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人群患者施护过程中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2016-04-04梁雪梅刘咏梅赖惠萍吴任南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47
梁雪梅,刘咏梅,赖惠萍,吴任南(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47)
对特殊人群患者施护过程中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梁雪梅,刘咏梅,赖惠萍,吴任南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47)
初步探讨了护士给特殊人群患者治疗时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对护士的人身损害,因此,加强对护士的职业安全知识教育,加强自身防护,保障护士人身安全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特殊人群患者;护士;职业暴露;原因;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我院是一家传染病医院,2008年由肝病科、肺科及皮肤科组成的市三级医院。由于业务需要,我院一直承担着市三所(看守所、劳教所、戒毒所)人员的采血和梅毒等治疗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与患者几乎零距离接触,使护士工作于各种危险因素之中。有文献报道,各级医院的职业损害,医、护、技人员的损伤率分别是53.83%、74.06%、37.98%[1]。因此,就我科的实际问题,对护士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1 常见危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
攻击性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潜在因素。特殊人群患者本文指长期被关押、平时不能与外界接触人员。特殊情况下如作采血治疗时,因治疗场所是无法实施隔离,与护士是近距离接触,虽有一到二位警察协助看管,但长期吸毒的人精神和情绪甚至心理都发生改变,产生对自身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一旦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包括突然向医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如抓、咬等行为,使护士受到伤害。在患者的攻击对象中,护士所占比例最高[2-4]。
1.2 针刺伤
针刺伤也是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在采血或注射过程中都会发生针刺伤。护士因抽血、注射操作频率高而发生针刺伤,感染传染性病毒和细菌的机会也很高,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5]。原因①该特殊人群做出过激的行为致护士防不胜防,因特殊人群患者长吸毒致血管变硬,静脉采血困难,这时一般会采取动脉采血,如稍有不慎碰到神经,该人群就条件反射地用手将针头拔出来或反方向刺向护士。②工作中不严格遵守规范化流程,如用手回套已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穿刺技术不够熟练,不良的操作习惯。③用一般的纸箱作锐器盒,且放在离护士较远的地方。④采血的地方不够宽敞,护士操作受限,工作中发生相互碰撞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1.3 血液接触
采血或注射过程中手套有破损或沾有血渍未及时更换;静脉穿刺时角度掌握不当,针眼按压不到位或按压不够时间,造成血液漏出,手被污染。用注射器采血后将血液注入采血管,在拔出采血管时由于采血管内负压尚存,这时留在注射器内的少量血液会随针头拔出溅到护士身上。
1.4 护士自身因素
护士工作繁琐而枯燥。白天要上班晚上又要照顾家庭,身心疲劳,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身心问题而影响工作,也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
2 防护措施
2.1 对特殊人群作评估
护士在对该特殊人群作治疗前应进行初步的评估及做好解释工作,在采血或注射前先给他们解释清楚操作的目的,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如发现攻击性较强的人,应与警察沟通,让警察多留意特殊人群且跟随护士左右,一旦发生意外立即采取强制性措施。
2.2 加强护士职业暴露安全意识教育
把职业性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使护士充分认知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知识,及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提高护士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
2.3 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1)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严禁将用过的针头直接套回针赗内。注射器使用后立即将用过的针头丢入不能穿透的、防漏密闭的锐器收集箱,以减少锐器暴露时间,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6]。不可直接用手触摸锐器盒,锐器盒要放在适当的位置以便及时回收针头,锐器满2/3应立即更换。如手套有破损或沾有血渍要立即更换。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2)加强责任心,护士要掌握各种操作技术,重视每一环节,工作中不能分心,放下一切私心杂念,集中精神,做好三查七对。纠正不良的操作行为。
2.4 环境因素
应采用环境较宽敞、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采血,避免因人多而易发生相互碰撞。
2.5 建立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一级报告,及时查找暴露源,如患者是HIV、HBV、HCV阳性,则对被针刺护士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并采取其它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进行追踪检查。
3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护士特别是需要直接接触该类特殊人群的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确实存在着较大的潜在性职业暴露因素的分析,促使护士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执行标准预防的自觉性,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保障身心健康;促使管理者更关心、体贴护士,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护士职业危险性,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1] 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与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2-694.
[2] 郑淑凤.李 冬,王 楠.护士遭受住院精神患者攻击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55-56.
[3] 孙淑玲.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12):768-769.
[4] 张月香,刘桂霞.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2.
[5] 周益秋.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广西医科大学报,2001.6(18):34.
[6] 李红梅,李文涛,肖叔贞.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刺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01:9-11.
本文编辑:刘帅帅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nurses in special population
LAING Xue-Mei,LIU Yong-mei,LAI Hui-ping,WU Ren-na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Guangdong Zhongshan 528447,China)
W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the cause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occupation exposure while nurses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pecial groups. As a result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ervice object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nurses are often exposed to multiple occupation injury risk factors and easy to cause personal injury. Thus,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 safety education and self protection, protecting personal safety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R183
A
ISSN.2096-2479.2016.07.197.02
梁雪梅(1969-),女,副主任护师,大专,研究方向:从事皮肤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