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神女峰》中神女形象解读
2016-04-03王玉静
王玉静
舒婷《神女峰》中神女形象解读
王玉静
在《神女峰》这首诗歌中,诗人还原了一个原原本本、有血有肉的神女形象。诗人将神女从落寞、空洞的漫长岁月中解救出来,鼓励神女摆脱封建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做风干的祭品。
神女 形象 坚守 追求 反叛
一.神女是一女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传统观念中的神女峰是贞节的化身,这从很多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其中最出名就是 “望夫石”的传说:一位女子的丈夫出海打渔不归,女子每天在海边等待丈夫的归来。时间久了,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也是一曲坚贞执着的爱情绝唱。
宋玉的《高唐赋》中也有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高唐赋》中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决定要永远忠贞于他,怀王死后,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感,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于是神女峰在人们的传说中就成了忠贞、节烈的化身。
此外《神女峰》中还提到了“女贞子”这种植物,贞即“贞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对“女贞子”的描述:“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在民间传说中,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女贞子,她对服役在外的丈夫忠贞不二的故事。于是,“女贞子”也暗喻了神女是贞节的标本,是一女不嫁二夫的典范。
二.被人顶礼膜拜的残酷荣耀背后是神女千年的寂寞。
千百年来,神女成了坚贞、痴情的化身,被人们代代传颂。人们对神女峰挥舞着各色的花帕,人们赞美她,讴歌她。可是又有谁了解这个风干祭品背后的哀伤?一位女诗人,她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不敢看下去了,因为她看到了神女无限风光背后的凄凉,那些颂词,那些赞美,只不过是一些虚妄的空名。“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又有谁能读懂神女内心的孤独?青灯荧荧,像神女一样千千万万的贞节烈女们该如何残度余生?哪些无望的等候,像天边的远鹤一样无法触及,而自己也错过了身边的真实的幸福。
又有谁懂得她那残酷荣耀背后的寂寞?这个守望爱情的女人,在一别经年之后,她迟迟不归的丈夫究竟是因为“商人重利轻别离”忘了回家的路,还是在谋生的途中发生不测?没有人知道,只留下一个守望爱情的执着女人,即使化作石头依然孤独守候,直到地老天荒。然而谁能懂得一块石头的忧伤呢?“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 ,哪些闪耀的光环,那千年的寂寞无人能懂。只有诗人发出感慨,读懂了神女的内心,那就是与其守住千年的寂寞,不如选择最美丽的绽放。
三.神女是封建节烈观和男权思想的反叛者。
神女的命运为何具有如此撼人心魄的力量?因为忧伤缠绵、柔婉细腻的神女内心的苦痛正是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女性的彷徨和苦闷。而诗人第一个从女性生命的角度解释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并将神女拉下神坛,把她落寞、凄清、空洞、无声的漫长岁月中解救出来。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自己掷地有声的呐喊。“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一句惊心动魄的呐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神女形象,在1981年的中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神女峰在传统观念中是“贤妻孝妇”角色,男权社会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规范着女性,使女性逐渐将其内化为自我道德律令。所以,神女是封建思想的禁锢着,牺牲者。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害和奴役处处可见。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所说:“节烈难么?答道,很难。男子都知道极难,所以要表彰他。”“节烈苦么?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也饱受封建神权、政权、族权、夫权的迫害,在茫茫大风雪夜里寂然地死去,《烈女传》中也有很多“好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节烈妇的故事。有很多烈女们在无望的岁月里以不变的姿态默默守候,任青春如滴泪的蜡烛一般无声燃尽。每个贞节牌坊下面都埋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埋葬了一个个女子灿烂的青春。在这里,作者赋予神女新的意义,即大胆反叛,追求自己真实的幸福。诗人在诗歌结尾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女性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大快人心的效果。
《神女峰》中的神女形象很丰富,很真实,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就必须冲破、剥离男权主流话语的桎梏,关注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我们并不反对忠贞这一中华名族传统的美德,我们要反对的是套在女性身上的封建节烈观和男权思想的枷锁,我们不反对女性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是一种信仰,坚守是一种节操。一个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既要活在当下,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又要有所坚守,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底线,这才是最人性化的爱情观。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