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
—晋麦97号
2016-04-01刘新月张正斌卫云宗牛惠平
刘新月,裴 磊,张正斌,徐 萍,卫云宗,牛惠平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 041000;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
—晋麦97号
刘新月1,裴 磊1,张正斌2,徐 萍2,卫云宗1,牛惠平1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 041000;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
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于2003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2014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晋审麦2014008。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芽鞘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 75 cm左右, 叶片绿色、无蜡质,穗型长方形,长芒。护颖长圆形,颖肩方肩,颖嘴中弯,小穗密度中等。白粒、硬质,饱满度好。一般穗数 525 万·hm-2左右,穗粒数 30~35 粒,千粒重 41 g。抗冻性较强,抗旱、抗青干,成熟落黄好。比晋麦47号晚熟1 d。
2品质性状
2014年经农业部品质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 774 g·L-1,粗蛋白 18.09%,湿面筋 37.9%,Zeleny沉淀值 43.0 mL,吸水率 62.3%,形成时间 3.7 min,稳定时间 1.7 min,弱化度 163 FU,粉质质量指数 46 mm,评价值 45,硬度 63.5 。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13年度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2014年度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该品种抗病适应性较好。
3产量表现
晋麦97号2010年参加所内品系鉴定,平均产量2 698.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 12.9%;2011年所内品比试验,平均产量2 983.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 5.6%;2012年继续参加品比试验,平均产量 6 076.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 8.1%。201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3 613.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 8.6%;2014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达5 478.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 9.6%;2年平均产量4 546.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 9.2%,2年试验点次 12个,12点增产,增产点次 100%。201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5 317.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 8.4%,7个试点 7点增产,增产点次 100%。
4适宜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宜于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和黄淮旱地麦田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底肥,氮磷配合。注重耕作保墒,底肥一次施足,注意平衡施肥;可采用“一炮轰”施肥法,按稳氮、增磷、补钾的原则,重点增施磷钾肥。(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适宜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适播期范围的播量 150.0 kg·hm-2左右。(3)加强管理,防治病虫。播前用小麦拌种剂正确拌种(或选用 50%的辛硫磷乳剂、或用 20%甲基异硫磷乳剂进行药剂拌种),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起身前结合化学除草防治红蜘蛛;抽穗至灌浆期注重防治麦蚜、吸浆虫和白粉病,结合防虫治病进行“三喷”,以促进灌浆,改善品质,达到增粒增重。成熟后及时收获。
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0501);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zyyf2015-01);山西省农科院育种工程项目(11yzgc054)
收稿日期:2015-06-23
网络出版时间:2016-01-26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160126.1947.038.html
第一作者E-mail:liu-xiny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