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看《鸡蛋》中的父亲
2016-04-03吴珂璐
吴珂璐
从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看《鸡蛋》中的父亲
吴珂璐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之一,以探究小说人物心理闻名。他的小说生动刻画了一群心理扭曲的畸人。国内外学者曾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研究过这些畸人的心理。本文试用卡尔·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心理学概念,重新剖析《鸡蛋》中父亲的扭曲性格。
舍伍德·安德森 《鸡蛋》 人格面具 阴影
舍伍德·安德森作为20世纪美国现代派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属于历史过渡时期的作家,他将眼光聚焦在美国中西部小城镇里的普通百姓,用其富有同情心的笔调描述小镇上一个个孤独的落伍者和绝望的失败者。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染上了一身的时代病——不切实际的梦幻、贪婪和被时代遗弃的焦灼感并最终走上畸形。
《鸡蛋》通过一个男孩“我”的回忆和联想讲述了自己父亲为生计而奔波,最终失败的经历。故事开始于父亲养鸡发家的失败。场景发生在乡村,父亲婚前是个乐观、热情、知足的农场工人,这时的父亲过着田园化的生活——喝酒、骑马、干零活;婚后的父亲在母亲的怂恿下离开了干零活的地方,卖了马,创办了自己的养鸡场。父母的第一次尝试是惨败的。十年后,全家载着全部家当去了比德维尔镇开了一家小饭馆,父亲雄心勃勃地以鸡蛋为道具为到店中的顾客乔·助兴,但失败了,没有赢得更多的生意反而遭受到顾客的嘲笑。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研究父亲这一形象不能完全解释其珍藏畸形鸡仔和试图用他的“珍藏”娱乐顾客等诸多的怪诞行为和动机。本文试图运用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来分析这些畸人,从而展示他畸形心理深层次原因。
一.人格面具和阴影
人格面具和阴影这两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由卡尔·荣格提出。卡尔·荣格继承了弗洛伊德衣钵并在其基础上开创了现代心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在其许多专著中,如《自我与无意识之间关系》、《个人与集体无意识》及《人类心理类型》,都涉及了人格面具和阴影这两个概念。人格面具,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也被其称为从众求同原型。他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原型有四种最为突出: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面具和阴影。荣格在《原始意向和集体无意识》一书中写道: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采用的方式对付世界体
系。[1]286-326
因此,人格面具“是个体与社会关于一个人应以什么面目出现的折衷产物”[2]164。根据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人格面具的存在是完全必要的,其存在是人生存于社会之中对社会所要求的法律要求、道德准则的内化,形成一种人格面具。但另一方面,人们因社会法律要求、道德准则过度的内化而误以为自己的内在人格本就为其后天形成的人格面具。荣格还指出,人格面具的膨胀将会引起人的精神出问题,如果个体的人将真正的自我等同于人格面具,将会陷入分裂而无所适从。
荣格在论述人格面具这一心理学概念同时还提出另一个心理学概念,即阴影,而且还指出了人格面具与阴影之间的关系,即人格面具压制阴影。阴影这一心理学概念指的是由于人格面具的压迫使人格得不到发展的其他方面。荣格认为,阴影是我们意识中所不能接受的,不受社会欢迎的情绪、观念、欲望和动机[3]127-142,每个人的人格当中都有的隐藏在潜意识当中的黑暗面,可以说是自己内心的另一个自己。阴影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若不是用面具加以掩盖,人就难以逃脱社会的批评指责。而有时阴影会成长为独立的人格,造成精神分裂症。其表现形式是人物性格的扭曲。
舍伍德·安德森《鸡蛋》中的父亲常常活在人格面具与阴影的冲突之中。在安德森笔下,父亲必须戴着厚厚的人格面具,在社会准则的影响下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知。他厚重的人格面具压抑了他的阴影——即不符合社会成功准则的隐秘天性。他内心的阴影一直在反抗,努力按照母亲愿望,按照当时社会“美国梦”倡导的那样充满梦想、渴望成功和积极进取。人格面具和阴影的激烈冲突使得他进退两难,他既不能抛弃人格面具去追求真我,也不能放下阴影成为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结果是,他一直生活在紧张的精神状态下,无法自我税负,行为怪诞并最终成为畸人。
二.带上面具,好好生活
健康的自我多少能依情境的需要成功地扮演不同的人格面具角色。但人格面具也有功能失调的情况,有三种失调最明显:一、人格面具过度发展;二、人格面具发展不全;三、过度认同人格面具,到了自我误把自身与其主要的社会角色相互混淆的地步。人格面具过度发展会导致人格内充满一组组的社会角色,留给自身一种“内在”没有真我的感觉。人格面具发展不全的人格极为脆弱,容易因遭受拒绝而受伤,或是和亲近的人相处时失去自我。《鸡蛋》中的父亲有自己的人格面具。他的人格面具敦促他按社会期望行事,但可悲的是,他让人格面具操控了他的人生,导致了他最终的畸形。虽然人格面具有很多种,但性别面具是《鸡蛋》中压制人格发展的一种基本面具。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角色。人首先是男性与女性。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期待。社会赋予男性的人格面具可以分为三类:理智的男性、成功的男性以及成为家中顶梁柱的男性。茱莉亚·伍德指出,社会上基本有三种典型男性:坚韧挺拔大树型、斗士型以及赡养家庭顶梁柱型[4]233。社会上认为,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男性最能体现男性气概[5]234。《鸡蛋》中的父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父亲在《鸡蛋》中,婚前是个没有责任重担的、无忧无虑的单身汉;婚后,作为一家之主,承担了所有养家糊口的责任,按照社会要求戴上男性人格面具。在这篇故事中,父亲认同自己的人格面具,完全牺牲了自我。迫使他与自己的人格面具认同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作为丈夫和父亲,妻子可以理所当然地迫使他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母亲实际上代表着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作为一个男性,他必须接受社会对于男性的期望,这样他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不被人非议。但是这样的接受是以牺牲自己的单纯的天性为代价的。在小说中,父亲逐步失去个性和自由,被牢牢地套在自己的男性人格面具中。
三.阴影的蠢蠢欲动
荣格说,他的“阴影”是“一个水的世界”,“充满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的无边之域,没有任何内外、上下、彼此、我你”[6]72,,谁要是潜入这“阴影”,那么,这一“精神的地下世界会放出它那黑暗洞穴的一切凶禽猛兽”[7]70,可见“阴影”有着实体性、无时空性和骚动不安的特点;荣格认为,他的“阴影”没有“好坏之分”[8]70,“阴影”是“对我们意识心灵永远存在和潜在而有破坏性的”.根据卡尔·荣格心理学上的阴影概念,《鸡蛋》中父亲的心理阴影是隐秘的欲望。父亲在人格面具和阴影之间的冲突中挣扎,变成神经质式的怪人。
在婚前,父亲似乎没有任何烦恼,在附近的农场里干点零活,薪水够生活,每周天晚上去乡间酒吧喝上两杯,然后趁着月色骑着马儿吹着口哨回家。婚后,有了妻子,父亲要承担起丈夫的职责;当我降临这个家庭,父亲有了子嗣,要承担起父亲的职责,被套牢在男性人格面具中的父亲变得沉默寡言,无论是对母亲还是我,他总是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单纯天性阴影与男性人格面具的无声对抗,他无法逃命人格面具,却也不想完全放弃曾经的单纯,男性人格面具的过度发展和阴影的蠢蠢欲动两相对抗,最终导致了父亲的心理畸形,欣赏畸形鸡仔,以丑为美。
四.结语
在《鸡蛋》中,安德森通过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的封闭和压抑对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卡尔·荣格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造成性格扭曲的深层原因,即人格面具和阴影的激烈冲突。在小说中,父亲已经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阴影,可悲的是他只有在疯癫的状态下才能挣脱人格面具解放出来,可随着他小心翼翼的讲紧攥着的鸡蛋放下时,他选择了回归“理性”,带着面具,揣着内心深处的阴影,就这样活着。
[1]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4]李雪梅.论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父亲的顿悟[J].大理学院学报,2007(11):65-67.
[5]刘颖.现代社会里的异化人———论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3):87-92.
[6]李幸.舍伍德·安德森及其写作风格[J].理论界,2006(8):36-40.
[7]张强.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3(1):61-65.
[8]叶知秋.荣格原型理论批判[J].西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35-40.
[9]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1]刘洪涛.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2]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等编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13]梁工.西方圣经批评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4]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