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方法
2016-04-03董鹏
董鹏
浅谈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方法
董鹏[1]作者简介:董鹏(1982~),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内 容 提 要]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歌唱动力的来源,是根基,是提高歌唱艺术感染力,引起听众共鸣的关键环节,更是关系我国声乐艺术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嗓音科学的角度分析歌唱发声训练方法的生理机能状态以及对于声乐演唱的诸多益处,以求为声乐学习者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咽音/美声/嗓音训练
声乐这门至少和人类文化一样久远的艺术,其学说之纷纭,观点之混乱,恐怕没有任何其它艺术能与它相比了。为了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提高声乐艺术水平,我们应该广开眼界,吸收世界各国声乐学派的精华为我所用,深入地研究与探索他们的发声方法及所采用的训练手段。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声乐论文及论著,其观点不一定完全都对,但有一些论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尝试的方向和提出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抓住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地提高歌唱艺术水平,为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努力工作。
一、形成欧洲传统唱法的基础以及嗓音训练的重要性
通常称美声唱法(Belcanto译为动听的歌唱)为以意大利声乐学派为主的欧洲传统歌唱方法,17世纪在佛罗伦萨形成,并在该世纪内传播至意大利其它主要音乐中心: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后来又传至米兰。歌唱艺术这一发展是由复调音乐转为单声部旋律的变化而促成的,在复调作品中,旋律线是由几个不同的声部唱出,形成一种复合音乐织体,而这种新风格,使某一单声部的旋律线居主要地位,由乐器和乐队伴奏。著名的男女歌唱大师、歌剧主角成了歌唱家,他们华丽的歌声和嗓音特点,就叫做美声唱法。器乐演奏家的宽广音域和灵活技巧,导致美声唱法歌唱家与他们竞争。歌唱家发展他们嗓音的潜力,用特殊的训练方法把音域扩展到三个八度,他们还用花腔式唱法的机能表现来演唱快速经过乐句、飞速音阶以及灵活的装饰音,美声唱法由于这些特点而举世闻名。“美声唱法”需要长时期的训练,因为它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大量反复的试验,不断的摸索,但是毫无疑问它是以特殊发声机能为基础的。在19世纪前,专业声乐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对此都是严格保密的。俄国著名音乐家格林卡曾赴意大利考察学习,想专门听听声乐课,但被意大利声乐教师婉言回绝了。
歌唱艺术“嗓音训练法则”是科学与艺术的连体。科学是规律学,艺术史是结果,它既严谨,也灵活。声乐艺术嗓音训练的规律与规则就是一般所说的科学发声技法,科学发声技法的定律是什么呢?从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三百年来人类从一般歌唱发展演变为艺术歌唱。她浸润了几代声乐理论家,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们不辞辛劳的智慧与心血。确立了不可辩驳的科学定义:凡掌握、应用、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平衡发展规律的声乐教学与歌唱训练技法被称为是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认识科学,掌握科学,提倡科学,运用科学是推动我国声乐艺术教育与歌唱教学训练,突破一般化、平庸化步入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在声乐教研中,能掌握、应用、遵循科学嗓音教学法则的轨迹,教学路子正,效率高,质地高,成功率高。
不讲科学,不懂规则,任意去教学,随意去训练,无疑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无数美好歌喉的损害,其严重后果是糟蹋浪费了宝贵的声乐人才资源,给国家与个人蒙受不该遭受的损伤,对国家与个人都极端不利。为了说明它的重要性,我在这里借用一位现代世界级的声乐权威人士的一句忠言,前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的声乐大师——巴拉教授,它说:“声乐艺术嗓音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发声统治一切。”可是这一真理性的名言,多年以来被很多声乐教育家所忽略,主要是由于急功急利,浮躁等心理情绪造成的。毫无质疑,巴拉大师这句格言是声乐演唱训练的精辟之见。我在十年的歌唱与声乐教学中,在众说纷纭,真伪混杂的环境中,苦钻研,精益求精,变复杂为单纯,变难知为可知。参照巴拉大师的格言,在反复实践、比较、鉴别,以依科学为依据,在声乐艺术嗓音训练的教学教案设计上坚持基础开发、艺术装饰、分阶段的原则,秉承教学训练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整体教案设计构思,实施声乐演唱艺术教学训练教学战略的教研主导思路,确立声乐教研的艺术嗓音教学训练原则。
二、歌唱天赋及其在嗓音训练中的地位
我们所说的天赋,是指比较好的歌唱嗓音条件与音乐感受力。它只是具备了从事声乐事业的可能性,但它代替不了从实践中获得的歌唱发音的基本功、歌唱的艺术技巧。艺术创造是无止境的,“好嗓音”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格,一般认为比较好的嗓音从三方面去衡量:1喉部肌肉发育良好。2大脑中枢神经健全。3有正常的耳音,听觉敏感。“好嗓音”要认真地掌握科学的歌唱发音方法,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细腻的、复杂的辛勤劳动,使歌唱的技能得到发展与巩固,并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提高。
“好嗓音”要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总的来说,只有一个目的,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使歌唱者的声音能符合声乐艺术的要求。为歌唱艺术表现打下一个牢固的物质基础。因为一般的人都有不利于歌唱的自然缺陷。
一般常见的现象:
1.歌唱者的音域不宽,声带发音只会一种方式(拉长声带和声道的唱法);
2.歌唱时音量不大,声带缺少共鸣的浓度,不能伸缩变化,或者只能亮不能暗,能响不能轻(属于歌唱技巧性的缺陷);
3.声音音质不统一。男高音在唱到小字二组的G以上高音时不能发出明亮、圆润的高位置“O”母音。女声不能发出音质上下统一纯正的“A”母音;
4.歌唱时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喉部(下巴)肌肉过于紧张,不同音高的转换缺乏稳劲性;
5.声音不通顺,咬字与声音打架,吐词不清晰,女声有明显的换音现象;
6.不能依照乐曲的要求,塑造人物形象用于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音色;
7.歌唱的声音持久力差,容易疲劳。
综上所述的情况,说明“好嗓子”更需要重视专业的技术和机能训练。要明确训练目的,下苦功掌握歌唱发音的正确方法,努力实践,掌握歌唱艺术技巧。为完美地进行歌唱艺术表现创造条件与表现手段。
三、歌唱嗓音生理机能的表现现象
1.用于人体发音,形成歌唱行为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呼吸、发音、共鸣三大器官
(1)呼吸器官:包括腹腔、胸腔、鼻腔、口腔。呼吸时歌唱发音的原动力,是歌唱物质基础的基础。(2)发音器官:声带。它的位置在喉部(一般称作喉器)。它是由五块软骨构成的。环形骨、舌骨、披裂骨、会厌软骨、环甲骨。喉器里面的喉室有声带、假声带,即——人的乐器的“簧片”。(3)共鸣器官:固定共鸣腔和可变共鸣腔。固定共鸣腔包括:腹腔、胸腔、鼻腔、头腔。可变共鸣腔包括:喉腔、咽腔、口腔(咽腔、口腔即咬字器官)。
2.声音是怎样发出的
(1)演唱者歌唱发音的意识促使大脑中枢神经指挥气息冲击声带,而声带紧张挡气,矛盾产生力量,发出声音。(2)声音在出口之前,在各个腔体里,产生了共鸣作用,比声带本身的发音要大许多倍。(3)符合声乐艺术要求的歌唱发音,是气息、声带、共鸣三者平衡配合的结果。
3.“人的乐器”的发音特点
(1)除了音乐之外,它有语言的表达,而语言又能最直接最明了的表述人的思想感情。(2)“人的乐器”以它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表达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与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3)每个人都有一副好嗓子,因此它成了“最普遍的乐器”,最容易被人民所了解和鉴赏。
4.“人的乐器”具有不同风格的因素
主要因素:(1)由于歌唱家的社会生活经验、政治素养与文化知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2)从生理上观察,歌唱家喉部肌肉发育的情况,喉器的大小,声带的长短、厚薄以及歌唱家对音乐的鉴赏力与感受能力等也是形成不同风格因素之一。(3)从歌唱发音方法上看,正确的声音观念的确立也是形成不同风格因素之一。
其它方面因素:(1)歌唱即是语言音乐艺术,除了音乐本身的风格,话语与语气也是形成不同风格因素之一。(2)音乐的旋律,乐曲的不同节奏也是形成不同风格因素之一。如:我国的朝鲜族、维族、蒙族、藏族,青海和云南等少数民族的演唱风格;又如:外国的拉丁美洲、东南亚、印尼、缅甸等国家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与风格。(3)声音音色变化的规律也是形成不同演唱风格因素之一。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声音比较明亮,与汉族语言结合的较紧,听起来十分亲切入耳。西欧传统唱法一般声音色彩较暗一些,但气势大,表现力强,声音与咬字结合的紧密,他们的歌唱音乐性强,欧洲人喜欢听,中国人听起来就不大习惯。(4)声音音质也是形成不同嗓音风格因素之一。意大利声乐学派“美声唱法”音质以刚烈为主,在刚的基础上变化柔和,形成了结实的声音情况下变柔和的嗓音风格,在世界歌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苏联的男声叹气唱法,声音空虚无力,善于表现悲伤和愁闷的情绪,这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嗓音风格。
四、歌唱嗓音训练内容
目前全国的音乐院校与专业音乐艺术团体,歌唱发音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没有统一的规格,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如下:歌唱发音技巧与音乐语言技巧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即一方面练声,一方面练唱,同时进行艺术表现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掌握了基本功,发展了嗓音能力,又学会了音乐处理技巧与艺术表现方法。
1.呼吸的训练(呼吸是歌唱发音的原动力)。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增强歌唱演员气息控制能力。既增强了呼吸的能力,又训练了歌唱呼吸的技巧。
2.歌唱发音训练,除了练习单音、大小音阶、音阶变化等还有母音及母音变化,锻炼声音强弱变化,训练声音的持久力,同时培养气息、发声、共鸣的平衡配合,训练声音转换的灵活性,为演唱不同曲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创造条件。
3.歌唱语言的训练(咬字调节共鸣训练)。这方面的训练很重要,它是歌唱训练的高度技巧,使声音结合乐曲同时进行训练,特别要训练咬字的各个器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善于运用不同的共鸣(基音共鸣与泛音共鸣),使口腔、鼻腔、咽腔、胸腔能混合运用,达到既能咬字清晰(子音快,母音音色纯正),又能扩大音量,使声音能根据音乐作品的要求有所变化,达到生动活泼的歌唱语言,有感染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唱艺术表现。
4.乐曲处理的训练。准确地掌握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与旋律,风格与特点。乐曲处理与歌唱艺术表现方法有分有合,做到先分后合。(1)认真地、细腻地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曲式与调性及主要旋律,同时研究作品所描写的内容,产生的背景,作者的特点与创作手法。做到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2)声音运用、色彩变化,应服从作品的要求。(3)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应十分注意训练声音的连贯性与音质统一性,根据唱腔的基调,掌握特点,突出曲调风格,在歌唱艺术创造上力求完美。
五、特殊的发声技法“咽音”
1.咽音的由来与发展
有人类就有歌唱了。但是,采取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艺术歌唱,还只是近代的事情。一种被忽略了的歌唱发声法--“咽音”练声法。“咽音”是直接译自意大利的“faringea”这个词,它是意大利老派声乐家们用来称呼一种以特殊的方法来练出的声音。这一方法是何时被发现并开始被应用,尚无明文记载可查,但肯定可以说是开始在起码300年以前。它一直是众所共知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意大利声乐黄金时代”歌唱嗓音的主干,也是意大利歌唱黄金时代的奥秘。这是一种采取了符合生理机能平稳发展规律的特殊歌唱嗓音训练方法。毫无疑问,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形成与发展,它的嗓音训练方法,是以这种特殊的发声机能为基础的,也就是把人声训练成像乐器一样优美动听,伸缩自如,变化多彩。但是,不是所有的声乐教师都熟悉这一方法,了解它的机能,了解它在歌唱嗓音训练上及歌唱应用上的功效和价值。因此,不是所有的声乐教师都应用它。只是说,很少有人应用它于教学,很少彻底发挥它的潜力,这同其它艺术被忽略以致失传一样。主要是歌唱训练上的眼光短浅,做事不求精,想找捷径速成的心理造成的。
三百年前,罗马教皇统治意大利时,女人是不许再教堂里唱歌的。所以,为了要有女性一样高音音色的声音,只好把未成年的男子阉割,他们被阉割后,很容易应用“咽音”来发展头声。这种女性化的男高音,在教堂混声合唱中,保持女高、女中的音色,从而代替了女声。自从教皇在1978年垮台后,这个传统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这些阉割了的女性化的男声职业歌手,经多年的训练造就了难以置信的灵活嗓音,它同时又具有男性的力量和高音区的光彩。当时这些杰出的阉人歌唱家闻名于全欧洲,最后终于被废止了。以后,当阉人演唱的角色重新出现时,就以经过特殊发声机能训练出来的非阉人男高音所代替了。
2.形成“咽音”的生理机能状态及应用于演唱的益处
欧洲传统的歌唱训练方法是从歌唱表演艺术入手来进行训练的(一边练声、一边练唱,同时进行艺术表演训练)。而咽音训练方法是从歌唱发声生理机能入手的,是从改变学生的发声状态开始的,它的机能特点,在稳劲气息的支持下,采用肌肉定向运动方式把喉器上面的咽部(包含会厌软骨)形成为发音管,实际上是把咽部调节成为主要共鸣腔,而这个主要共鸣腔受到意识的支配,能大小伸缩,并与喉腔联通一起对声带发出的声音起基音共鸣作用,而使喉器退居次要地位,这发音管不但能加大基音共鸣的量,使它有形成母音的能力与技巧,还能保护声带在发高音时不受激烈呼吸的冲击,把丹田的气缓缓流经声带,使声带缩短,边缘变薄,对于声带来说就像是一种按摩效果,对声带和整个喉咙的消耗降到最低。这样就改变了声带的发音方法,使嗓音能力大大增强。这种方法能治疗声带职业病,具有保持嗓音长久不衰的特殊功效。
按照意大利传统的说法,发“咽音”时低音是喉部声带发出的,高音则是咽部像吹啸的口唇一样作势吹响的。这就是“咽音”名称的由来。西欧声乐学派称“咽音”是介于最高的假声与最低的说话声音中间的一种有特殊脆亮音质的声音。
再从歌唱发声机能去观察,学习咽音练声法主要锻炼三个方面技能:1锻炼稳劲、准确、集中而又有弹性的气息支持技能。2闭紧缩短,边缘变薄,逐渐缩小,边缘振动声带能力的技能。3加上细而坚定的咽管调节共鸣的技能。这样气息,声带、共鸣腔三者平衡配合发出的声音,就是具有高度发音技巧的“咽音”。欧洲的歌唱家通常把“咽音”叫作类似假声的真声,或叫作一种可以超越假音极限的高音。因为“咽音”是纯正的高位置的声音,又是明亮、圆润、清晰、明确头声色彩的声音。因此,“咽音”不单是发展歌唱发声能力的手段,而且是歌唱发声的高度技巧。闭口咽音和张口咽音的练习,是扩展音域获得头声,改变音质的最有效的途径。“咽音”训练应用于演唱的益处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在高音区做渐强和渐弱的声音控制,伸缩自如。
(2)有利于男高音声部的高音发音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改正歌唱中声音抖动的问题。
(4)对于发展歌唱发音能力,提高歌唱演员的艺术表现力,保持嗓音青春是具有特殊功效的科学歌唱训练方法。
(5)对治愈声带、喉咙等嗓音疾病有一定效果。
(6)有利于克服初学声乐者的喊叫及变声区的嗓音保健。
总之,“咽音”技法虽有益处,但它作为声乐演唱的一种练声方法,操作起来难度极大,需要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掌控下学习,因为就我所听到的好多自称是咽音的声音都惨不忍听,与专业的歌唱家发出来的咽音本质上相差甚远,只知其表不知其本质,乱练一气,练坏了嗓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得不偿失。好的嗓音之中必然含有咽音的成份,但纯咽音不能直接用于歌唱,所以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咽音训练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声乐是再好不过的。
六、运用特殊的发声机能铸成无声区的嗓音结构
歌唱嗓音训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主要涉及规律、规则和技巧、方法学、意图和目标,因此可以被看作是学习的手段;艺术则关系到最后成果完美的表达,是学习的目标。歌唱嗓音训练是发展受音乐概念、音乐思维支配的灵活的肌肉控制和活动方式,因此说它既是艺术又是科学。既是艺术,就需要繁荣发展,既是科学,就需要探索,科学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结论。事实上,对歌唱嗓音科学的研究,其学说之纷纭、观点之复杂,恐怕是其它艺术不能相比的了。近代的声乐理论家、教育家和歌唱家们,在他们各自的实践活动中,从各类不同的学科入手,并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广泛深入地研究与探索具有突破性的艺术嗓音训练方法和确立新的理论学说,以此来提高声乐教育水平和歌唱艺术技能,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声乐论著,其观点各有不同,但其中有一些论著为我们提供了尝试的方向和探索。可以说,在科学史上,一个原理,一个定律或一个公式的出现,往往会使一连串难以解答的问题得到解决,随之,变复杂为单纯,变不知为可知。
歌唱状态的选择。当今世界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声乐艺术教育方法和遵循的嗓音训练原则,是分声区的嗓音训练方法。它的一套理论主张和训练规范,在近代声乐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主要位置。在它完整的理论方法指导下,多年来培养了一批不同国度的声乐人才,这批歌唱家有的至今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声乐舞台上,受到群众的爱戴。这就说明,无论过去和现在,分声区的声乐理论和主张及它在艺术上所创造的成就,对近代的声乐艺术教育有着极深的影响。我国的声乐学府,也把分声区嗓音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视为传统的声乐教学法,加以应用。但是,我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地发现并认识到;不同歌唱状态下所铸成的不同嗓音结构,凡符合生理机能平衡发展规律的歌唱嗓音结构,是不存在声区之分的。我在这一新的理论概念和嗓音训练规则的指导下,采取独特的训练手段,使学生们能准确、稳定地从天然的歌唱机能变为特殊的歌唱机能。这种不同于一般的歌唱运动方式,培养一种从容自如、合理准确、前松后紧、由里向外、由上向下的歌唱最佳状态,有些比较成熟的歌唱家在他们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已经尝到了这种歌唱最佳状态的妙处,但也有许多歌唱家尚未切实地感觉到和意识到它。这种歌唱状态又秒在何处呢?那就是,只要能准确、牢固地掌握住它,就可以使歌唱家的嗓音达到声音通顺流畅,音质朴实纯净,音色变化自如,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歌唱的音域在一个结构中形成。根据这一新的学术观点和训练主张,在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坚持在一个结构里产生歌唱嗓音的整个音域(这个结构即在下胸和腹部连结之处),它又是歌唱运动的基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结构的运动规律,在一整套严格高效的基本训练之后,进入歌唱训练时我采用的课堂口诀是:在一个地方唱,朝着自己唱,循环着唱,低音就是高音,小声就是大声。依照这简明易记的口诀引导,学生可以较快地树立一个可靠的信念和清晰的概念,培育一个良好的习惯,进而能稳定顺利地实现音质上下统一,音色变化多彩、嗓音持久耐用,具有强烈的爆发力和内含的控制力,从而为歌唱家艺术技巧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固的技术基础。运用特殊的发声机能铸成无声区的嗓音结构,是嗓音科学研究与艺术嗓音训练的又一新课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在研究与探索声乐艺术发展时所做的是: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既是历史的又是今天的,既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
七、歌唱嗓音的天然缺陷与训练调整的方法
当你走进一家钢琴厂要购置一架你久以向往的钢琴时,如何去挑选呢?(因为琴的质量有好、次、精、粗之分)。假如,你自己没有相当的把握,可以请一位懂得钢琴的人为你去挑选。如果代你选琴的人是位真正的行家,他一定会为你选购一架音质纯净、音量宏大、音色悦耳、音律标准的佳品钢琴。歌手、歌唱家的嗓音(歌喉)如果技法科学、训练得当、教者严谨、学者勤奋,可以并能够逐步的实现使歌手、歌唱家的嗓音调整为最富于情感、美妙动听的乐器。歌声中的“尖、高、亮、炸、直、假、虚、沙、暗、散”,是天然歌唱嗓音最普遍,最常见的技术性缺陷。
当今歌坛的歌手、歌唱家们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带着这种本能的不易克制的某种缺陷去献艺歌唱。然而,听唱的人们只不过是为了寻求一种乐趣,或只想听几支他们喜欢听的而自己又可以唱的歌曲,才去接受歌手的演唱。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绝不会过多的过分的去挑剔演唱的发声是否得法,音色是否圆润,行腔是否自如,声波是否均匀,是否已进入了艺术歌唱的层次。但对于有志向的、以歌唱表演谋生、以歌声唤起来感染听众,情感上的共鸣,思绪上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歌手、歌唱家来说,如果能在自己的歌唱生涯中及演唱实践中以顽强的努力,认真刻苦地去钻研声乐的科学技法,不断消除嗓音的天然缺陷,逐步的能把自己的歌喉铸造成如乐器般的优美自如、精致耐用,就必须在专业修养上下一番苦功不可。这就是要细心地、耐心的、有恒心的向艺术嗓音与歌唱的高层次勇于攀登。我们的目标,将永远是以最精巧的“乐器”-嗓音来表达语言与音乐的美。
综上所述,坚持不懈认真领悟、探研、掌握、应用欧洲传统唱法体系基本机能技法为研究核心,在研究实践中,广博中外不同声乐学派、歌唱艺术流派技艺之精华,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广泛运用现代声乐艺术教育高科技,采取准确、稳定、高效的歌唱训练手段并迅速转化为声乐艺术生产力,为中国声乐艺术理论与体系的建立所用。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张宝华)
1001-5736(2016)02-0173-5
J616.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