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平台”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成果介绍

2016-04-02沈鸿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能源课程体系素质教育

沈鸿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能源汽车是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全球各国关注并致力于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襄阳市是国家四部委批准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是国家工信部批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襄阳市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为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定向培养5 000名左右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10年12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构件,战略新兴产业也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人才的培养上,国内高职院校尚未有成熟的课程体系。通过课题研究,我院拟构建“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三级平台”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襄阳市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展调研,分析典型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明确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二)构建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分析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重点培养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序化和整合,构建能够保证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三)构建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新能源汽车电子核心能力的培养,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系统设计校内实训、校外轮岗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构建专业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特殊能力“三级能力培养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构建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以培养符合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心理素质、创新素养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项目,构建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五)构建“三级平台”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分析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融合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科学序化人文工具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特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级平台”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

(六)制定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确定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明确课程目标,融合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系统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案,确定课程学习资源。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创新

(一)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广泛调研,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学生从事的四个典型工作岗位,并对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二)构建了保证“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三大模块结构的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相对于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会涌现更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从业人员必须能够适应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完整、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生未来胜任新兴产业岗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知识要求的基础上,将岗位群的基础理论知识、生产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整合和序化,以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为核心,构建了能够保证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三大模块(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必备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理论教学体系。

(三)构建了保证“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能力、适应能力”三级能力培养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任职要求,在培养好学生传统汽车电子电气的安装、调试、检验、维修、管理能力基础上,重点培养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的安装、调试、检验、维修、管理等职业能力。以“实训项目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为原则设计实训项目,依照“校内练岗→企业轮岗→企业顶岗”能力递进的培养模式,系统设计并形成了专业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特殊能力“三级能力培养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构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四大素质教育模块

战略新兴产业对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素质要求。在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上,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为目标,系统构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四大素质教育模块。在素质教育项目的设计上,根据新能源汽车电子人才培养目标(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本专业所属行业背景、企业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襄阳本土文化特色),以及专业学生的思想、身心特点、未来职业操守、职业素养以及年级学程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依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系统设计综合素质教育项目,系统设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顶岗实习期间全学程的素质拓展活动,达到“谋划学生的发展、拓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的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五)以“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职业能力的递进化、素质教育的全程化”为原则构建了“三级平台”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有机融合,序化和整合人文工具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融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任职要求,依照“能力递进”的培养原则,构建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特殊能力“三级平台”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见图1。

通识能力平台:按照“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要求,结合专业岗位人文素质要求,开设人文工具课程、指导性教育活动、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等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必备的通用知识和通识能力。

图1 “三级平台”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专业通用能力平台:按照“职业人”的要求,开设《汽车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汽车电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内持续发展,具有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岗位群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特殊能力平台:按照“岗位人”的要求,开设“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系统检测与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程,“轮岗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开放实训、指导性教育活动、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等,使学生具备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的安装、调试、检验、维修和工艺管理等专业能力,胜任新能源汽车电子岗位要求,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制定了5门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通过课题研究,专业教师共完成了“汽车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汽车电子仪表检测与安装”、“汽车底盘电控检测与安装”、“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检测与控制”、“新能源汽车纯电动系统检测与控制”5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完成其余20门新能源汽车电子方向专业课程标准初稿;完成了应用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指导书(上、下册13个实训项目)的编写。“汽车电气安装与规划”和“汽车电子仪表检测与安装”已建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四、课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课题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院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应用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通过课题研究,专业课程体系更为科学合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日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上,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6个、二等奖3个;在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上,获得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专业学生已开始进入襄阳市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在企业生产一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深得企业好评。课题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汽车电子、汽车装配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相关专业,为这些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服务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能源课程体系素质教育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