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的策略研究

2016-04-03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译英汉口译

聂 畅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的策略研究

聂 畅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中的基本组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使用语言进行沟通,而口译、互译等翻译工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文化存在差异,在语言口译互译的过程中,会出现词汇空缺的情况,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予以弥补,进而保证沟通的顺畅。

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策略

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是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及民情风俗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词汇,而这些词汇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内容,具有一个国家独特的背景,这就是英汉口译互译出现词汇空缺的原因。词汇空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更加科学、巧妙的进行翻译,并获得同样的表达效果。

一、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的形成原因

(一) 文化背景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是形成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的重要原因,语言是在历史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每个国家都经历着不同的发展历程,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多词汇都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是在其他文化当中寻找不到的内容。我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无数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盘古”、“女娲”、“衙门”、“元宵”、“端午”、“功夫”等词汇,是西方文化中所没有的,也就缺乏对应的词汇。而西方文化中的Zeus(宙斯)、Hera(赫拉)、Noah(诺亚)及Pandora(潘多拉)等词汇都是汉语文化中所没有的,所以只能进行直译。

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传统观念上,汉语当中有很多谦词,比如“寒舍”、“敝人”、“拙作”等,这与崇尚谦让的民族心理有关,而在西方文化中,其民族心理崇尚自信和张扬,自然不会出现谦词。“龙”在汉语文化中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着尊贵和权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dragon”在英语文化中则代表凶残可怕的怪物,因此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相同意思的词语不能进行互译,需要根据语境合理的翻译[1]。

(二) 语言表达形式不同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是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中西方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汉语更讲究简单凝练,在词汇中蕴含较深的含义,这与中国的文化发展进程有关,在漫长的封建王朝时代,语言表达主要以文言为主,直到民国才开始使用白话文。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则是以海洋文明、希腊文明为始祖,其文字的符号性更为强烈,传情表意时更为外向。所以因为这一系列的差异,在口译互译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空缺现象,在汉译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诗词和成语,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但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在英语当中无法寻找到可以恰当表达的词汇,比如笨鸟先飞(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虽然英语传达出了成语的字面意思,但是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确实英语所表达不出来的 。英语文化当中同样有着汉语所不具备的词汇,比如earl(伯爵)、duke(公爵)、baron(男爵)等,这与爵位等级文化有关[2]。

(三)生活环境的不同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在更多时候依赖于土地所给以我们的一切。我们依靠的是物产丰富的森林、河流、大地,归园田居式的生活让我们更多的是安逸以及潜意识中只要辛苦耕种就可以温饱的小农思想。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因为封建统治的集权需要浙、闽、粤等八大菜系应运而生,煎炒烹炸等方式花样频出。但是这些更多的都是依赖于物产的丰富。同时在百姓中也因地域不同而发明了诸多有代表性的食物,老北京的涮羊肉,云南的过桥米线等等。这些都是在西方文化中所并不存在的,因此在汉译英中难免会出现词汇空缺。而在西方环境中,因为地域的限制,以及经济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工业革命中西方的国家更多的是要求效率,要求时效性。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工业的研究探讨上。所以在食物方面更多的是面包黄油快餐为主,不会将精力放在对食物的制作上。蒸汽机,发电机是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核心词汇,而在同等时代中这些名词都不存在于汉语体系当中。

二、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的策略

(一)音译

英语音译的一般方法是直接将英语翻译为近似发音的汉语,而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展现出英语的语言特色。一般用来音译的汉字的意思与其本来的汉语意思并不相符,更多的则是运用到它的发音和字形来表达英语的单词的意思。音译词就是以读音相近的字翻译成他国或者他族语言的词。自近代以来,大量的音译词涌入中国,但大部分因为不如本族词好理解而逐渐消亡,但也有部分留存下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主要应用于专有名词,比如人名、姓氏、地名,如Michael·Jordan(迈克尔·乔丹)、Bill·Gates(比尔·盖茨)、Losangeles(洛杉矶)等,也包括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名字Baudelaire(波德莱尔),Josephine(约瑟芬)。同样的道理在向他国传递我国的文化与词汇时,许多我国特有的概念也可以进行音译,例如:易经(I Ching)、风水(Fengshui)、道教(Taoism)、逻辑(logic)、功夫(Kungfu)等表达精神文化层面的词语;麻婆豆腐(mapodoufu)、乌龙茶(oolong)、拌豆腐丝(shredded tofu with sauce)等等

音译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词汇,而且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很多音译过来的外来说法也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渐渐被吸收接纳到本族文化中。音译法能够直接展现原语魅力,同时可以准确的传达信息 。但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3]。

(二) “等价填补法”

英汉口译互译不仅仅是跨语言的交流,更是跨文化的交流,词汇空缺是语言沟通交流当中的最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传播的效果,文化不对称是形成词汇空缺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进行英汉口译互译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跨越文化,着重于翻译的目的性,而不是原意的完全表达。利用相似表达效果的词汇来填补词汇空缺,读者能够对填补的词汇信息予以和词汇原意相同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翻译方法更像是一种间接等价交换,是一种动态对等翻译方法,帮助读者准确的理解译文内容,和原文表达的效果一致。由于语言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不同,所以在进行英汉口译互译的过程中需要实际的语言环境和原文所要的表达的实际效果,选择更为合适的词汇,避免词意的偏离。比如“东方巨龙”可以直接翻译为“Oriental Dragon”,但是在英语语境当中,dragon是凶残可怕的象征,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予以替换“Oriental lion”,能够充分表达原意的同时,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环境。再比如汉语当中的“纸老虎”一词,英语直译为“paper tiger”,汉语原意是指外表可怕但实际没有震慑力的人,但是在英语语境当中的理解是用纸做成的老虎,与原意表达相差甚远,容易被读者所误解[4]。

(三) 音译+意译

将音译和意译巧妙予以融合,灵活使用,更加形象的进行表达,更便于读者进行理解,比如Utoia(乌托邦)一词,原意是指理想中的世界和国家,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直接音译的办法,音译为“乌托”,符合其发音,由于其表达的是理想中的世界和国家,采用意译的办法翻译为“乌托邦”,其中“邦”具有国家的意思,更加准确生动,读者理解起来更加方便。另外,直译加注、在文内作补充说明以及增益都是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的有效策略,需要在英汉口译互译中合理的予以运用,进而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促进英汉语言之间的交流的通畅。

(四)转借

解决英汉口译互译词汇空缺的另一个策略就是转借。以英译汉为例,在英语中肯定存在汉语中并不存在的概念或者词汇。但是在汉语中肯定存在类似的但是并不完全相等的概念,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可以将这种近似的概念转借过来,以达到完整语意,让目的语听众更好的理解。例如,在西方有一种叫做Tarot(塔罗牌)的活动,但是很多人对于塔罗牌不了解,如果直接翻译成塔罗牌会让很多人产生误读。但是在汉语中有一种叫占卜的活动,我们可以将这一语意转借过来填补语意的空缺。同时,在汉语中也存在着英语无法完整传达语意的词汇,“出家”这一词是因为中国特有的宗教习俗而产生的衍生词。所以用直译或者意译的方法并不能完整清晰的传达出这一语意的概念。所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翻译为become a nuns or monks。

结论

由于英汉语言之间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使两种语言在口译互译的过程中会出现词汇空缺。在英汉口译互译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要经常性的对比两种文化,进行分析和恰当地描述,结合具体语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更加恰当、准确和完整进行翻译,使得译文更贴切的表达其含义。同时作为一名译员应该避免因词汇空缺而导致的语意的误用,要通过各种翻译策略提升译者的翻译技能尽量使目标语读者的感受接近原语作者的意图,填补空缺,从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能够正确的处理和解决词汇空缺对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陈盛谷. 论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处理方法[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29-32.

[2]王建国,张萍萍,吴碧宇.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91-96.

[3]闫萍.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对策[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2):182.

[4]付科峰,王聪. 英汉互译中的法律词块——以《香港人权法案条例》中的词汇空缺为例[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02):63-65.

2016-04-22

聂畅(1993—),女,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H315.9

A

1008—3340(2016)04—0053—03

猜你喜欢

音译英汉口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