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林业之“受益不众,何以为+”
2016-04-02彭海波
彭海波
一、互联网+林业,到底要“+”什么?
“互联网+”,比“互联网”多了一个“+”号。这个“+”号很有能量,一下子调动了人们所有的想象和期望。
像一夜大潮,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在很短的时间用“互联网+”把自己“+”了一次。被“+”过的领域,在被“+”的瞬间,都有一种创新、提升、要改头换面、要发奋图强的感觉。
“互联网+”这个“+”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之初,人们普遍谈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明确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争议,是关于“互联网+”的对象,那就是要+行业、+产业、+领域;
第二个问题则是一个不明确的问题,是讨论“互联网+”的概念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对于后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没有什么核心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搁置这个问题,只探讨第一个问题。
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产业、还是+领域,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回头看,那些“+”过的领域并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促进和变化。
那么是“+”得不对?还是“+”得不具体?还是“+”本身就没有意义?
这里,我们只讨论互联网+林业。先提出同样的基本问题:互联网怎么+林业?“林业”是笼统的行业总称,对于“互联网+”,到底要“+”什么才算 “+了”林业?
如果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我们对互联网+林业的格局就会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我们先从数学题开始:
因为,林业=企事业+人+事+物
所以,互联网+林业=互联网+【企事业+人+事+物】(物,即林产品)
简化,互联网+林业=互联网+【政府+企业+人+事+产品】
我们就根据上面的数学化的等式展开讨论。
二、互联网+林业涵盖哪些领域?
对于互联网+林业都有哪几个领域的问题,我们参考上面的逻辑等式。展开这个等式,就可以得出以下几类基本的互联网+林业的应用范畴。我们分别对不同应用范畴下的业务形态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在每种业务形态下分析“互联网+”能给这个领域的应用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
1.政府政务和基础信息类服务网络
这一类网络,其基础构架是“互联网+政府”,是互联网+林业领域最成熟的应用领域。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建设的“中国林业网”就是这个框架下成功应用的典范。
2.林业产业信息类网站
所有林业产业信息和门户类网站,都是基于对互联网+林业=互联网+【政府+企业+人+事+产品】在信息领域展开的。这一类的网站有:
(1)各类型的林业产业网、地方林业产业信息类网站
(2)林业各行业和子行业的行业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
(3)行业活动、展会、在线博览会等行业信息中心
(4)林业各类交互和社交、行业整合、行业促进和交流类信息中心
以上所有网站的类别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有上述网站目前的建设困境都大同小异:都是建设方在努力维护网站的内容,希望行业各方能广泛关注网站并共同参与网站内容的建设,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和微信的兴起,这类网站访问者寥寥,参与者非常少,因此就形成负循环。
那么“互联网+”能为上述网站的建设做出哪些创新和革命呢?本文略去技术领域的展开和解释,直接给出结论:
1.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能一次性为所有各子行业、各子系统生成他们想要的平台。
同时,因为各行业的联动,以及行业内服务体系的联动关系,使得各子行业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品牌、产品广泛互联,能为各子行业的各类企业和商户提供广泛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影响,因此,使得系统的基础应用变得广泛和活跃,有大量的底层经营者参与,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举例来说,一个核桃加工企业,他们既是核桃产业的从业者,也同时会关注木本油料行业,还可能关注木本手工艺品的加工制造。
按传统网站建设,核桃产业网、木本油料网、木本手工艺品网这是三个完全分割开来的网络。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模式下,这三个网站在后台是完全联通的,这家核桃企业根本不需要进入这三个门户网站,就可以在这三个不同的门户下传播自己的品牌,推销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获取自己在三个不同领域想要的资源。
2.一般来说,一个大行业的应用和需求,也一定是行业内各子行业(或区域)的通用需求。只不过相比之下,子行业的建设成本相对更高、推广成本更高,参与者更少。例如,林业产业大数据的建设,一定是林业木材领域的建设需求,也是林下山珍领域的建设需求,也是林下参、森林水、苗木、花卉等领域的建设需求。只不过,对于各子行业来说,建设大数据网站的相对成本更高、参与者更少、推广更难。因此,行业网站的建设,如果能为各子行业的建设提供广泛的平台和利益,那么就会激发各子行业的广泛参与,并通过各子行业的建设实现母平台内容的充实和广泛的应用。对于母平台来说,优势在于技术、管理、平台的推广,而劣势在于不能覆盖各子行业的资源,得不到子行业的参与和支持;而对于子行业来说,优势恰恰在于行业覆盖能力和资源,而劣势却是行业的技术、应用和推广。
因此,母平台如果同时支持各子产业的建设,那么就真正形成了优势互补。而这种分布式、多用户的平台模式,恰恰是已经逐渐成熟的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根本模式和技术。
3.林业产业电子交易类平台。
对于整个林业领域,电子商务大致有两大类领域建设。一类是国家和政府主导建设的、对于行业类有形或无形的大宗商品进行资本化的或者以具有行业指导和告警意义的行业指数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信息发布类电商。这类电商的建设者是国家地方政府、资本方和行业龙头企业,电商交易的对象一般不是消费品,交易者也是行业资源性企业或生产型企业。在林业领域内,这类电商的主要类型有如下:
(1)林业碳汇交易类平台
(2)苗木等产品的期货交易平台
(3)行业大数据和价格指数类平台
(4)各类林产品交易所(大宗产品)
这一类平台如果是全国单中心的设计,就不涉及“互联网+”的概念,这种单中心的建设,基本上是一方建设,多方参与。但是,如果这类平台都能做到多中心建设,比如碳汇交易中心,可以分别设置云南中心、黑龙江中心、辽宁中心等,把分中心割让,让更多的参与者参与进来共同经营,以割让一部分利益的形式,获得更多的参与,并且获得更广泛的行业覆盖和品牌传播。这就是“互联网+”的典型思路和模式。通过这类平台我们看到“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一些本质区别:传统互联网的建设,一般是单中心的建设。而“互联网+”的建设往往是多中心,甚至是矩阵式的多层多中心结构。
4.林业产品电商平台。
在林业产业内,后一类就是大家最广泛关注的林产品电商。这类电商的典型特征就是面向消费领域。一般分为B2B或B2C,甚至更多的模式组合。这类网站思路比较简单,网站模型也比较简单。主要电商相关形态有以下几类:
(1)中国林业木材交易类网站
(2)中国林产品电商平台类
(3)中国林产品质量追溯类
(4)中国林业旅游电商网站
这类电商按传统互联网单中心的建设结构简单,因此,各行各业有很多的电商企业在按照这个模式做电商平台。但是如果按照“互联网+”的分布式中心建设思路,就会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按照分布式经营的模式举例,一个林产品电商如果按照分布式电商模式建设,就会为多个子行业的电商生成直接的应用体系。
例如北京北林科技的林产品电商,就是分布式经营模式的电商,该电商在统一的平台下,可以为枣类、核桃类、山珍类、蓝莓、枸杞等各个子行业生成垂直电商,这样这些垂直领域的经营者可以零成本获得他们想要的整合型电商。这类分布式经营电商的关键之处还在于,对于子行业的经营者来说,即使拥有电商,他们也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推广,但是母平台的所有推广流量和客户都可以成为子平台的流量和客户。这种共赢的模式下,母平台提供所有的技术、运营、推广、大数据建设等高成本的维护,子平台则负责子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内容经营,因此双方能形成合力,形成优势互补。
三、 互联网+林业建设的核心思想和原则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大致能得到一些“互联网+”的总体原则和思想,那就是分布式共赢和利益分享。
其实,这些“互联网+”的思想在传统的IT产业已经非常成熟。
其思想的核心是这样的:考虑到一个产业的某品牌产品在初始规划设计中,上游的技术和设计提供者、中间的生产者、下游的流通营销渠道都是不同领域价值和经验的积累者,一个投资者不应该贸然把这个产品价值链中各个环节都自己打造。
投资者要考虑发挥这三者的不同优势,通过利益分割的方式,形成经营合力,来带动其品牌发展。举几个例子:
例1.国际通信巨头Cisco(思科),其20年的经营模式和核心理念,就是在其100%的经营规模链条中,分割出25%的商业利益培养下游的集成商,让集成商分享Cisco的设计、技术、产品、服务、利润,而集成商帮Cisco做好各国市场客户关系,做好市场拓展,做好各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市场覆盖。
Cisco的模式在全世界成功了20年,成功塑造了全球IT行业所有顶尖的集成商。在中国,东软、中软等企业都是早期Cisco的战略合作伙伴。
例2.华为在其基本法中曾强调“华为永远不涉足终端业务”,但是现在却已经是全球知名的手机供应商了。
华为是怎么考虑手机的战略意义和投资收益的?除去战略在移动市场的战略布局因素,华为在考虑手机的投入结构时是这样考虑的:如果华为把手机的盘子做到1000亿,那么上游的技术投入和资源价值要切割掉15%(前期更多)、下游的营销资源商业体系要分割18%的商业空间,那么剩下的67%商业空间能否支撑基本人力投入和生产、管理成本?
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只是原理性的推理,具体数字未必准确,但是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很多产业的原始设计就是分享经济、利益分割下的商业共同体。利用现有成熟资源,通过利益分割,达成自己的商业目的,实现分布式共赢,这就是“互联网+”最根本的思路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