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
2016-04-04蒋晓娟
蒋晓娟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盆底重建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
蒋晓娟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盆腔脏器脱垂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疾病,子宫从阴道及阴道前后壁膨出,造成局部黏膜溃疡,甚至引起排尿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腹骶骨阴道固定术实现了全盆底功能重建的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盆腔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静脉血栓的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和栓塞后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DVT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首选药物抗凝治疗,不推荐使用溶栓,也不宜使用抗凝和各种有创术式相结合的治疗[1],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进行了盆底重建手术,术后均给予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报道如下。
盆底重建术;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1 临床资料
80例中,子宫脱垂Ⅳ度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40例,脱垂伴压力性尿失禁40例。年龄60岁~80岁。均行TVTO+盆底重建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经护理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2 TVTO+盆底重建术发生DVT高危因素分析
2.1 体位因素
因截石位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血流缓慢,术中全麻使全身肌肉松弛,周围血管扩张,术后卧床等均可使下肢静脉回流减慢为DVT的形成创造条件。
2.2 营养因素
术前、术后禁食、手术前一晚口服复发聚乙电解质散导泻,而补液又不充足时可使血液浓缩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促使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
2.3 雌激素
行TVTO+盆底重建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多为老年人女性或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对微循环的血液速度及血管阻力有影响,雌激素水平低,对血微循环的调节作用减弱,出现血液流动性减低。
2.4 生理解剖因素
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直肠、膀胱、生殖器官三大系统静脉丛相互彼此互通,故使盆腔瘀血容易出现下肢血流缓慢,增加DVT的发生的风险。
3 护理对策
3.1 给药
手术前三天每天一次阴道给药、术中、术后给予雌三醇涂阴道每天2次。
3.2 弹力袜的使用
弹力袜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并有防止足、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的作用[3]。因此手术时及时让患者穿上。
3.3 术后观察
应观察患者皮肤的温湿度,有无下肢酸胀感、活动障碍、肿胀等症状。严格控制好输液量及速度,根据尿量调整入水量,防止血液浓缩[4]。
3.4 早期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1)踝部运动:屈伸动作,患者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慢勾起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 S,然后脚尖缓慢下压,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然后放松;(2)绕环动作:患者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每次练习5分钟,5~8次/d[1]。
3.5 气压治疗仪的使用
患者术后6 h后给予1次预防性治疗,以后2次/d(上午1次,下午1次)连续使用3 d。治疗强度以患者自觉耐受为度,治疗时间为每次30 min。气压治疗仪使用禁忌症:①严重的动脉硬化或其他局部缺血性血管疾病。②已知或疑似的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静脉炎。③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任何其它当进入心脏的液体激增时会造成损害的疾病。④肺栓塞。⑤会受到护套干扰的任何局部疾病,包括坏疽、近期的皮肤移植、皮炎或已感染未经处理的腿伤[5]。
3.6 药物预防
盆底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抗血栓[6],术后第一天起每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皮下注射Qd,连续7天。
4 小 结
总之,引起静脉血栓主要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患者血管脆性高、再生能力低、处于高凝状态,常合并多器官的生理退变或器质性病变,因此,要认真做好术前、术后认真观察和评估,正确使用弹力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双下肢气压治疗仪的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使用,明显降低了下肢DVT的发生率。
[1] 林伟平,杨素清,潘一红,等.预防老年人骶骨阴道固定术后下肢血栓形成物理疗法的效果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9):875.
[2] 张惠敏,李建英,李桂乐.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因素分析及处理[J].医学论坛杂志,2009,30(7):496.
[3] 顾 蓉.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26.
[4] 张汉萍,林冬红.全盆底重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1597.
[5] 徐 云.气压治疗仪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8:629.
[6] 李锦新,李超红,宋会江.断肢再植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肝素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465.
本文编辑:白 璐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6.06.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