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U通识能力评估的借鉴与启示
——以《大学人文基础》与《美国历史(1877—)》为例
2016-04-03代静
代 静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FSU通识能力评估的借鉴与启示
——以《大学人文基础》与《美国历史(1877—)》为例
代 静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目前国内外对通识课学生通识能力的评估还是一个难点。作者在文中概述了该校公共必修课《大学人文基础》学生通识能力评估现状与不足,侧重介绍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通识课程《美国历史(1877—)》学生通识能力培养目标、通识能力评估形式与做法,借鉴其经验,为《大学人文基础》通识能力评估后续改革提出了有关建议。
通识课;通识能力;评估
一、引言
2014年我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修订201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提出了“以能力为主线”的要求,指出“要积极推进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成绩评价的改革”。2015年教育部教职成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这两个文件此处提及的“能力”侧重指通识能力。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还没有对通识能力的准确解释。有研究者认为,它是指一种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行业中能够共通的普遍知识和基础能力[1],包括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整合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它具有普适性、可迁移性、持久性、整合性等特性。
通识能力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通识课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了这些通识能力却不易确定。这是因为通识能力是“软技能”,直接测量评估其能力非常困难,如何对其科学评估国内外是一大难点,难以像评价众多专业知识和技能那样进行量化考核,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缺乏有效评估手段和途径。[2]
二、目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生通识能力评估现状及不足
以笔者所授的我校公共必修课《大学人文基础》为例,在教学评估实践中,该课程侧重对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的综合性评估,评估的形式是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学生平时综合表现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查占30%,以过程评估为主,结果评估为辅,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而言就是对课程中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阅读赏析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的评估只能笼统地涵盖在综合性评估之中,评估目标欠清晰,缺乏有效评估手段与形式,加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评估对象人数多,也加大了评估难度。总之,笔者在对学生通识能力评估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评估目标欠清晰;二是评估手段方式有限;三是评估缺乏深度。
三、FSU高度重视对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在FSU(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访学期间,了解到FSU高度重视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该校要求学生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识别、获取和使用信息;使用批判性推理技能评估信息;解释和使用定量数据和其他信息有效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作为一个团队成员有效地发挥作用”[3]。简而言之,FSU要求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考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书面交流能力、数学推理能力等通识能力。该校认为,这些通识能力的获得有助于学生大学教育的成功,也对他们今后工作生活有很大的益处。该校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由学校下设的通识教育委员会组织实施,通识课程任课教师是贯彻实施学生通识能力培养和考核的主体。FSU认为,通识教育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FSU《美国历史(1877—)》课程学生通识能力评估
因该校没有与《大学人文基础》相同的通识课程,下面以与《大学人文基础》内容关联度较高的克里斯蒂安彼特森博士所授的《美国历史(1877—)》为例,鉴于FSU“教学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还明确了每一个单元(阶段)的考核评价方法,真实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确保对学生每个学习阶段教学质量目标达标。”[4]下面笔者根据《美国历史(1877—)》教学大纲[5]来探讨该课程在对学生通识能力评估方面的做法。
根据其教学大纲,该课程侧重培养的学生通识能力是批判性思考能力、口头交流能力和书面交流能力。具体而言,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提高他们的分类、分析、综合历史证据能力;能评估关于冲突的历史解释;比较和对比过去的历史变化的案例;写作和表达要符合逻辑;能利用适当的历史证据形成有说服力的论点。
为使以上的学生通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克里斯蒂安彼特森博士精心设计、布置学生通识能力实践项目,明确告知学生项目任务和考核方式,平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逐项打分,累计相加,最后得分累计后换算成相应等级制。该课程总分值5000分,其中出勤300分、参与课堂活动400分、写日志1000分、当代问题作业400分,网上测试1300分、原始文献测验400分、期中论文600分、期末考试600分。在期末评估时,教师会根据学生个人累计分数除以总分,根据分数与成绩等级换算标准(见表1),最终形成学生该课程成绩等级。
表1:《美国历史(1877—)》学生累计分数与成绩等级换算方式
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一项而言,该课程教学大纲指出,历史课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参与该项成绩取决于学生讨论时发言次数(比如回答问题或评论文献)及参与水平(比如记笔记、讨论、问重要问题等)。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克里斯蒂安?彼特森博士在对该课程学生通识能力评估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性格因素,以使其对学生的评估结果更趋科学。如内向的学生如果不愿在公开场合发言,也可以与教师私下就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教师会认为这也是参与了课堂活动。
就学生“网上测试”这一项而言,该课程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前后将有13次涵盖课本阅读材料的测验,学生须在教师规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这些测验,教师针对该项累计打分。学生如果在规定时间截止前没有在线提交测验答案,又没有提前告知教师,此次测验将记零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如果认为这种测试形式不能有效检测其对课程内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向老师建议替代选择。
就“原始文献测试”这一项而言,该课程教学大纲指出,学生要在课前将教师指定的原始文献认真阅读,课堂上教师会对要求阅读的原始文献进行随机检测,每次课都有可能测验,学生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方能应对。如果某学生错过了该项测试,如没有正当的理由,将不能补考。
就“考试”而言,该课程小型测试经常会有,比较大的考试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教师在试题的命题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试。以某年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为例,教师围绕美国1877年后的历史,共出了6个简答题,测试范围广泛,考试颇有难度。试题具体内容见下表2:
表2:《美国历史(1877—)》某年期末考试测试题目
为了较好地实现该课程通识能力的培养目标,笔者还发现克里斯蒂安彼特森博士对学生还有其他要求,这也与课程学生通识能力评估相关,是整个评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是学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如学生发现教科书中有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或其他疑问,尽管向老师提出;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指定原始文献,如《Give MeLiberty》、《VoicesofFreedom》等,并准备好参与老师指定有关章节的讨论,或准备参加随机的课堂测验。二是有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如要求学生课堂内不准使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并详细说明了相应处罚措施。若学生第一次违反,予以警告并在“参与课堂活动”这一项扣30分;若第二次违反,“参与课堂活动”该项记零分;若第三次违反,除了以上的处罚外,还要在该生课程最终累计的分数上扣100分,该门课程成绩并有可能不及格。三是严禁学生有剽窃和欺骗等不诚实行为,违者将会有严厉惩罚。
五、借鉴与启示
客观地说,FSU通识课程对学生通识能力评估还处于探索期,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生通识能力评估模式,《美国历史(1877—)》即如此,如缺乏通识能力评估具体标准等,但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不少。笔者认为《大学人文基础》学生通识能力评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一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大学人文基础》应侧重培养的通识能力,并与学生形成共识。在对学生考核评估中,目前该课程学生应培养的通识能力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中体现不明确,笔者在该课程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评估实践中有主观印象评估倾向。建议今后教师不定期地对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其对高职毕业生人才综合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要求,教师通过对该课程内容架构和课程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明确课程侧重培养哪些通识能力,并加大通识能力在课程评估总分值中的权重,每一项通识能力的分值都应尽可能地予以明确。教师有必要进一步向学生明确说明、强调通识能力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是要创新机制与形式,对学生通识能力强化实训。长期以来,本课程对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和检测常通过学生课堂讨论、项目展示、即兴演讲、口试、笔试等形式进行,但总的来说,因受大班授课等因素的影响,本课程给学生实践实训的机会和次数比《美国历史(1877—)》少很多。笔者建议在尝试小班教学的基础上,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侧重增加有关通识能力模块比重,通过教学设计强化学生课堂实训,并有效利用大学城空间和其他信息手段,通过项目任务等形式,将学生的通识能力培养从课堂有效延伸到课外。
三是因应学生通识能力培养的需要,改革现行学生实践实训项目内容。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单元内容,要求学生阅读指定原始文献,通过定量原始文献阅读、质疑、查询、讨论、不定期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通识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还可以对笔试试题形式与内容进行改进,改变传统的过于偏重以考查人文识记和人文涵养为主的出题思路,立足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科学设计,使试题类型和试题内容有所创新,能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四是对学生通识能力评估采用渐进式改革。通识能力的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项目,对学生的通识能力评估应坚持立足我校实际,继承本课程已有可行的评估举措,又借鉴费里斯通识课程评估有效做法,通过科学设计评估环节和分值,坚持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科学设计学生通识能力实践项目和配套评估细则。
[1] 曲靖师范学院素质教育中心.通识能力与职业素养[DB/OL]. http://www.doc88.com/p-1975216553085.html2016-05-14.
[2] 李曼丽,张羽,欧阳钰.大学生通识能力评估问卷研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4).
[3] the General Educati on Task Forceof FSU.The Ferris State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 AsApproved by the FSU Academic Senate[Z],2013.
[4] 唐春霞.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概况与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3,(4).
[5] Christian Peterson.The Syllabusof“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1877”[Z],2015.
G40-059.3
A
1671-5136(2016)04-0066-03
2016-12-16
代静(1976-),男,湖南益阳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