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崛起的工艺:定制裁剪与鞋匠技艺的呈现

2016-04-04RobertOtt张慧琴武俊敏

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裁缝时尚服装

Robert Ott/张慧琴 武俊敏 译

重新崛起的工艺:定制裁剪与鞋匠技艺的呈现

Robert Ott/张慧琴 武俊敏 译

时尚体系是服装以及时尚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机制。随着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喜好的改变,这些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同一时间内会有几个体系同时运行。一方面,当代盛行的时尚体系侧重大规模生产,以求在全球市场中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时间。然而,这些大规模机械生产在健康、安全、工人剥削和生产技术环境影响等方面被认为是过渡利用资源,且不可持续,因此受到监管;另一方面,由于满足不了同时代消费者对于廉价商品和快时尚的需求,注重工艺和质量的手工产品比重正在下降。不过,新兴的反对快时尚者的复古服装店,正在试图寻找服装制作工艺的复兴之路。反对快时尚者不需要对如何亲自制作服装感兴趣,他们只需要对制作精良的服饰有着独一无二的时尚艺术品味即可。因此,如何通过这些矛盾的系统去引导时尚的发展开始变得有趣。在本文中,我提出一个实证研究项目,旨在探索以工艺为准则的手工裁缝和鞋匠,如何通过传统工艺在传统时尚体系中选择材料和工具。换句话说,探究身体和材料如何影响时尚服饰的演化,如对套装或鞋子的影响。这个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材质的功能及其工艺制作中组织作用的具体体现,从而为管理研究文献提供实证参考。

时尚体系;工艺;体现;物质;民族志

一、 引言

在本文中,我将对裁缝和鞋匠领域的手工艺者进行研究,探索这种手工艺在当代表达的方式,以及他们所使用的技术、材料和工具。我认为,工艺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价值的晴雨表,可以用来评价时尚业的现状。暂且将裁缝定位为一群在他们工作领域中面临巨大变化的专家,我研究了工艺及其在现代服装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关于鉴赏传统制衣技术的新发现表明,尽管快时尚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传统裁缝和鞋匠依然在时尚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传统手工艺人实践的体现、材料物质性以及制作工具方面的探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 没落的裁缝团体

2013年,在纪录片《裁缝》(Men of the Cloth)中,讲述了出生于意大利、经过训练的裁缝们的手工艺,以及他们在美国工作的经历。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作为艺术形式,裁缝的地位正在下降,至少在北美如此。这部纪录片于2014年8月在多伦多放映后,影片导演薇琪(Vicki Vasi-lopoulos)组织了一个专题讨论会,当地裁缝可以结合纪录片内容与自己的经历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令人十分震惊:不仅裁缝的比重在下降,同时,这类企业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衰退,这似乎正预示了该行业正在没落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裁缝都这样认为。出于对探索未来裁缝发展方向的兴趣,我参与并创立了一个由裁缝、记者、风格制定者和教育者组成的非正式裁缝协会,名为“没落的裁缝团体”(Dead Tailors Society),旨在调查人们对裁缝产业的绝望指数,并探讨是否有机会改变这种看法。首届会议期间,成员们对行业发展的方向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其中一项重要的主题是关于传统制衣艺术的传承与现代服装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如果传统裁剪已经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全球时尚品牌,那么在服装制作过程中是否会体现传统工艺?当社会开始接受与工艺相关的器物时,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三、手工艺

近几年人们对手工艺技术的兴趣重燃,尤其是在英国,我们用自家后院里绵羊身上的羊毛做成家纺羊毛纱线,然后自己织毛衣;去草原和森林寻找原生草本植物和蔬菜,然后做成美味佳肴;缝合拼布床单,使亲情代代相传。如果我们不想自己亲手做这些手工制品,则会贪得无厌地纠缠在那些电视节目、杂志、网络和博客上随便传发的信息之中。另外,人们为了跟那些情投意合的人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建一些社区,例如“手工艺制品收藏展”和“制作者活动”。这一现象同样激发了一些手工制品研究者的兴趣。

理查德·森尼特(Richard Sennett)在他的著作《工匠》(The Craftsman)一书中,调查了工艺、材料、工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他注意到 “工艺可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衰落,但这是一种误解。工艺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冲动,是一种想要做好一件事的渴望”②。在他的定义中,手工艺是对一门技能的掌握,而这门技能也包括制造器物而引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反响。通过观看制作的过程、工业化的作用以及工匠的演变,森尼特断言,手工艺表明了工业革命的挑战以及传统手工业的成功机械化。

然而,业界对于传统工艺过程的定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难以达成共识。而森尼特认为工艺是“能将事情做好的技巧”②,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Frayling)在他的书《论工艺》(On Craftsmanship)中将工艺定义为“一种涉及凭借手工技巧制作器物的活动”③。格伦·阿达姆松(Glenn Adamson)在《工艺读者》(The Craft Reader)中将工艺理解为“技术和基于材料的知识在相对小范围的生产中的应用”④。因此,关于制作工艺的定义复杂多样:它取决于参照系,因为在不同学科内存在多方面的争论,所以作出一致的概括相对困难。

因此,当代工艺的定义面临相似挑战也不足为奇。当代工艺是对传统生产过程的新应用,还是对新现实的重新定义,抑或是两者的结合?可以确定,新技术的进步,例如电脑辅助设计体系,是对虚拟艺术的新突破,并且为之创造了全新的机会。然而,森尼特认为,物理和数字工艺生产具有可比性,但最新研究证明并非如此②。马戈·巴顿(Margo Bart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比采用3D技术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帽子,发现相比于手工艺制作,虚拟创作难以满足创作者的灵感。她更愿意去看,并和别人分享具体而真实的手工艺器物,体验拿着或穿着一件艺术品的感受⑤。

然而,不管倾向于手工制作品,还是接受虚拟制作,尤其对于时尚品来说,手工技术对于消费品来说正在变得愈加重要。不可否认,时尚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在某一地区流行的风格会逐渐被另一个地方所接受⑥。事实上,欧洲的潮流成为北美潮流的主导,这很正常⑦,加拿大在重新接受潮流手工艺品方面正处于初级阶段。这种现象早期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非常明显。例如,在2014年9月创立的Hogtowntake,是多伦多第一个关于男人穿衣品味的博客。另外,近期报纸上强调的一个热点⑧,多伦多的绘画爱好者正在倾向于古典时尚、艺术价值,以及欣赏从前服装的制作工艺。这种对传统价值的兴趣促成对工艺的研究,以及工艺对当今时尚产业影响的研究。工艺与时尚之间关系的理解,不仅需要借助观察衣服的制作历史,还要思考近期制造业的发展是如何倾向于时尚而不是工艺的。

作为流行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精美时尚,在18世纪末期开始衰退,关注点从装饰性转移到服装的合适度(fit of clothes)①。消费者品味的改变使得裁缝不仅仅是制作者,更是手工艺者。裁缝掌握了量体裁衣的技能,这使得裁缝成为服装制作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专家。例如有人专门画图和裁剪,有人专门修改夹克袖子,还有人缝合衣片做出成衣。因此,一件衣服的制作需要多人参与,这就建立起了合作的工艺流程,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时尚体系。

四、 时尚体系

科技进步和消费者喜好的不断变化对服装生产和消费机制有所影响⑨⑩。一个时尚体系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制作者的实践过程、工艺生产、产品推销、产品展示、了解消费者需求等⑪⑫⑬,同时,这些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确实,在不同的市场上有不同的体系共存,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生产⑭。例如,女装、男装和童装的组织方式就不同,而高档时装与大众服装所吸引的顾客群也不同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世界,服装和其他家居用品都是由业余人士制作,并在家里自用,直到近现代才由专业人士制作,其目的也变为了进行贸易。随着服装逐渐成为彰显财富的象征,到了13世纪晚期,新阶级的富有商人开始雇佣专业人士根据当时特定指示进行裁剪和制作服装。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华丽的服装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然后,精美时尚在18世纪末期开始衰退,人们的关注点从装饰性转移到服装的合适度,裁缝不仅仅是制作者,也成为开创时尚潮流的工匠。长久的训练和实践,使得他们掌握了高端的技术,可以将布料美观地运用到人体上,并引导了如今消费者穿衣注重合适度的潮流①。掌握这些技巧使得裁缝们成为制作服装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专家,例如裁剪布料、裁剪衣袖以及组装各个部分作出成衣。

工业革命的到来,预示着服装商业生产转向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即通过组装零部件最终实现成衣制作⑮。然而当工艺方法直接影响到大规模生产技术时,其目的则截然不同。例如,对于裁缝来说,其关注的重点是“把事情做好”②达到精准的质量要求,使用专业的材料,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相比之下,服装制造商大规模生产的工作重点是“把事情做快”⑯,从而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在20世纪后期,时装体系的扩张不断促使大规模制造商将事情做得更快、更有效,并通过将产品生产从国内市场转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工厂,以降低成本。这些发展举措一直存在争议,如工作环境明显影响工人们的健康、安全和公平。以2013年孟加拉拉纳大厦的坍塌为例,有1129名制衣工人死亡,超过2500人受伤。同时,纺织加工系统排出的有害废水排到河流,对环境造成污染。在道德层面,大量的服装生产导致西方消费者需要大量服装来满足自我,其心理需求已远超实际需要。

我们之前就曾指出,没有单一的时尚体系,但我认为当代这种流行的时尚体系应该是“快时尚”。作为西班牙时装零售业巨头Zara背后的跨国组织,Inditex引领了快时尚,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缩短时尚产品的交货期(开发销售),大大加速新款式的推出,从6到9个月的行业平均交货期缩短到一个星期⑰。Zara商业模式的成功,使得其他全球时尚零售商纷纷效仿,包括H&M、Forever 21、Topshop、优衣库和普里马克,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传统零售商的采购策略。虽然很难确定全球时尚产业中快时尚的比例,根据咨询公司Mackenzie & Co.2013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孟加拉国、越南、印度、缅甸、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将继续扩大其时尚采购热点。这些国家通常拥有最低成本的劳动力。随着全球服装和鞋类市场预计在2018年达到2万亿美元(欧睿信息咨询公司),跨国快时尚零售商将对时尚体系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在时尚界中,尽管制造业创新的主要精力专注于大规模生产,只留给快时尚很小的空间,然而时尚工艺继续面临压力的情境仍然不足为奇。作为专门靠服装定制为生的裁缝,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开始面临竞争,因为流动的推销员和精明的网站也开始提供定制西装、衬衫和鞋子的服务,并且制作速度快、商品价格便宜。虽然“Hogtown Rake”这样的富有商人可能会喜欢在当地裁缝那里亲身体验传统服装,然而像“Hipster”这样不太富有的人,在20多岁或30多岁时,为了省钱会毫不犹豫地在网上购买定制商品。虽然多伦多人对时尚工艺的兴趣盎然,但“没落的裁缝团体”成员的忧虑并不会因此减少,定制工艺品的调试和制作似乎表明了一个新兴时尚体系的转变。如果有一群时尚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跨越服装大量生产和服装定制的鸿沟,那么在今天的时尚体系中,工艺究竟如何运作?越来越多被剥夺权利的消费者,开始质问“快时尚”生产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的高额代价,以及产品超低的感知价值,这可能会给这个问题的答案带来一点启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消费者在寻找购置衣物的途径时,开始越来越多地涌向旧货店去买二手衣服。因此,这群消费者改变了他们的购买行为,并且进一步向传统工艺靠近。如果有一群时尚消费者的喜好可以跨越服装大量生产和服装定制之间的鸿沟,那么在今天的时尚体系中,工艺应该如何运作?为了剖析这种现象,我需要理解时尚工艺过程中所用到的实践方法和制作材料。

五、 体现和物质性

工艺过程中描述了有关体现和物质性的重要,但却没有进行论证推理⑱。然而,文献表明这两个概念相互关联。值得注意的是,Søren Poulsen 和Ulla Thøgersen认为体现的作用与身体在材料互动和构思生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样,因为在交流、理解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物理互动极其重要⑲。物质性是指“由物质组成的属性,物质存在和固体性”⑳是物体所拥有的物理属性。因此,物质性在材料、物体和人工制品与周围的互动中具有积极作用㉑。例如,面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服装是“硬挺的”还是“有垂感的”。为了理解裁剪中体现和物质性之间的联系,了解身体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在莫里斯梅洛庞蒂(Merleau-Ponty)的重要著作《知觉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中,他认为身体是一种描述我们作为人类如何与周围世界相处的生活经验㉒。事实上,正是我们身体的物质层面以及物体对身体的影响,塑造了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这个角度来看,梅洛庞蒂表明,体现是人体的实际形状和内在功能,以及身体与世界的互动,这样就把体现和物质性联系在一起。在作出这个连接时,梅洛庞蒂挑战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即身体是脱离思想的物体;相反,他认为身体可以同时拥有实施和接受感知的能力。因此,身体和精神之间不是从属关系(思想命令身体来执行一项任务),两者之间彼此可以对话。两者之间不仅通过视觉和听觉,也会利用我们的其他感官,特别是触觉和感觉进行对话。

正如梅洛庞蒂所说,“当我将两只手按在一起,我所感知到的并不是两种同时出现的并列的感觉,而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两只手可以交替感知到‘摸’与‘被摸’㉒。触摸,可以促进触觉感知,是“在物理环境和条件下身体的各种情感的立场”㉓,是“触觉和机动性能的结合,它可以提供有关物体、表面、环境以及我们身体的材料特性的信息”㉔。因此,触摸可以被认为是拥有主动和被动的双重特性,身体不仅可以影响实物,实物也可以影响身体。因此,我们不仅可以感受物体的属性(例如,感知砂纸的“粗糙”和天鹅绒的“平滑”),我们还可以感知物体给我们身体的感觉(例如,对粗糙的砂纸感到担心或生气,对平滑的天鹅绒感到舒适)。毫无疑问,触觉,在连接体现和物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时尚方面却引发了批判作用。例如,一种面料的感觉传递出曾经为做出理想成品而付出的系列努力,包括材料的选取、服装的预期效果以及材料的把控和使用工具的方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当代时尚体系中人们对于时尚的评论各持己见,时装设计已经脱离其体现的根源。例如,英国学者和时装设计师朱利安·罗伯茨(Julian Roberts)表示,在你买一件衣服并穿上它之前,已经有很多怀有绝技的手触摸过它,但触摸它次数最少的通常是时装设计师之手。罗伯茨对时装设计的反思,呼吁人们重新发现工艺的作用。虽然对当代时尚体系的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中,然而,对时尚工艺品制作这项传统实践的文献却寥寥无几,关于体现和物质性作用,以及工艺技术在当今社会应用的研究也依然很少。

六、研究的问题

手工艺曾经是很受欢迎的商品生产方法,但是,随着当代时尚体系的改变,其地位日渐下降。然而,最近我们见证了手工艺的复兴,以重新鉴赏定制时尚工艺品的形式出现,这意味着一种新的时尚工艺体系的产生。一方面,传统裁缝和鞋匠贸易一直处于许多小型市场之间彼此协作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跨国组织经济规模的扩大,快时尚成为全球性的业务。实际上,快时尚贸易由少数公司在为数不多的、但是巨大的市场中运行,这些市场需要封闭的知识体系,以保持其竞争优势。然而,如果人们认为裁缝们在过去七百年中已经适应了时尚体系的变化,而20年前出现的快时尚正在面临它的第一次挑战的话,那么,裁缝和大规模生产之间的明显矛盾,似乎缓和了许多。

然而,我对于探索工艺和当代时尚体系本身之间的关系比较感兴趣,该研究项目将聚焦裁缝和鞋匠,探索他们在今天如何演绎工艺,使用什么技能、材料和工具。在本研究项目的这个阶段,我把手工艺形容为“用手把事情做好的技能”,这融合了前面提到的森尼特(sennett’s)(做事的技能)和 弗雷林 (Frayling)(用手做事情)的定义。在这个框架下,我对于探讨以下两个问题颇感兴趣:第一,手工艺在定制时尚产品中是如何运用的;其次,今天的新式手工艺应用了什么样的技能、材料和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了一项民族性的定性研究,从而了解男女工匠在工作坊的制作过程。现阶段,我们暂且将制作过程定义为“由一个人或一群人制作器物的阶段,通过培训和感知,他们知道如何解决单一而又复杂的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制作过程的产品结果是一些定制服饰,如西装和鞋子。

七、方法

定制时装产品是由工匠把用手工技能精心运用到产品制作全过程的产物。在现代时尚体系中,定制时尚产品仍相对罕见。从本质上说,这些手工产品是当代时尚体系中的极端代表,因为由机器生产物品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才是现代时尚体系的特点。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工匠与他们的身体、所用材料和工具之间的关系,为了调查这些,我需要探索制作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我需要近距离观察制作过程,并需要在工匠的车间里呆一段时间,以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这需要一个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民族志在《社会研究方法圣人字典》(The SAGE Dictionary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中的定义是:这是一组“视个人参与研究为理解某种特定文化或社会环境之关键”的方法㉕。虽然,观察往往是主要数据的收集方法,但是在研究者、试验场地和当地居民建立亲密关系后,访谈、文档、电影和摄影、生活历史等也都有助于探索社会现象(出处同上)。民族志是一种探索工匠制作过程的适当方法,如民族志学者是“人类活动和这些活动发生的物理环境下的观察者”㉖。事实上,民族志的观察常常是一种协作方法,研究者不需要远距离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相反,这些被观察者并不总是研究的“客体”,而是“理解研究目标,并帮助研究者制定和执行研究计划的积极合作伙伴”㉖。

协作咨询的观点,对我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假设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我丰富的经验使我不但成为现代时尚体系的践行者,而且成为未来实践的教育者,这使我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以及我实施项目研究的方法。允许研究参与者帮助定义以实现研究目标的方式也许有用,甚至较为理想,这都有利于我发挥拥有内部信息的优势。我决定利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是受到了乌拉(Ulla Raebild)的进一步影响。她曾讨论过,如何通过定性技巧来理解时装设计师工作的问题。她表明,通过视频、音频和文本得到数据的本质区别在于,不仅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形式来展现自己,而且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乌拉女士还特别表明,只有当研究的目的“旨在获得身体行动,体现知识以及非线性过程,定性访谈允许被观察者描述自己的设计经历以及所用工作方法”时,视频才是合适的㉗。此外,一项聚焦伦敦裁缝业的研究㉘也采用了民族志的方法,研究者应一位裁缝的邀请去观摩西装的制作过程。最后,正是这项出于探索材料使用的研究,催生了把香水制成产品的想法,这也是一项采用了民族志方法研究的案例,其重点在于强调设计工作室中的“尽可能接近日常活动”㉙的原则。

八、研究设计

我认为前一节中提到由娜达(Nada Endrissat)和克劳斯(Claus Noppen-ey)进行的研究可以作为本方法的示范。他们的研究专注于香水制作的物质性,可以通过嗅觉来探索,这与本研究中强调触觉的角度相一致。娜达和克劳斯收集了六个月内的数据,包括观察、访谈和查找文献所获得的数据,这其中有500页的文件、1200张照片、180小时的视频、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录音和录音文本,以及不同款香水的例子㉙。基于这个设计,我提出以下的主要数据来源。

我计划在多伦多的裁缝店和鞋匠店进行大约为期12个月的实地考察。被研究者将会是服装定制的手工艺者,他们不仅可以制作精致的服饰衣片,而且可以完成最终的手工艺品。手工艺者们会是其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可能通过正规教育或自学成才(经过10,000小时或5~7年的工作实践),或师从于大师而获得工艺。

定制裁缝店业主的业务繁忙,并且通过接受客户的订单来维持稳定的工作流程。一般来说,商店雇佣10个或更少的工人。产品的制作和最终交付受到制造过程本质的驱使,并基本遵循“当顾客需要时就会拿到商品”的规则。对于大多数订单,裁缝们在脑海中都有特别的数据信息。比如一套参加特殊场合的礼服。裁缝店允许优先制作有特权的特殊客户的订单。因此,即使制作过程依然是线性的,根据工作量和不断变化的优先订单情况,每天的工作依然有所不同。例如,一件夹克必须在剪裁之后才能进行制作,进而添加钮扣这样的辅助材料。尽管几个工匠会同时参与制作一个作品,但他们往往是某几项程序的制作专家。例如,袖子缝纫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袖子缝合在夹克和外套上;然而,他或她很可能会接受交叉训练来完成其他任务。因此,工人们可能不一定知道他们每天要做什么。制作一套定制西装可能需要几周,而制作一双定制鞋履则需要大约40个小时。

在实地考察期间,我希望能从头到尾见证某套西装或某双鞋的制作过程,从而调查制作过程中每一步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某种面料很难进行处理和裁剪(制作过程的早期阶段),那么会对服装的缝纫和最后完成(后半阶段和最后阶段)产生什么影响?也许在同一天,我可以看到几套西装分别处于制作的不同阶段,那么,在研究过程中,我就可以多次看到服装制作的完整过程。另外,我将收集物质材料(织物碎片、丢弃衣片、样品等),这可能有助于评估所使用面料的特性。有时,不失时机地询问参与者某些诸如他们如何描述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自己与身体、材料和工具之间的感觉之类的非正式问题。此外,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观察记录他们的行为举止。

用视频的原因来源于我在以前研究手工时装设计师的经历,他们与裁缝和鞋匠并没有太大差异。我发现仅通过简单的语音对话,我无法捕捉其他非语言信息,如他们的手势和相关视觉材料。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参与者不擅长阐述自己的想法,而非语言交流往往是唯一的交流方式。我也想到,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会同时使多个物体产生联动,如当手拿着剪刀裁剪面料时,身体、工具和材料之间有了互动。因此,通过用视频的方法来单独分析每一部分,更有利于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㉚。我也会仔细记录工作室的自然属性和工作地点的位置,从而评估工作的组织方式。此外,我也会通过与部分或所有参与者进行更正式的半结构式访谈来补充我的观察资料。在采访时,我将以收集的照片、剪辑的视频和和样品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参与者进行讨论。最后,我将继续记录实地考察笔记,在基础理论启发下开始分析数据(编码、分类等),并对视觉记录(照片和视频)及访谈将进行转录,加载到NVivo上进行编码和后续分析。

九、结论

本研究项目旨在研究工艺的重新崛起及其在当今时尚体系中的作用,并通过对裁缝和鞋匠的民族志方法研究,为组织中的体现和物质性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注释:

① Almond, K. (2011). Bespoke tailoring: the Luxury and heritage we can afford.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Repository. http:// eprints.hud.ac.uk/10817.

② Sennett, R. (2008). The Craftsma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③ Frayling, C. (2011). On Craftsmanship:Towards a New Bauhaus. Lon-don, UK:Oberon Books.

④ Adamson, G. (2010). The Craft Reader. New York, NY: Berg.

⑤ Barton, M. (2012). Sketching Millinery in Three Dimensions: AJour-ney Between Physical and Digital Spaces. PhD thesis. Melbourne, Australia: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researchbank.rmit.edu.au/ view/rmit:160241.

⑥ Entwistle,J. (2015). The Fashioned Body:Fashion, Dress & Modern Social Theory. 2nd ed.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⑦ Fernie,J., Moore, C., Lawrie, A. and Hallsworth, A. (1997).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high fashion brand: the case of central London.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6 (3): 151-62.

⑧ Delap, L. (2015). Toronto hipsters shine hope on dying art of shoe-making.’ The Toronto Star,January 2. http://www.thestar.com/life/fashion_ style/2015/01/02/toronto_hipsters_shine_ hope_dying_art_of_shoemaking.print.html.

⑨ Bell, Q. (1976). On Human Finery. London,UK: Hogarth Press.

⑩ Wilson, E. (2013). Adorned in Dreams: Fashion and Modernity. London, UK: I. B. Tauris.

⑪ Leopold, E. (1993). The Manufacture of the Fashion System. London, UK: Pandora.

⑫ Wills, G., Midgley, D., and Christopher, M.(1973). Fashion Market-ing. UK: Allen& Unwin.

⑬Joshi, O.P., Barnes, R. and Eicher,J. (1992). Dress and Gender: Making andMeaning. Oxford, UK: Berg.

⑭ Fine, B., and Leopold, E. (1993). The World of Consumption. London, UK: Routledge.

⑮ De Vries,J. (1994).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Industrious Revolution. The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54 (02): 249-70.

⑯ Gunasekaran, A. (2001). Agile Manufacturing:The 21st Century Com-petitive Strategy. UK:Elsevier.

⑰ Burgen, S. (2012). Fashion chain Zara helps Inditex Lift first quarter profits by 30%. The Guardian. August 17. http://www. 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2/aug/17/zara inditex-profits

⑱ Boland, R., and Collopy, F. (2004). Managing as Designing. Redwood City, US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⑲ Poulsen, S.B., and Thøgersen, U. (2011). Embodied design thinking: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CoDesign, 7 (1): 29-44.

⑳ OED,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www.oed. com.

㉑ Carlile, P.R., Langley, A. and Tsoukas, H. (eds)(2013). How Matter Matters: Objects, Artifacts,and Materiality in Organization Studies. Vol. 3.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㉒ Merleau-Ponty, M. (2013).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New York, NY:Routledge.

㉓ O’Neill, M.E. (2001). Corporeal experience:a haptic way of know-ing.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55 (1): 3-12.

㉔ Rodaway, P. (2013). Sensuous Geographies:Body, Sense and Place. London, UK:Routledge.

㉕Jupp, V. (ed) (2006). The SAGE Dictionary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㉖ Angrosino, A. and Rosenberg,J. (2011). Observations on observation. In Denzin, N.K. and Lincoln, Y.S. (eds)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467-78. London, UK:SAGE Publications.

㉗ Raebild, U. (2013). Double vision: researching fashion design prac-tise by use of qualitative techniques. Nordes 1 (5).

㉘ Ross, F. (2007). Refashioning London’s bespoke and demi-bespoke tailors: new textiles,technology and design in contemporary menswear.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98(3): 281-88.

㉙ Endrissat, N. and Noppeney, C. (2013). Materializing the immaterial: relational movements in a perfume’s becoming. In Carlile, P.R., Langley, A. and Tsoukas, H. (eds)How Matter Matters: Objects, Artifacts, and Materiality in Or-ganization Studies, 58-91.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㉚ Dorst, K. and Cross, N. (2001). Creativity in the design process: co-evolution of problemsolution. Design Studies, 22 (5): 425-37.

原作者:Robert Ott 瑞尔森大学时装学院 院长 副教授

译者: 张慧琴 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 教授 博士

武俊敏 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 硕士研究生

THE RE-EMERGENCE OF CRAFTSMANSHIP: EMBODIMENT AND MATERIALITY IN BESPOKE TAILORING AND CORDWAINING

Robert Ott / Translator: Zhang Huiqin WuJunmin

Fashion systems are mechanism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lothing and fashion-related consumer goods. These structures change continually to adapt to changes in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consumer tastes and several systems operate at any one time. On one side, the prevailing contemporary fashion system focuses on mass production in an effort to reduce costs and time in getting product to global markets. However, these practices are increasingly coming under scrutiny as the health, safety, and treatment of worker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are considered exploitative and unsustainable. On the other side, traditional fash-ion systems that rely on the making of artefacts by hand that focus on craftsmanship and quality have declined in favour of feeding the contemporary customer's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cheap and fast fash-ion. However, emerging groups of anti-fast fashion enthusiasts scour-ing vintage clothing stores for expertly made clothing point to a re-vival of craftsmanship and while they are not necessarily interested in Learning how to make clothes for themselve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appreciating well-made, one-of-a-kind fashion artefacts. Thus, under-standing how fashion navigates through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fash-ion systems is of interest. In this paper, I propose an empirical re-search project that aims to explore craftsmanship as a concept of do-ing things well by hand through an ethnography of tailors and shoe-makers(cordwainers) to understand how craftsmanship is performed in traditional fashion systems and what embodied skills, materials, and tools are used in contemporary forms of craftsmanship. In other words, how body and materials engage in the making of bespoke fashion arte-facts, such as a suit or a pair of sho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proposal is to make an empirical contribution to management studies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materiality and em-bodiment in the organization of work through craftsmanship.

fashion systems, craftsmanship, embodiment, materiality, ethnography

J523.5

A

1674-7518(2016)02-0019-06

该译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YY024)和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与传播”团队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裁缝时尚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燕子是个小裁缝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卖云啦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