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要向“更深处漫溯”
2016-04-01江娟
江娟
一、 读的方法注重“序”:有舍有得,循序渐进
如何进行阅读指导,老师要有自我觉醒,首先要明确想让学生得到什么,也就是目标先行。同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所获自然丰富多彩;以不同的目标来指导阅读,呈现的课堂形态也自然迥异。例如《夏洛的网》这本书,谱写了一曲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之间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指导阅读的角度应是多维的,但我们不能将教师的解读和文本传递的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全转存到学生的脑中。所谓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先定位好目标,才可以考虑指导方法和策略。
如果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那就先读书的封面,了解作者、译者,学习如何选择不同版本的译著;再读封底,了解小说内容,得到初步的情感熏染。循着线索读人物表,知道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可以从人物走进事件;读目录,学会准确定位章节,然后,让学生选择书中感兴趣的人物或景物片段,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引领学会以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一本书的价值。如果想探讨“友情”的伟大,毫无疑问,夏洛的人物形象探究则是课上的要务。可以从夏洛的语言和行动入手,扣住语言文字,围绕作品中感人的细节,通过阅读体验交流,分享打动人心的内容。带学生品读夏洛“我救你”“我这辈子说的话,没有比这话更当真的了”。这样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一诺千金的语言,感受友情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走进文本中的人物,让学生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的阅读更深入、更持久。如果想探讨“生命的价值”,接触到文本的主旨,则需转换角度,以威尔伯作为本书的主人公,以一个问题贯穿始末——威尔伯值得夏洛这样为它倾心付出吗?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找到威尔伯的变化,感受到夏洛不但拯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拯救了它的灵魂,创造了自己生命的奇迹,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阅读旅程,学生从中汲取了语言营养,也学会了鉴赏文本。
如上的阅读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对书本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将一本书越读越厚,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文本主旨,在学生的脑海中都越来越丰盈。读的方法注重了“序”,学生才能拥有读书体验,掌握读书方法。借用叶老所说的,阅读指导“就好像是车轮的辐条,都必须指向学生发展这个核心”。
二、 读的过程突出“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
阅读指导,需要关注“读”的起点,从学生立场出发,“心中有儿童”。指导核心需要转变,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发展为中心;指导目标需要改变,变唯情感体验为自读自悟,注重学生的自主发现和自主建构。
《夏洛的网》蕴含着生命和友谊,教者要有意识地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一盏盏心灯,在书籍的熏陶中,净化他们的灵魂,为他们的生命镀色,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文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读者与作者间的两重关系。作者用夏洛拯救威尔伯,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作为显性知识,那作为读者的学生,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将文本的主旨外延扩大到自己的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应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说教,重视每一个个体,带领学生思考:谁是你的夏洛?显而易见,每个人都想拥有像夏洛这样的朋友,拥有的倍感自豪,不曾拥有的稍显遗憾。此时,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你是谁的夏洛?在学生自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坦普尔顿和夏
要向“更深处漫溯”
洛的形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给予别人信任、赞美、付出和爱?个体阅历、环境、思维、性格等差异,决定了答案的丰富多彩,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都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可以开展班级讨论,学生阅读的深度在蜿蜒前进,阅读的高度在不断上升。如此,无需刻意传道,但文本的主旨在学生的体验中动态生成,这种源于个性发展和个体存在的深刻醒悟,是相对于当下阅读的前进。
三、 读的收获兼顾“用”:言意兼得,迁移运用
读整本书,大多数人都为跌宕起伏的情节、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即更多关注“意”,很少关注到“言”,文本的创作特色、写作手法等都被忽视。阅读指导,同样要在关注内容和涵义的基础上,关注形式,得意更要得言,适时迁移运用,将“语用”的思想渗透进每一次阅读旅程。
本书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处处经典。《孤独》章节里雨天环境的描写,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象声词拟声,更巧妙地衬托出威尔伯的孤独;《夏日》章节里,用各种动植物描绘出一派美好、快活、喜庆的场面,学生可以从中学到铺陈写景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教学生将环境描写的内容连贯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除了人物命运发展之外的另一条线索——时间的推移和转换。语言对学生而言是可以享用的美食,在脑中存储、消化后,谁能说他们不会在以后自己的创作中迁移运用呢?书中环境描写比较集中的是最后一章《温暖的风》,用几大段的文字写出季节的更替,生活的美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朗诵会,美美地读一读;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运用书中的词语,写自己身边的景物;可以就文中的某一句话进行扩充,展现威尔伯所见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这儿的环境描写与夏洛临死前的感叹如此相似?这样的揣摩锻炼了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的能力,在深入探讨中,体会以景衬情的写法,明白夏洛的生命在威尔伯的生命里得到延续,感悟环境描写升华主旨的作用。观照形式,阅读指导的专务更明确,学生实实在在“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多方面有收获,这才进入了深度阅读。
四、 读的品质在于“深”:横联纵拓,深处漫溯
所谓“横联”,即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读同一位作家其他的作品,或获得类似的体验,或从对作品的阅读入手,进一步探究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等,获得创作的经验。《夏洛的网》情节曲折生动,用一系列的动物形象塑造了童年,展现了成长。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突出威尔伯这条主线,在它的成长历程中,引领学生看到自己生命的蜕变。而后,可以向学生推荐E·B·怀特的另外两个童话故事《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在鼠小弟斯图尔特身上,学生会看到“希望永远在前方”;在小天鹅身上,学生会感受到生命就是与命运的抗争,就是要克服种种困难。“成长”是这三个故事的共同主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深入阅读,由一本书生发开去,由多本书产生共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也让阅读更加开放。
所谓“纵拓”,即围绕所阅书本的主题,展开同类搜索,阅读其他相同主题的书目,从单个读本拓展出广阔的阅读空间。围绕“成长”这一主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感受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体会到笑对苦难生活就是一种成长;阅读赵丽宏的《童年河》,感受童年河流经生命河床时的涟漪和浪花,体会到成长的自然和情感羁绊;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到人就是在一种慢慢失去的过程里渐渐成长,人总是奔向前方;阅读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感受成长的孤独和艰辛,体会到用信念战胜阴暗与诱惑,就是成长……关于“成长”的理解被立体化了,学生的成长之路必然宽广。
系列读本读完后,一定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提升阅读的品质:学生可以讲述所读书籍的内容;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和擂台赛;可以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收获、感悟或困惑;可以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交流不是阅读的终点,是为了要促使学生更细致地再读,自己发现可读的书,找到阅读的知音,保持持续阅读的劲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指导的目的,使整本书的阅读更深入。
说到底,课外阅读还是离不开教师指导的,我们要在实践的同时不断思考,持续改进自己的理念和行为,致力于让学生获得真情,体验真感,习得真法,真正汲取书中的营养,让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阅读都向“更深处漫溯”。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