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04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6年2期
关键词:基诺族民族民间歌舞

张 燕(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的实践与思考

张 燕(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至今为止,历时9届了,作为西双版纳州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策划、组织、编创者,我经历了5届,收获很多,感触颇深,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感受到了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而且加深了我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现就歌舞乐展演节目的挖掘、创作谈点个人体会: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根”——原创性

每届歌舞乐展演编导会上,专家们一再强调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节目一定要有“根”、有“源”。这里所指的“根”就是指流传于民间的,自古就有的东西,而不是新创作品,这点我认为应该是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重点。例如:我州参加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节目“架子孔雀舞”“马鹿舞”,第6届展演的古歌《萨拉甩》,第7届展演的章哈古歌《档管》等都是流传于我州傣族村寨的歌舞,是傣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沉淀,有着深刻的历史含义和艺术价值。但这些瑰宝因为表演艺人和道具制作艺人的去世而逐渐淡出舞台,甚至消亡。因此,经过挖掘整理、加工编排,通过歌舞乐展演的平台,使得这些财富得以传承保护。而个别地州参演的一些作品,虽然很华美、音乐创作声部丰富、观赏性强,但属于新创作品,是编导自己想象创作的作品。例如玉溪市参加第8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声乐《各族儿女一家亲》、舞蹈《树》等作品就属于新创作品,只不过用了该民族的音乐元素和动作元素,并不是该民族本身具有的,所以这类作品都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魂”——民族性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魂”也就是它的民族性,展演的节目一定是它本民族的,而且展演要求节目应注重我省的7个较少民族。基诺族是我省7个少小民族之一,也是我州独有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基诺族大鼓舞”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针对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第6届至第9届我州都重点挖掘、编排了基诺族的歌舞乐节目参演。例如:第6届展演的歌曲《得碧》、器乐演奏《七科阿咪》、舞蹈《特懋妞》,第七届展演的《基诺大鼓舞》、第八届展演的歌曲《阿么勒歌》、第9届展演的歌曲《啥高》都是经过收集整理的基诺族民间歌舞,从音乐旋律到动作符号都是基诺族独有的,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来历、每一个曲调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个动作都体现出一个民族向上的魂魄、每一个作品都传递着一种民族精神。因此,展演体现民族性、体现本民族的精髓,也是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宗旨之一。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度”——纯朴性

凡事都有一个“度”,过了那个“度”也许会适得其反、也许会事倍功半。作品创作也是如此,特别是参加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作品更要讲究一个“度”字,如果过度创作、过度包装,就会失去民族民间歌舞的纯朴。例如:我州参加第8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作品——傣族象脚鼓舞《鼓韵》,有根有源,是傣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间的动作包揽了飞鼓、跳鼓、转鼓,演员的表现也张弛有力,但给评委包括观众留下的就是院团在表演,没有亲近感,这问题的根本就是因为编导的编创过度,丢失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纯朴。而临沧市代表队表演的《宏仲嘎光》,同样是傣族象脚鼓舞,动作虽简单但有力,调度不复杂但能体现一种气势,它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自然纯朴,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气息,而且感受到了傣民族的精神力量。因为作品的纯朴自然,《宏仲嘎光》也因此获得了第8届歌舞乐展演金奖,而我州参演的《鼓韵》因为创作过度只获得铜奖。

每届展演通知要求,要培养本民族的群众参加展演,积极动员和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节目展演,不得用专业演员,这也是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纯朴性的体现。清一色的专业演员,能表现节目的美,但不能体现节目的质感与纯朴,而且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也得不到充分体现,那么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就是一句空话。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创”——观赏性

虽然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创作有“度”,但并非是不“创”。因为“创”才有艺术性、因为“创”才有观赏性,如果原模原样地把东西搬上舞台,绝对没有可看性。例如:我州参加第5届歌舞乐展演的架子孔雀舞和马鹿舞,就是挖掘出来,稍微整理后就拿去参演的节目,动作没有编排,道具也较粗糙,当时没有什么感受,经过几届展演,现在回过头来看,作品即没有情,又没有美,就是生巴巴的在台上舞来舞去,孔雀与马鹿的灵动一点都没有体现,相比第8届歌舞乐展演临沧市代表队的《马鹿舞》,因为创作加工不够,的确逊色太多。另外,在玉溪举办的第6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上,我州代表队参演的基诺族器乐合奏《七科阿咪》也是因为没有经过创作,道具及乐器没有很好地加工改造,呈现在舞台上的画面首先感觉很简陋。其次乐器的音准、音色都不达调,虽然展示了基诺族的民间传统文化,但缺乏艺术性与观赏性,因此这个节目在第6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没有获奖。通过几届的学习观摩、通过不断摸索与探讨,通过表演创作及乐器制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个节目在2015年全国村歌大赛上一举荣获最具乡愁奖、创作奖等5个奖项。再比如,我州获得第8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的声乐节目《宰目》也是属于编排创作较好的作品,首先综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布朗弹唱的几个调,同时按照演唱这首歌的习俗编排了庄重而又喜庆的场景,并配以“大铓”和“钦”的伴奏,使得该节目既注重民间原创,又有适度艺术加工,所以赢得了评委及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也充分说明了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虽然是表现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虽然要传承,但一定要有艺术加工及艺术创作,掌握好创作的度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旨”——传承性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主旨是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培养壮大文化遗产传承人才队伍,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其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西双版纳州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1项,涉及歌舞乐的就有4项,包括“傣族章哈”“傣族象脚鼓舞”“基诺族大鼓舞”“布朗族弹唱”。根据展演要求及我州特有的优势,第6届、第7届、第8届有“傣族章哈”“布朗族弹唱”节目参加展演;第六届、第7届有“基诺族大鼓舞”节目参加展演;第8届、第9届有“傣族象脚鼓舞”节目参加展演,获得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6个、传承奖3个的好成绩。

例如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的“傣族象脚鼓舞”,起源早,流传广,是西双版纳傣族男性最爱的传统舞蹈之一,蕴含着傣族古代社会分工的遗迹,是狩猎文化的形象诠释,是了解傣民族外柔内刚个性特征形成的鲜活资料,集中体现了傣族舞蹈的审美倾向。经过民间艺人的世代传承和创新,已超越了写实的模仿,发展为象征和比拟的表现,具有美的韵律,并以其含蓄而坚毅、顽强进取又风度翩翩的气质,在中华民族舞蹈艺术之林独树一帜,2009年被列入我州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傣族象脚鼓舞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形式,具有祭祀神灵、驱邪避灾、庆贺丰年、怡情悦性、强健身心、以舞会友等多重功能,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第8届展演中因为创作过“度”,节目不被看好;第9届我将象脚鼓舞的起源、傣族武术的动作延伸到舞蹈中来,让老艺人的传承、讲授更加生动淋漓。同时在象脚鼓舞动作的基础“根”上,通过鼓点的变化,又将傣族象脚鼓舞动作进行了适度的创新,既注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又提升了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真正体现了《吉象武鼓》的含义。

再拿“布朗族弹唱”来说,第6届展演时是一人弹、一人唱,获银奖;通过展演宣传、培训传承,第7届展演是4人弹、4人唱,还是获银奖;到了第8届已经发展到4人弹、两人敲、10人合唱,获得了金奖。这也就说明了歌舞乐展演最终的目的是传承,通过挖掘整理、通过抢救保护、通过培训展演,不仅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而且对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编创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歌舞乐展演的意义和宗旨,充分掌握歌舞乐展演节目的要求和条件,才能创作出原创性、纯朴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展示民族艺术风采,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两年一届的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倾注了全省非遗保护、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它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会更加精彩夺目!

猜你喜欢

基诺族民族民间歌舞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基诺族确认40年来的亲历与思考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少数民族音乐—基诺族
基诺族神话传说对服饰色彩的影响
一起歌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