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论辩视角下戏剧独白诗体诗歌的言语行为分析

2016-04-03赵丹

文学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公爵夫人舍尔公爵

赵丹

语用论辩视角下戏剧独白诗体诗歌的言语行为分析

赵丹

内容摘要:戏剧独白体诗歌是英美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几乎为英语文学所独有。本文运用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并结合凡.爱默伦的语用论辩理论对戏剧独白体诗歌进行研究,进一步检验了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论辩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可操作性。通过对《我的前公爵夫人》这一个案进行言语行为研究,旨在讨论《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公爵是如何说服议婚使者相信自己口中所描述的前公爵夫人的形象,同意他娶伯爵侄女,以及在结束阶段公爵取得的言后之果。

关键词:戏剧独白诗言语行为语用论辩 《我的前公爵夫人》

戏剧独白体诗歌 (t hedram at i cm onol ogue)是英美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并且几乎为英语文学所独有。对于这一语篇的研究,学界历来注重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入手。近年来由于语用文体学研究的兴起,学者开始结合语言学理论去研究戏剧独白体诗歌。本文便是运用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结合凡.爱默伦的语用论辩学去研究诗人勃朗宁的代表之作《我的前公爵夫人》,旨在讨论伯爵的论辩结构及在结束阶段取得的言后之果。剖析诗歌内说话人的意图和效果,进而探讨戏剧独白体诗歌作为一种语用现象的交际目的和效果。

一.理论基础

1.语用论辩学

语用论辩学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西方论辩学研究一个重要的理论,由荷兰学者凡.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提出。“论辩话语”一般指的是论辩双方为证明己方立场或反驳对方立场而展开的话语交际,它既包括面对面的论证与质疑,也包含独白式的论证,此时论辩对方是潜在的反对者或质疑者。在理想状态下,批判性讨论包含冲突、开始、论辩和结束阶段。冲突阶段,论辩双方确定意见分歧以及意见分歧类型;开始阶段,论辩双方确定正反双方,并就程序性和实质性出发点达成一致;论辩阶段,正方通过提出论证来应对反方的异议或消除其疑虑;结束阶段,论辩双方评估意见分歧在多大程度上被消除。本文把论辩当做消除意见分歧,说服听众的手段,旨在讨论《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公爵是如何说服议婚使者同意他娶伯爵侄女,相信自己口中所描述的前公爵夫人的形象,以及在结束阶段公爵取得的言后之果。

2.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美国学者舍尔继承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提出了新的言语行为理论。舍尔将言语行为分为发话行为(ut t erance act)、命题行为(proposi t i onalact)、以言行事行为 (i l l ocut i onaryact)和以言取效行为(perl ocut i onary act)。其中他更是将以言行事行为分为五大类即阐述类(represent at i ves),指令类 (di rect i ves),承诺类(com m i ssi ves),表达类(expressi ves)和宣告类(decl arat i ons)。本文便是运用舍尔的行为理论结合语用论辩理论来研究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中伯爵的论辩结构及论辩取得的结果。

3.戏剧独白体诗歌

戏剧独白体诗歌(t hedram at i cm onol ogue)是英美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几乎为英语文学所独有。“戏剧独白体诗歌”这一术语最初由诗人索恩伯里在其诗集《骑士与圆颅党人之歌》中提出。Gl enni s(2003)在其专著《戏剧独白体诗歌》中对戏剧独白体诗歌进行了定义,认为以假设口吻所写的第一人称诗歌都是戏剧独白体诗歌,指出这些诗中存在着虚构的说话人,一个或多个听者,戏剧场景以及说话人和听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戏剧独白体诗歌的特征而言,肖明翰(2004)在《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一文中将其归纳为如下三个主要方面:1)客观化,“诗里的说话人以第一人称身份讲述,自然表现其主观性,但却不是作者的主观性”。2)说话人同作者分离,说话人的声音和隐含作者以各种方式间接表达出作者的声音。3)说话者的话语不仅在表达他想传递的信息,同时也反过来揭示、塑造他自己的性格。

二.语用论辩视角下《我的前公爵夫人》的言语行为研究

《我的前公爵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戏剧独白体诗歌代表人物罗伯特.布朗宁的早期经典之作。诗歌的独白者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意大利的公爵,他因不满前妻不愿做他循规蹈矩的所有物,而把她除掉了。他准备再结婚,再婚对象是一位伯爵的侄女,为了商谈婚事,伯爵派了议婚使者前来谈判;公爵领着使者观看他的艺术收藏,其中包含其已故前妻的画像,本诗就是他在前公爵夫人画像前的一段独白。这首诗中论辩的正方即独白者公爵,潜在反方是伯爵派来的议婚使者。意见分歧为前公爵夫人是一个水性杨花,举止轻浮的人,这给公爵带来伤害;公爵是因为追求伯爵侄女的美貌,真心喜欢伯爵侄女所以才娶她。

按照舍尔的言语行为五分法,我们将论辩阶段公爵的言语行为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在公爵论辩的开始阶段他运用阐述类言语行为,公爵宣称画上的公爵夫人像活着一样,其目的是为为表达对画像以及画家 (FraPandol f)才艺的赞赏,宣称画像里的前公爵夫人像活着一样,借此间接表达他作为艺术收藏家和鉴赏家的艺术鉴赏力和自豪。接着他开始运用一系列其他的阐述类言语行为来为自己进行论辩。如公爵陈述前公爵夫人或因潘道夫为其作画而脸颊泛红晕,间接地暗示使者其前妻跟潘道夫有奸情。之后公爵更是阐述前公爵夫人太容易被打动,目光偏爱到处观看;她对任何人都一样,会赞羡和感激那些过分“殷勤的傻子”,脸上泛起红晕。公爵施行这一系列阐述类言语行为,旨在向议婚使者展示前公爵夫人举止轻浮,水性杨花的形象,以此来说服使者相信其前妻的不轨行为给他带来的伤害与公爵想要娶伯爵侄女的原因和决心。这种说法也被之后公爵的表达类言语行为所验证,他态度鲜明地表达了他讨厌其前妻的有失地位的做法并指责了前公爵夫人的行为举止。所以,之后他便实施了指示性言语行为,下令去制止公爵夫人“轻浮”的行为。结束完对画像的描述后,公爵再次实施指示类言语行为邀请来使一起下楼,观看他的青铜铸像以显示公爵的随和热情、平等待人和高超的鉴赏水平,目的在于给使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在移动的过程中,公爵实施承诺类言语行为,发誓伯爵侄女的美貌才是公爵追求的目标而非贪图伯爵的财产以表达他对下一任妻子的真心以及对嫁妆钱财的忽视,以博取来使的好感。在公爵独白的最后,他指示使者观看他收藏的神像,而此神像是名家克劳斯专门为其制作,这一言语行为旨在显示他尊贵的地位和拥有绝对的权力。

就《我的前公爵夫人》论辩结束阶段的言后之果而言,整首诗歌中,伯爵派来的议婚使者为唯一一个潜在听众即论辩反方,全程几乎没有打断公爵的独白,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使者几乎是相信公爵的言语,对于公爵与伯爵侄女的婚事是没有异议的。而通过具体言后之果来看,上述猜测更是得到了验证。通过公爵对其前妻的其他阐述,使者相信了公爵口中的前公爵夫人是一个轻浮,放荡的女人。接着通过表达类言语行为,公爵对前公爵夫人的一些行为感到厌烦,在使者面前指责前妻的轻浮,误导了听者对前公爵夫人形成了不良印象与对公爵形成同情之感。在承诺言语行为中公爵承诺自己追求的是伯爵女儿的美貌而非钱财,使得其在议婚使者面前树立了一个真诚正直、淡泊名利而非见钱眼开的形象通。通过指示类言语行为,公爵邀请来使一同下楼并观看青铜铸像,使得青铜铸像的面貌逐渐公之于众,公爵向议婚使者炫耀了自己的收藏,暗示了自己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威力量,逐步给自己加冕,使得来使相信其地位尊贵。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结合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凡.爱默伦的语用论辩学,对戏剧独白体诗歌的代表之作《我的前公爵夫人》的进行语用文体学研究,剖析了诗中独白者公爵在论辩阶段采取的言语行为以及他如何运用这些言语行为说服了议婚使者相信自己口中所描述的前公爵夫人,并同意他与伯爵侄女的婚事。之后,本文更是探讨了在结束阶段公爵的言后之果即论辩的分歧在多大程度上被消除。并且通过对《我的前公爵夫人》这一个案进行言语行为研究,本文剖析了诗歌内说话人以及诗歌作者的意图和效果,进而探讨了戏剧独白体诗歌作为一种语用现象的交际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Austin,J.L.(2002).HowtoDo ThingsWithWords.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 Press.

[2]Byron,G.(2003).DramaticMonologue.London:Routledge.

[3]John,Searle.(1969).Speech Act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4]VanEemern,F.H.,Grootendorst,R.&Henkenmans,A.F.S.2002.Argumentation:Analysis,evaluation,presentation. London:Routledge.

[5]VanEemern,F.H.&Grootendorst,R.2004.Asystematictheory ofargumentation:Thepragma-dialecticalapproach.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6]飞白.一个令人惊叹的典型形象——《我的前公爵夫人》赏析[J].名作赏析,1999(1).

[7]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4(4).

(作者介绍:赵丹,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公爵夫人舍尔公爵
A “lifeline” to families 家庭的“生命线”
Interpretation of The Duchess of Malfi Based on the“Structure Model of Binary Opposition”
Hand with Reflecting Sphere《手与反射球》
两个世界之间
大度也是一种美德
论乔叟“借用”的历史成因——从《公爵夫人之书》的开篇谈起
一报还一报
像我父亲那样做
离奇的绑架案
《马尔菲公爵夫人》中马尔菲公爵夫人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