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天气成语概念隐喻现象初探
2016-04-03陆家荣
陆家荣
越南语天气成语概念隐喻现象初探
陆家荣
成语是经过长期沉淀和积累而形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天气成语则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总是很关注天气状况。人们在回顾概念隐喻的认知本质后,可以发现概念隐喻是两个领域之间的映射。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描述天气状况的词语也是隐喻性的。
越南语天气成语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以人们最初对现实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为基础的,意义来自于感知体验”。[1]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天气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自然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因此,人们从自身对天气的认识,不断理解及探索各种天气现象。当人们用自我认识、理解的天气现象来理解、思考、谈论较为抽象的事物及概念时,便产生了天气的概念隐喻。
成语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传承知识文化、实践经验和人生哲理的工具,被人们代代相传。通过成语,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语言特点,甚至还可以认知民族、思维及历史。
天气是人类的基本经验之一。人们通过天气从感观上可以体会到天气给自身所带来的感受。通过天气,人们可以表达自我体会,因此天气除被人们用来说明天气现象的变化以外,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和解释其他范畴。
理查兹说“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隐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语言学认为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思维过程不可缺少的构件”。[2]
风、雨、云是人们最熟知的天气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越南语中带有风、雨、云成语,探究其蕴含的概念隐喻现象。
一.越南语成语中与“风”有关的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用一个概念域理解另一个概念域,这两个概念域一个称为始源域,另一个概念域称为目的域。我们从始源域中获取隐喻表达式来理解目的域。对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将始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的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的域特征的目的(束定芳,2000)。
Lakoff和Johnson在其合作的著作《Metaphor WeLive By》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和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周围相对熟悉的具体事物来理解、思考、谈论较为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人们非常熟悉这种自然现象。“风”在《辞海》中的定义是“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用风向、风速表示,是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而《越南语大词典》中对“风”的定义是“风是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运动,常给人以凉爽或冷的感觉(Lungkhngkhí chuynngtvùngcóáp sutcanvùngcóápsutthp,thnggycmgiácmát hoclnh.)。”由此可见,两种定义都反映了风的本质特征——空气流动。
2.风喻指风流韵事
1.风喻指某个事件
正如定义所述,风是空气流动且有运动方向,因而它的吹向可用来表示某种情况的趋势,如“lachiutheogió(随风转向)”;由于风是移动着的物体,这种运动可以用来比喻影响事件的力量,如“mngióbmng(借风掰笋)”;它本质上是说风形成的气流,因此风可以用来指引起变化的推动力,如“gópgió thànhbo(积攒风成风暴:意为积少成多)”;风的运动速度很快,因而可以用风来描述快速移动的物体或人,如“i myvgió(去云回风:意为来去匆匆)”。由此可见,风的气象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了事件结构上。
许多中国成语来源于四种中国诗歌,即,诗、小调、赋、歌。例如,“风情月意”最初出现在《金瓶梅》一书中,用来形容相爱。风和月都代表恋人,月和风之间的追逐则指男女间的打情骂俏。越南语用风和月、风和云来表达缠绵,如“quyngiórmy,ácmguyt mphong,gióSmaTn(诱风邀云,恶月担风,楚风秦雨)”。
3.风喻指无物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本质上是空气,且你无法触摸到它,因此如果你想要“btbóngbt gió(捕风捉影)”,那只会是徒劳。
4.风喻指不稳定的情况
我们知道,当风吹过时,烛光会随风摇曳或熄灭,因而风是不稳定的。越南语中的成语“gió dpsóngdi(风打浪卷)”则指情况的不稳定,随时都存在消失的可能。
5.风喻指破坏者
风对农作物和人类都具有毁灭性。因此出现了表达人们对风的摧毁力的强烈情感的成语,如“giógit ma tun(风扯雨溅)”
6.风喻指优势
通过风的吹动,可以把事物往高处推送,所以成语“diugp gió(风筝遇上风)”被用来指遇到好形势,处于优势地位。
7.风喻指美好的事物
微风是指清新舒适的风,因而“giótrúcmamai(风竹语梅:意为欢欣之美景)”意为被微风吹拂的竹子,雨中娇艳的梅花。
二.越南语成语中与与“雨”有关的概念隐喻
“雨”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从天降落的水滴,当云里的小水滴体积增大到不能悬浮在空气中时,就下降为雨”,“雨”在《越南语大词典》中的定义为“大气中凝结的水汽,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以可察觉的速度下降(Hintng ncrithànhgitttrêncác ám my xung mt t.)”。由此可见,这两个定义多反映了雨的本质特征——下降的水滴。
1.雨喻指期望的事情
“mong nhcámong ma(如鱼望雨一般)”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喜爱和期待。令人愉悦的降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欲望。
2.雨喻指毁灭者
及时的雨水会让人振奋、令人快乐,但如果大雨下个不停,就会发生滔天洪水,那么雨对人类来说就是灾难。雨会给人们带来无法控制的危险,因而雨被用来比喻一生中的困难时期和逆境。如越南语成语(giótápma sa)(风吹雨打)。
3.雨喻指大数量
雨通常以两种形式下降:水滴或线状。密雨通常都有强烈的冲击感,因而它总是与集中的事物或大规模情景联系在一起,如“bnnhma(射如雨:意为万箭齐发)”、“khónhma(泪如雨下)”。
4.雨喻指风流韵事
越南语中借用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宋玉所写《高唐赋》内容创造而出“gic my ma(云雨梦)”来表达男女之间的风流之事。
三.越南语成语中与“云”有关的概念隐喻
1.云喻指令人讨厌的事物
云是灰色或白色的团状物,由空中极小的水滴组成。云能遮住太阳并带来雨水。忧郁是指某人忧心忡忡且心事重重的感觉。忧郁与人们在多云天气时的感觉差不多。因此,云被用来喻指令人讨厌、破坏人心情的事物。在越南语中,“giógicmyvn(风催促,云牵着要离开)”用来表示舍不得离开的场景,用风和云来表达不舍之情。
2.云喻指机会
云是水蒸气和小冰晶的集合体,在某种情况下,云滴里的小冰晶会不断变大直至气流容纳不下它,这时它会下降,小冰晶在下降的过程中化成水滴,最后形成雨。在冰晶增大的过程中,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风可以将云团吹到一起以加速冰晶的融合。因此,风和云是雨形成的前提条件。使用龙和云的相遇来表达有利时机,如“rngmygphi(龙云相会)”。
3.云喻指高处
云团高高地悬在空中,很难触碰到,因此人们常用云层的高度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如“bn nhnbnmy(射击云边的大雁)”喻指完成一项困难的事情;“chn mycuitri(云脚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
4.云喻指瞬变的事物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越南人民在社会上和在家里都必须自我约束、举止得体,他们被教导要避免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欲望,且应寻求精神上的纯净。云很容易被风吹走并在瞬间消失,就如成语“tan thànhmykhói(化成云烟)”中的云被用来指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与“每个人都两手空空地来到世上,最终又两手空空地归去”这个理论是一致的。
5.云喻指量大
云通常以许多大的块状物的形式出现,并在空中大范围地蔓延,因而用云来喻指物或人的聚集,如“tràncungmy(溢满云宫:意为铺天盖地)”
6.云喻指人的形象
人们在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云层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秋季云层的高度最高而夏季云层最低,且夏季雨量最大。云的形状看上去像女子的盘发。“tóc my mày nguyt(云发月眉)”也被用来形容女子貌美如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民族特色的部分之一。在内容上,成语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密不可分;在形式上,成语在表现方式、表现手段和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渗透着民族语言的特征。天气现象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自然现象,天气成语反映的是人类的基本生活经验之一。因此在各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与天气现象有关的成语。探究天气成语,对我们认识各民族的民族心理活动、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越南自秦汉时起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十世纪后,虽然越南独立建国,但直到十九世纪末,仍沿用汉字作为官方的正式文字,所以在越南语天气成语中所具有的概念隐喻在汉语中都能找得到,
此外,越南语中还有部分天气成语源自于汉语古籍,如“gic myma(云雨之梦)”就是借用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宋玉所写《高唐赋》内容创造而成,同样用以指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
[1]房国铮.《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4期
[2]陈琳琳.《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J].《科技信息》.2000年5期
[3]莫彭玲.《汉语成语与汉文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加祥,俞培玲.《越南文化》[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5]黄敏.《汉语成语在越南传播的变异研究》[J].《东南亚纵横》 2011年7期
[6]T.i.nthànhngvàtc ngVitNam,NguynLn,NxbKhoa hcxhi1994
[7]ThànhnghctingVit, HoàngVnHành,Nhàxutbn Khoahcxhi2008
[8]Ngnnghctrinhn:cslthuyt vàthctintingVit.LToàn Thng,KHXH2005
注释
[1]房国铮,《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4期。
[2]陈琳琳,《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载于《科技信息》,2000年5期。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