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人文关怀意涵
2016-04-04陈第华
陈第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 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22)
中国梦的人文关怀意涵
陈第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 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22)
[摘要]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中国梦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所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利益和诉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蕴。中国梦以保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为立足之基,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人民共同奋斗为依靠力量,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确保人民群众的期待不落空。
[关键词]中国梦;人文关怀;人民群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期盼,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中国梦从提出到现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蕴,关注和关心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肯定和助推人民群众全面发展。中国梦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依靠人民实现,“现实的人”始终是它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立足之基:保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人文关怀同等珍视每个个体,致力于实现每个人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发展中,一些与改革相伴随的问题逐渐浮现,成为实现中国梦不可忽视的障碍,其中最亟待解决的就是社会公平问题。
(一)不公平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障碍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待资源分配的主流观念。暂不论此种观念是否科学,但不可忽视的是分配不公给人带来的失衡感。考察分配是否公平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绝对量的标准,一个是相对量的标准。从心理评价上看,与他人以及自己过去的投入产出比相比,当前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对等的相对量标准对人们公平感的影响更加显著。可见,要让人们感受到公平感,既要确保个人所能控制的资源绝对量上的增殖,还要控制人际间的资源占据差距,防止差距过于悬殊而削弱人们的公平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与喜人的经济总量相比,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却十分悬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而还有一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201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2003年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而国际上一般将0.4作为贫富悬殊的警戒线。详见《国家统计局首度公布10年来基尼系数》,《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月19日,第1版。。贫富悬殊虽然首要的是反映经济收入上的差异,但在现代社会,经济收入的差距实际上直接影响着个人对发言权、资源控制量等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的占有,个人的发展前景也会明显不同。
个人发展前景的差异,是自我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我因素中,天资优劣等先赋因素是难以改变的,但如出身状况等先赋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社会则有显著差异。在传统中国,社会流动性很差,身份几乎是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计划经济时期,官方确认的身份也曾直接决定着人们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后天因素逐渐成为人们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些人通过钻制度空子实现了发家致富,而有些人群则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先富阶层凭借其资源占有优势占据着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对既得利益的维护使不公平现象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根本改善,反倒使不公平与丰硕的改革成就了两者尴尬的共存。不公平不仅会撕裂社会共识,而且会阻碍社会成员共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障碍。
(二)以保障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同等珍视每个人的价值
实现公平,关键靠政策的导向与保障。如何确保政策公平,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是我们党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中国梦在提出之时,一些群众对其持谨慎态度,认为它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梦”,而无实际价值。然而,我们党却以一系列方针政策安排确保中国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从梦想的指向看,中国梦是无数个人梦的有机融合,从中可以窥见无数活生生的个人梦想。“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5。正是立足于确保每个人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才使中国梦由我们党主导的理想逐渐落实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统一,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确保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是对每个人的珍视。“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2]1512。人之可宝贵不仅对自身而言,对执政党和政府而言亦然。人是最宝贵的,意味着每个人,不管他们出身、生理等先赋因素的差异,都应当得到同样重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应当保证每个人都能根据他们的素质找到最适宜的发展道路,实现最好的发展,公共政策必须对此予以支持与保障。诚然,每个人是有差异的,但只要为每个人提供合适的机会,都可以实现发展。个人是否出彩、是否有发展,其评价的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应该说,每个人只要实现了自我改善,都意味着发展,尤其对弱势群体而言,他们中不少人之所以弱势,正是缺乏相应的机会和最基本的资源。
确保每个人享有公平机会,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凝聚社会力量的前提。给予人民以公平的发展机会,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发展平台,将有助于压缩潜规则的发挥空间,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每个人的潜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环境。当然,机会公平并不是公平的全部,对禀赋不一样的个体而言,即使为他们提供了相同机会,并不一定能保证结果的公平。结果公平与机会公平是同样重要的,只是在资源有限的限制下,保障最终结果的公平难度更大。人生出彩也意味着不仅仅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机会公平,也要将人们的差距控制在合理限度内。当前,在制度设计时向弱势群体倾斜、特殊照顾弱势群体也成为努力实现结果公平的出路①相关论述详见陈第华:《特殊保护弱势群体:公共政策之公平性考量》,《江汉论坛》,2014年第2期。。
中国梦强调机会公平、强调资源公平分配,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享梦想成真机会、共享成长与发展机会,这是对人的价值的同等肯定,彰显了中国梦人本至上的人文色彩。只有真正尊重每个个体,关心每个人的发展前景,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力,切实实现个人梦与民族梦、国家梦的统一,中国梦才能获得广泛认同。
二、现实指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
关怀人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必须转化为现实的举动,让人们感受到切实的福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空洞无物的,它至少应当包含这几个方面:生产力长足发展、社会协调进步、祖国统一、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无论民族复兴的指标体系如何丰富,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梦想其实更加具体,而且指向也更趋一致,那就是希望生活越过越美好、越过越幸福。因此,从指向上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梦的具体阐述,也是对中国梦的细化。
(一)美好生活是群众的永恒追求
古往今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群众愿望的最精炼表达。在战乱年代,群众祈求和平;在饥荒年代,群众希望温饱;在温饱年代,群众追求发展。虽然具体内容不一,但这些愿望都表达了群众对更加幸福安康生活的向往,只是不同年代,群众愿望的满足程度有很大差异。人是社会人,人生活于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受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否切实实现,人民艰苦奋斗是一个方面,但更加需要执政党和政府的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支持。唐朝兴盛时期,我国曾经创造了举世的辉煌成就,立足于世界之巅。当时,我国物质丰富、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吸引了众多国家学习效仿。到了清朝中后期,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只停留在历史记忆中了,救国保种成为当时统治者的头等大事。当国家面临灭亡之时,群众对未来的担忧远大于期望,更遑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清朝灭亡使更多人醒悟,认识到沉湎于过去的成就不如扎扎实实谋求民族复兴,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康生活。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试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虽有计划与安排,但并没有如愿以偿。中国共产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真正担负起了实现民族复兴的重担。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就把目标定位在赶英超美,认为,“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我国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应该赶上美国”[3]500。虽然当时的判断背离了实事求是原则,也直接引发了大跃进,但是党的领导人寻求民族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愿望却是不容置疑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时局的研判更加科学,对自身的认识也更加理性,从实事做起,“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4]357。正是在脚踏实地奋斗中,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党群关系更加融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二)国强与民富的统一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可能
国强为民富提供保障,但是国强并不一定民富。实现二者统一,关键取决于执政党和政府如何对待群众的期待。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首次亮相时就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以人民的追求为执政党的奋斗目标,这是以往任何时代的执政者和政党所未有的创举。过去,人民群众的愿望鲜有被执政者主动关注,除非危及政权,否则人民的诉求不可能被纳入政策议程。即使是在某一些特定时期所采取的轻徭薄赋政策,其出发点也只是为了避免民众造反。
我们党敢于作出这样的承诺,根源于它是人民群众的政党,它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中,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来都是至高无上、最为重要的。群众的生活是融入现实社会的,群众的要求也是具体的。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执政目标,实际上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细化。
过上美好生活是最接地气的中国梦。在广大人民群众看来,所有的宏伟目标最终都必须落实于现实生活,所有评价的考核指标都不如生活水平改善更具体、科学。美好生活有着十分具体的体现,诸如更昌明的政治、更体面的工作、更好的教育、更完善的社保体系、更安定的社会环境,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提升了。这些具体而细微的目标就是人民群众眼中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执政目标,正是我们党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梦想。个人梦想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公因数。对个人梦想的尊重,并以人民群众个人梦想的公因数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足以显示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重要性。以人民的期望为执政目标,为满足人民需要而奋斗,使中国梦关注和关心人的合理需求、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的意涵得到充分展现。在这种具有浓郁人文关怀气息的执政理念中,人民群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自身有着无可匹敌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梦得到广泛拥护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三、依靠力量:依靠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
梦想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动力。中国梦的提出,最大程度整合了人民群众的诉求,给我们党和广大群众树立了一个宏伟目标。中国梦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必须成为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但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却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一)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谁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这个问题在不同社会有着迥然不同的答案。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科学区分了杰出人物和普通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作用,但强调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他所在的阶级,决定于他反映群众意愿的广度和深度 ,而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6]470。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过去被视为等待拯救的阶级翻身成为了社会前进的最大动力源,实际上是对传统观念的根本置换。这种身份的根本转换并不仅仅是经典作家科学分析的结论,更是我们党在建党之初走过弯路后的醒悟和科学总结。
三次国内革命的胜利,让我们党深刻体会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2]1195。新中国成立后,推动我国从一穷二白之境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是无产阶级;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离开了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7]407当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是难以避免在前进中遇到艰难险阻,而解决困难的法宝,正蕴藏在人民群众中。
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这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经验总结。“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8]1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事业,离开了群众的智慧,党就无法获取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她孜孜以求地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期待而努力。中国梦不是中国共产党追逐本党利益的梦想,而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提炼与升华。在我国,共同理想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理想的提炼,实现中国梦作为当前人民的共同理想,它绝非一党之力或少数领袖人物所能实现,而只能依靠广大人民艰苦奋斗、群策群力。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中国梦的来源,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二)人民共同奋斗夯实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她旨在为人民谋福祉,也必须靠人民来实现。人民不是虚幻的主体,而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奋斗者。追逐中国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每个中国人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1]5。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是对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的贯彻,也是对人民群众地位和价值的肯定。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弥合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只能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只有全体人民认同中国梦,并把实现中国梦视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追求,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力量。中国梦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但是,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理想才能开花结果,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发展不均衡等现实挑战面前,任何成绩都显得微不足道。这种现实约束性就决定了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艰苦奋斗,而且要长期艰苦奋斗。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只有广泛调动各方力量,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最大合力。艰苦是相对的,但是奋斗是绝对的。当前强调艰苦奋斗,不再要求吞糠咽菜,但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拼搏却是应对困难绝对不可少的。任何成就以十三亿国人为分母都显得微乎其微,同样,任何困难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应对,也都可以攻克。倡导艰苦奋斗,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因为它有助于纯洁干部队伍,有助于端正群众的价值观,增强深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人是社会发展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民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艰苦奋斗与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就可以迸发出强大的物质力量,取得丰硕的建设成就,夯实中国梦的基础。
依靠人民群众,意味着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是人文关怀的出发点。人本最早是与神本相对的,它否定神的价值而肯定了人的作用,这是人文关怀最核心的要素。信任人民是依靠人民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依靠人民,就要充分相信人民的智慧和胆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切实发挥人民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这与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四、实现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回应人民期待
人是有意识、具有能动性的存在物,只有在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的前提下,才可能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需要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社会发展,人的需要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但有一个基本趋势,那就是人的需要的层次和内容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升和丰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的职责,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来源。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削弱了改革活力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9]395。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靠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只能靠更快的发展。经过多年运行,改革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的缺陷逐渐暴露,成为阻碍进一步挖掘改革开放潜力的桎梏。中国梦的实现是与改革开放同路前行的,改革开放推进得越顺利,中国梦也会越早实现。可以说,改革开放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原有的体制机制的局限性在新时期逐渐暴露。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重心是如何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而在持续快速发展之后,当前更为急迫的是要实现更优质、更均衡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发展的最大活力,而一个贫富悬殊、阶层隔阂、基本权利不均等的社会必然是缺乏活力的。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还较为悬殊,依然有人依靠不诚实劳动发家致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依旧存在、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还有待理顺,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仍未解除,因失地、被欠薪、被污染等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时发生,等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机制不健全、民主落实不到位、文化发展滞后、社会不稳定性因素不断累积、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的出现虽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若不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必将引发蝴蝶效应,破坏改革发展的大局。
新生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挫折是正常的,改革开放在我国仅仅开展了三十多年,其发展模式必然要在不断纠偏中前进。然而,任由体制机制不健全引发的问题放大蔓延,必将削弱群众对我们党和改革开放的认同感。没有全国上下齐心,改革开放就将散失活力。改革作为我国发展中的另一次革命,它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对实现中国梦关系重大。改革开放在曲折前进中,倘若阻力超过动力,改革就会倒退,前期所取得的改革成就也可能被侵蚀。
(二)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政府回应性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0]44。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些旧体制的阻滞作用已十分明显,深化改革成为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唯一出路。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一些人认为改革已经走进死胡同,必须另择道路,此时,对计划经济的怀念和对资本主义道路的青睐成为两股阻碍改革发展的力量。然而,计划经济早已不能满足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而西方国家屡发的经济危机证明了经济私有化的局限性,深化改革,“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1]748,成为我们党继续前进的唯一选择。
深化改革通过科学调整发展方式、发展机制,以更好利用时代提供的机遇,应对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挑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路径依赖,当前的改革就要破除旧政策的依赖性,以更加科学的政策取而代之。在改革中,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改革的立足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3]3-18。苏联解体的教训警示着我们党,一旦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就会将社会主义政权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深化改革是弥补旧制度的不足,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要破除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激发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潜力。人民群众的梦想非常具体,我们党只有通过兢兢业业的努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的期待、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许多亟待完善和发展的地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制度保障。深化改革,就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点,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内在统一的。市场经济,理应将可以由市场调节的领域交给市场,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这些是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领域。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防止市场泛化和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以科学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中心,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财税、城乡一体化、文化、生态、国防和军队等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我们党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能力。
“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10]。一旦无法跨越这一深水区,中国梦就只能停留在彼岸,永远无法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期待是我们改革的最大动力,破除改革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深化改革逐步扫除了实现中国梦的束缚,在回应人民群众需求的同时也积聚了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通过深化改革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中国梦与人文关怀重视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实现了内在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0]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3,(22).
(责任编辑:赵旭国)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16)03-0076-06
[收稿日期]2015-02-25[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2 01:01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联一般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家意识形态结构与功能调适研究”(FJ2015C002)。
[作者简介]陈第华,男,福建连江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政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Humanistic Concern of Chinese Dream
CHEN Di-hu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Research Department,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Fujian,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unification of state dream,national dream and individual dreams.The reason why the Chinese Dream is identified by Chinese people is that it starts and aims to benefit the rank and file,so the implication of humanistic concern is obvious.The Chinese Dream bases on ensuring people to share the opportunities,which mobilizes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The Chinese Dream takes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as the goal,which meets people’s interest demand;The Chinese Dream relies on the masses to struggle together,which affirms the masses’historical position and value;The Chinese Dream takes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s the way to achieve the Chinese Dream,which ensures to meet the masses’expectations.
Keywords:Chinese Dream;humanistic concern;the m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