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传统音乐的转型创新

2016-04-04李艳慧平顶山学院平顶山467000

音乐传播 2016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传统音乐

■李艳慧(平顶山学院,平顶山,46700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传统音乐的转型创新

■李艳慧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467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音乐在构建新型城镇文化体系的工作中越来越具有突出的作用和价值,并且面临转型。为此,我们要促进传统音乐的生态化转型,加强传统音乐的产业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音乐转型创新

李艳慧,硕士,河南省平顶山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和音乐教育。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载“人民网”,2012年11月18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4.html将城镇化视为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颁布,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全方位实施阶段。据《规划》统计,1978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约1.02%。《规划》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这些也正是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华社北京2014年3月16日电),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与转型创新所带来的影响,以便为政府文化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一、城镇化进程与传统音乐的发展困局

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然而这些音乐在当今遭遇了边缘化、中空化的处境,具体表现在演出市场急剧萎缩、从艺人员老龄化、演出内容陈旧、演出形式单一等。从大的文化背景看,随着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受到了重大影响,农民大量向城市流动,快速的城镇化又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巨变,使得传统音乐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随着对外开放和城乡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城市文化和西方文化开始更多地进入我国城乡社会生活的主要层面,再加上影视、互联网等媒体和信息产业的日益发达,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经更加多元化,对传统音乐的接受和欣赏形成了很大冲击。同时,不少民间艺人囿于传统表演方式,缺乏创新意识,于是难以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也更难以得到青年一代的了解和认同。

我们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之上的,尤其是传统音乐,经常会融入乡村的民俗活动之中:各地的敬神祭拜和婚丧嫁娶活动中,往往少不了民间戏班、唢呐班等的表演,民间还愿仪式中也常有戏曲、说唱艺人的身影,遍布各地的庙会和节庆更是少不了“唱大戏”、“扭秧歌”、“挑花灯”、“打盘鼓”、“舞龙”、“舞狮”等与音乐密切相关的文艺活动。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民随着时令而劳作,农忙之外还有农闲时段,特别是北方地区,农闲的时间相对较长;民间艺人也基本是农忙务农、农闲演出,大部分属于半职业艺人。当然,也有真正的职业艺人,他们主要游走于各地城镇的码头和酒肆茶馆等地,其观众主要是城镇地区的有闲阶层。总体上可以说,传统音乐是一种草根文化,且深深扎根于传统的乡俗生活之中。

近年来,随着传统社会结构不断被拆解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改变了原来的耕作方式。大量有了更多空闲的农民选择进城工作,新农村建设也让人口和土地更加集中。于是,人与土地之间原有的依附关系不再紧密。以上变化,促使传统村落中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迅速消失,壮年人员的大量流动促使“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比例迅速增加。年轻人平时忙于工作,无暇接触传统艺术,而老人们也往往需要照顾孙辈而无心欣赏传统艺术。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进入城市工作的人更加青睐都市的时尚文化、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及其传播媒介,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更是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这不仅是传统音乐面临的发展困局,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精神信仰和价值体系构建这一重大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传统音乐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变化,探索如何利用传统音乐构建丰富多彩的新型城镇化文化体系,以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二、传统音乐的生态化转型与人的城镇化发展

“以人为本”是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抓手。《规划》提出,要“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社会职业的转变和对新的文化身份的认同,从根本上讲,反映了由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必然转变。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情形,曾经辉煌的各种传统音乐形式也来到了存亡分界点。在历史上,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乐人总是会千方百计进行改革创新,适应新的审美需求和现实需要,但不管形式和内容如何转变,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是不断延续、不断衍展的,文化之根不能断裂,文化基因不能变异。因此,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还需要构建宜居文化生态,探索传统音乐的生态化转型,以顺利实现人的城镇化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生态化转型的首要问题是未来的发展定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变迁更加复杂多样,面对观众群体的分化和多元化,传统音乐迫切需要实现“文化转向”,促进艺人身份与职能的转变,通过“文化适应”去建立更为开放、多元的价值体系。所谓“文化转向”,主要是指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功能价值和美学指向的转变,这涉及题材内容、艺术风格、演出方式、演出对象、创作方式、传承方式等方面的转型。传统音乐的优势在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满足普通民众的娱乐需求和现实目的,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双重角色,因此,要继续坚持其大众化、民俗化的发展方向,同时要适当将其与时尚文化元素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文化传播功能,依托中老年观众群体,去培养青年一代的欣赏兴趣和习惯,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魅力,通过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来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型。

青年一代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盲目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淡漠甚至否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危险信号。整个社会对物质产品的无限贪求,已然造成了国民审美意识的整体下滑。在很多人耽于表层感官的享受,让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环境下,传统文化精神很难树立起来。长此以往,整个族群迟早会失去自身文化基因的独立性,在精神上成为其他族群的“仆从”。因此,听任任何一种传统音乐文化灭亡的行为和态度,都是极不负责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自觉承担起文化使命和责任,树立文化危机意识,认真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应用。从事传统音乐表演与创作的人,更要以改革精神、创新意识去面对文化市场,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等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探究传统音乐的发展规律,寻求适应不同文化层次的运作模式。

对于各级政府特别是其中的文化部门来说,可以依照“分层次、多途径、多元化”的原则去促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文化体系的构建,以丰富多样的音乐产品去满足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消除城镇化所引发的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区域之间的文化隔膜,增强身份认同感,促进新型城镇的和谐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传统音乐的独特价值,积极引导民间艺人参与文化方面的建设,鼓励音乐工作者和演艺团体投身传统音乐的演出活动,积极吸收、借鉴和整理传统音乐中的合理成分,创作更多的适应普通城镇百姓欣赏的作品。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传统音乐的转型路径

《规划》提出了“文化传承,彰显特色”,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活动,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有实力去适应大部分民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目前,传统音乐在我国城乡各地仍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民间节日,各地村民自发组织的民歌对唱、戏迷演唱、闹秧歌、舞龙舞狮等,仍可谓十分热闹。因此,传统音乐的演出群体依然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文化力量。据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统计,我国戏曲有317种,曲艺达341种。在我国,职业和半职业的唢呐班、戏班或其他音乐班社相当常见,大部分村落和乡镇社区都有自己的民歌手、秧歌队、盘鼓队、舞狮舞龙队、花灯花鼓队等,而戏曲茶座、电视戏曲擂台赛、戏迷俱乐部、文化大院等文化传播和娱乐方式也方兴未艾,是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新型城镇的文化生活离不开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的优势在于对伦理道德、审美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亦便于进行政策信息、文化知识等的宣传。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①《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载“人民网”,2013年12月1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15/c1024-23842026.html这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的重要指标,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其中,传统音乐无疑具有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优势。但是,仅依靠国家层面的规划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完成好这一任务,根本上还是需要以市场为主导的演艺机制,以便实现“以民养艺”、“以艺养艺”,也就是说,要紧紧依靠自身演出水平赢得观众,紧紧依靠创新机制和人才建设去提高演出质量,去适应城镇化后的人们的欣赏口味和时代要求,加强传统音乐在新兴演艺市场的自我调控。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鼓励民营资本投入传统音乐表演团体,例如建立股份制文化企业,构建演艺团体的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模式,提升传统音乐适应百姓审美趣味的能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资本的总量已经积累到了一定水平,而随着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资本的投资流向也会发生变化。城镇化所形成的巨大文化市场,有理由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二,实行职业化管理模式、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与国外演艺市场体系接轨,努力实现演艺市场对传统音乐资源的主导性分配。具体来说,传统音乐演艺公司(企业)可由股东大会或董事长聘任专职的业务负责人(经理或团长)进行演出的运作,再由此人聘任演职员工、财务会计、演出经纪、演出主持、后勤保障人员等。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从业者的收入,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从事传统音乐的演艺活动。

第三,建立社区演艺团体协会,实现演出经纪人的职业化,整合各地处于游散状态的演出经纪人。我国的传统音乐种类十分丰富,且在广大城乡地区有着较为广泛、深厚的基础,这为建立职业经纪人机制提供了重要条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现演出市场资源的优化整合,使各个演艺公司互通有无,增加其演出数量;另一方面可以让艺术团体在联合的基础上开展良性竞争,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此外,这样做也有利于统一各公司的意见,方便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反映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明确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建设职责,实行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多元化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尽量恢复富有地方特色的剧团、曲艺团、魔术团、歌舞团等演出团体,让政府带头承担起保护本地稀有、濒灭音乐品种的历史责任。同时,将国有演艺团体推向市场,实行团长负责制,建立事业编制与临时编制相结合的用人体制,也是实现传统音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要从政策、体制和财政等方面加大对县级以上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等行业组织的支持力度,使它们真正成为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纽带,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传达给更多的城乡居民,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五,将传统音乐的人才培养、演艺市场的扩展与高等学校的专业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学、演、研”的互相渗透,也就是充分利用高等学校音乐院系的师资和科研实力,将本地的传统音乐资源加以充分挖掘组合,根据市场需求和民众审美取向,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功底和文化管理技能的中、高级专业人才,为传统音乐的演出市场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此外,要鼓励民间艺人和演出团体进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探索开展“传统音乐进校园”的系统工程,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树立文化自信,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四、传统音乐的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

有人担忧,文化的产业化会导致文化价值的异化,引发传统文化的消亡,甚至由此将“产业化”视为洪水猛兽。这种观点,或许反映出知识阶层与乡土阶层在文化价值实现方面有着不同的途径构想和与之相应的审美需求。应该看到的是,民间音乐活动大都是建立在商业活动基础之上的,艺人必须依靠演出才能获得经济收入,较高的商业利润才能激励艺术家进行适应大众趣味的创作和表演,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由此,笔者认为,我们现在的总体状况或许不是产业化已经彻底过度,而是有些方面的产业化还不够,基于商业运作的音乐作品还不能很全面地满足百姓的休闲需求,某些文化元素尚待更充分、更有创意地融入其中。这方面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文艺事例:东北地区某著名艺人将东北民间的一种双人小戏与小品进行了结合,不仅在荧屏上获得成功,还建立了演艺会所的模式;上海某著名演员将上海独角戏、评书、西方脱口秀中的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创的海派评说体裁,也造成了轰动,为曲艺演出方式和表演风格的宝库增添了资源。

目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正在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提升”,其中,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建立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开展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所以说,传统音乐的生态化转型,实质上是一种机制创新,主要包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规划》指出,要“鼓励城市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传统音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内涵建设,使传统音乐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传统音乐的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大众化的产业化发展,要发展普及性的、休闲性的、健康的音乐,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层次传播,使广大城镇居民成为传统音乐的主要受众。为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尝试将文化旅游与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凸显地方特色的产业化道路。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本准入制度和融资体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充沛、更有持续性的资金支持,重点加强对民营文化实体和中小型民间表演团体的金融扶持力度,为农村地区的民间演艺团体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传统音乐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民俗特色,建立一批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演出团体,实施社区服务与域外发展相结合的战略。

结语

李克强总理在《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一文中指出,城镇化的战略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城镇化战略与现代化战略如何衔接的问题”。①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载《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我国城镇化发展势头迅猛,城乡社会结构巨变,既是对传统音乐的现实挑战,也为新的音乐创意成果不断出现提供了良好时机。笔者相信,传统音乐中的不少精粹仍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只要恰当运用,就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改善城乡地区的文化娱乐生活,并对多个社会阶层的审美价值取向起到引导作用,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和竞争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载《人民日报》2012年10月29日,第23版。

[2]黄锟《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载《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月15日,第6版。

[3]冯奎《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载《时事报告》2013年第10期。

(责任编辑:魏晓凡)

猜你喜欢

城镇化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家乡的城镇化
音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