料。
香椿枝屑栽培猴头菇,可采收4潮菇,每袋装干料500克,平均产鲜菇392.1克,生物转化率达78.4%;杂木屑栽培猴头菇,一般采收3潮菇,平均每袋产鲜菇362.8克,生物转化率仅72.6%。1亩香椿园可得干香椿枝500千克,按生物转化率78.4%计算,可得鲜菇392千克,现今猴头鲜菇市场价每千克约为8元,折每亩香椿园可增值约3 136元,效益显著。
由于香椿枝条不需要购买,其粉碎工本较使用阔叶木屑低。利用香椿枝条栽培猴头菇,既使废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了资源与发展的矛盾,又减少香椿枝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可实现香椿业和食用菌业的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作者简介:孙传齐(1983—),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研究工作。E-mail:sunchuanqi@126.com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934(2015)06-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