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2016-04-04马晓莉
马晓莉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德州 253000)
试述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马晓莉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德州 253000)
目的 探究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高危风险及其相应的控制预防措施,进而降低该类问题的发生几率。方法 本研究主要收集整理了我院2015年1月到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资料,其中出现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问题的产妇12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而另外随机选取125例非糖尿病正常体重新生儿的产妇作为对照组,针对这两组产妇及其新生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比内容主要有新生儿性别、产妇年龄、身高、孕次、孕前体重增加状况、产前体重状况以及产前体质指数、孕前体质指数、分娩孕周等,了解这些指标是否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产生影响,并且分析哪些因素可控。结果 本研究表明,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影响因素中,新生儿的性别、孕妇的生产孕周、孕前BMI、孕23周增加体重、孕次等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本研究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孕妇产前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宣传教育,促使孕妇能够在分娩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以及孕前BMI方面进行恰当控制,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出现,确保分娩的安全性。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控制措施
在当前医院产科临床中发现,巨大儿的出现几率越来越高,基于这种巨大儿的产生来说,其一般是指体重超过4000g的新生儿,这些新生儿的出现一部分是由于糖尿病因素造成的,另外还会在非糖尿病产妇中出现,基于糖尿病产妇进行筛查和控制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预防效果,但是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来说,其控制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对于各个高危因素的分析来说,当前依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1-3],因此,针对这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并且分析这些高危因素中的可控成分,基于这些可控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处理也就能够有效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的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收集整理了我院2015年1月到12月进行定期产检,并且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对照组年龄平均值为(30.15±3.72),身高平均值为(162.47±4.92)cm,孕期体重增加为(15.33±4.26)kg,孕前BMI为(21.74±3.38),孕次为(1.60±0.85)次,孕23周体重增加为(5.99±2.19)kg,孕期BMI变化为(5.81±1.61),生产孕周为(39.21±0.92)周,其中男62例,女63例;观察组年龄平均值为(30.65±3.69),身高平均值为(164.47±5.62)cm,孕期体重增加为(16.13±3.96)kg,孕前BMI为(24.74±4.18),孕次为(1.80±0.95)次,孕23周体重增加为(6.52±2.54)kg,孕期BMI变化为(5.99±1.52),生产孕周为(40.21±1.01)周,其中男78例,女47例。
1.2 研究方法
具体的分析内容和目标有内容主要有新生儿性别、产妇年龄、身高、孕次、孕前体重增加状况、产前体重状况以及产前BMI、孕前BMI、分娩孕周等,然后分析这些因素中哪些可以被控制,哪些不能被调控,进而为后续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优化控制打好基础。
2 结 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影响因素中,新生儿的性别、孕妇的生产孕周、孕前BMI、孕23周增加体重、孕次等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从可控性方面来看,分娩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以及孕前BMI等因素是今后相关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因素。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这一点对于妊娠以及分娩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一般产妇在怀孕周期内均会得到较为理想的照顾,并且很少进行相关运动,如此也就必然会造成孕妇出现过多的热量摄入,并且在此基础上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问题,给新生儿提供的营养也越来越多,进而也就提升了新生儿超重的概率,这也就是巨大儿问题的具体表现,并且也是除了糖尿病之外出现的一种重要机制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4-5]。
3.1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理论分析中可以发现,这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问题产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新生儿的性别可能会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出现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高危因素,观察组中男性新生儿明显高于女性新生儿,而在对照组中则几乎不存在任何差异,这也就表明新生儿的性别是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的影响机制可能是男性新生儿的睾丸激素造成一些相对于母体抗原的对抗现象出现,进而造成胎儿体内的分泌代谢出现问题,尤其是对于胰岛素等重激素来说,如果其出现了明显偏差失衡现象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巨大儿问题的出现;
其次,孕前BMI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因为孕妇怀孕周期内的胎儿营养主要就是从母体中获取,因此,母体的体质和具体营养状况也就决定着胎儿的相应表现,从这一方面来看,孕前产妇的BMI也就会对于巨大儿的产生形成一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促进要素,这一点在国外很多实验研究中都得到了较好的证实,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再次,分娩周期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出现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研究表明孕期的增加会造成胎儿的体重随之明显增加,进而也就容易出现巨大儿,这一点在39周以及40周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并且随着产妇体重的增加,该方面的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需要结合孕妇的体重状况进行相对应的控制;
最后,对于孕产次来说,其和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孕妇孕产次的增加和新生儿的体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尤其是对于产次来说,更是极为明显的高危因素。
3.2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控制措施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中发现的造成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来说,要想降低后续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几率,应该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可控因素进行相应的调节,在孕妇产前或者是孕前进行有效地宣传教育指导,促使其能够明确这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并且学会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进行控制[6],比如对于分娩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以及孕前BMI等因素就是需要产妇高度关注的一些要点内容,能够有效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的几率。
[1] 王丽萍,赵 倩,王鹂麟,等.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06:425-431.
[2] 苏艳霞.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01:17-19.
[3] 黄巧珍,龚小斌,张务洁.巨大儿高危因素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0,05:72-73.
[4] 宋 娟.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产前预测[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07:68-70.
[5] 范岩峰,黄秋云,蔡李倩,等.分娩巨大儿影响因素和妊娠期糖尿病营养治疗效果的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19:3246-3250.
[6] 韦建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65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03:440-441.
R722.1
B
ISSN.2095-8803.2016.09.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