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大发展理念”滋润思想河床
2016-04-02张闲语
文/张闲语
让“五大发展理念”滋润思想河床
文/张闲语
背景:为深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了2016年通俗理论读物《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目前该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2016年1月13日中国文明网)
每一次重大理论的产生都有一个宣传过程,比如由中宣部组织撰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就成为了公众解读时代发展的窗口。这一次中宣部组织撰写的《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看似属于惯例,但却有着更深刻的时代寓意和现实意义。
关注热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新闻媒体,或者是政府官员及普通老百姓,都在热议这五个关键词,试图从中找到中国改革发展的奥秘。应该说相关的解读都是值得肯定的,这说明五大发展理念触及到了社会现实,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但如何科学权威地解读这个新理念,显然需要一种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需要对五大发展理念及其相关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解构。开局之年,如何把五大发展理念与地方改革发展实际对接起来,这应该是当下中国发展的最大热点和关键。从这个角度而言,《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就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干部群众的理论河床。
切中要点。从“五大发展理念”横空出世的背景来看,这个新理念的提出既是为全面小康目标量身定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总结,更是中国当下发展的现实期盼。面对2020年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务,需要一种新理念进行导航指南。无论是从过去中国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与结果来看,还是从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中国现实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可谓是切中要害。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如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如何提高党的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问题中既有发展理念的核心解读,也有对如何贯彻落实发展理念的方向指路,更有对目标要求的融合对接。
激发触点。理论需要基本的认知,但更需要认同。只有实现从“知”到“同”的跨越,才能发挥理论的导向作用,才能促进改革发展。《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依然延续固有的系列风格,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家对五大发展新理念的认知,而且会最大范围地促进社会认同。有了这个认知认同,就会激发各级领导干部改革发展的触点,全面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无论是在修订“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还是在“十三五”开局发展中,自觉贯彻落实新理念,自觉践行新理念,这样五大发展理念才能真正直达田间地头,才能实现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