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相约星期二》中的莫里老人
2016-04-03邵丽华
邵丽华
浅析《相约星期二》中的莫里老人
邵丽华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让我们通过莫里老人,知道了在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的眼中,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活,然后以一种新的方式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人或事。
《相约星期二》 莫里老人 生活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莫里老人的学生,莫里老人患了绝症,这位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周一次,约定星期二,米奇就每周二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老师病床前上课,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则是葬礼。老师谢世后,米奇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
莫里老教授,把他对人生的感悟,在将要离开人世之际,传授给他的学生。
一.莫里老人建立了他自己的文化
莫里老人早在他患病之前就这么做了。小组讨论,和朋友散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他情愿花时间去享享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剧或周末电影上。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种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
莫里一向很容易满足,唱歌、跳舞、欢笑对他来说都是莫大的乐趣。后来,物质生活对他越来越无所谓了,特别他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的那一天,也就是他完全放弃购物欲的那一天。然而他的屋子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充满了爱、教诲和交流,它充满了友谊、柔情、坦然和眼泪。它充满了同事、学生、默念师、治疗专家、护士和歌手。他说:“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当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的健康。”他还说:“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
莫里一直非常看重家庭,他说:“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他把家称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二.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莫里对于爱理解得很透彻。莫里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莫里老人说的爱,是一种博爱,除了男女间的情爱,还包括对亲朋好友的爱,对劳苦大众的爱。真正爱一个人,就不附带任何外界因素,只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感觉。如果你在爱的基础上附带了外在因素,比如金钱、权利、名望等等,那当这一切轰然倒塌时,你所精心构建的爱的堡垒也会随之坍塌。因此对这句话的最终理解是:爱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一种真切的感觉。正如莫里老人所说“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的感觉”,眼睛会欺骗人,但经过内心深处思考过的感觉是不会欺骗人的。病魔缠身的莫里看到报纸中不幸的人们时,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在没有任何做作时流下的泪,是最真诚的充满爱意的泪,爱的感情维持着他的生命,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不忘在病魔的煎熬中给我们留下最为宝贵的人生课,他用他的生命诠释着他的这句格言“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三.面对和接受死亡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他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事实上,如果你真的在听小鸟的说话,如果你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你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夜线”节目组的摄制人员回来进行他们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采访。科佩尔问莫里他对死神的临近是不是感到更害怕了。莫里说没有。事实上,他反而不怎么怕了。他说他正在远离外面的世界,不再像从前那么多地听人读报,也不太关心来往的信件,更多时候是听听音乐,看窗外的树叶渐渐地变换顔色。
“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是的,这说的不正是他自己吗?一个把爱留给了人间,在人们心中仍然活着的一位老人。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在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的眼中,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活,然后以一种新的方式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人或事。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