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体化发展探讨

2016-03-31陈俊龙汪超王雪静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陈俊龙 汪超 王雪静

内容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具有混合所有制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混合所有制一体化的发展。对此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探索科学的发展路径,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混合所有制经济 协同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两大主题。京津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北京、天津及河北均受到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不可能封闭地发展混合所有制。同时,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国有及非国有资本在京津冀地区高效流转,实现有机融合,为一体化提供高质量的资本配置,因此更需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所以,抛开一体化单独谈混合所有制经济,或脱离混合所有制经济谈一体化都有失偏頗,有必要在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即混合所有制的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给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创新,国有与非国有资本高效融合

京津冀一体化有助于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开拓更广泛的市场范围,三地间逐步通过兼并、转让、联合的形式合并中小企业,构造不同的产业业态,避免产业雷同导致的恶性竞争。在此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将逐步凸显,国有控股企业在重组兼并中也将不断做大做强,增加两者相互融合的区域和机会,有助于国有及非国有资本配置不断优化,实现高效融合。

京津冀区域内国有企业众多,部分国企具有很强的政府背景,与非国企相比,可以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同时,在财政分权的体制下,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对私营企业资源支持反而更多。可以说,政府对国有及非国有资本的扶持存在不均衡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通过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成员内部将在政策导向、产业准入、融资渠道、公平市场环境等方面逐步放开并达成一致,有助于加快不同性质资本的有机融合,促进混合所有制一体化发展。

(二)区域要素加快自由流动,吸引外商技术资金投入

京津冀区域间流动的要素主要有三类: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保障要素的自由流动将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形成过程中,经济的一体化会逐步带动劳动力市场整合,形成统一的人才资源市场及人才数据库,进一步建立起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这无疑将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使外部知识技术通过人才源源不断注入京津冀地区优质企业,为混合所有制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京津冀三地引进的外资结构各不相同,北京的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呈现出范围宽、层次高的特点;天津借助其优势的港口交通,吸引了大批港澳台、外商企业投资建厂,外资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升高;河北地区的土地及能源资源丰富,在制造业、农林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获得大量外部投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会极大地助力既有的所有制结构,引入大量高质量外资。外资的注入势必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进而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京津冀三地间在技术领域的协同发展,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新成果和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转化,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加深政府间互信,逐步统一并明确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结合港澳台商和外资技术优势,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一体化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提升同类产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

(三)培育地区性的市场经济,提高不同资本配置效率

京津冀一体化在本质上是要协调区域公共问题,最终目的是要促进经济一体化。这就有助于逐步培育统一的区域市场经济,形成三地间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产业资源等)的双向输出和吸纳,降低地区之间由于政府间互信缺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所造成资本流动的市场壁垒,紧密联系区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秀人才、先机技术、生产经验、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互通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不同资本配置效率,最终形成要素自由流动、公平开放的统一区域性市场,进而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

京津冀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

(一)京津冀三地的区位优势

京津冀三地具有各自的区位优势,首先,是北京的科技优势。北京作为首都,集聚了一大批科研、金融机构,研发能力突出、资金雄厚、专利成果丰厚,技术优势明显。其次,是天津的运输优势。天津市借助其优越的港口条件,大力发展水路运输,形成综合性贸易港口城市,其优势的地理资源可以为京津冀企业间的经济合作带来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更可以逐步使天津市转型成为京津冀吸引港澳台、外商投资的贸易中转站。最后,是河北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土地面积及丰富的能源矿藏是其地方规模以上化工、能源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可以成为京津冀三地间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基础,形成优势互补、战略协同的发展核心圈。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指导下,行政区划、行政级别所带来的制度、资源配置、信息掌控方面的优势,必将转化为三地间更为实际的经济、社会竞争优势。

此外,京津冀三地拥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其中,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北京拥有先进的技术及充足的资金储备,能够借助其科技优势辐射天津、河北,带动两地的创新型产业结构转型,引导两地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国企逐步吸纳外部投资,升级优化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进出口贸易、服务业发达的天津市处于产业聚集的发展阶段,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河北省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可以极大的推动北京市逐步脱离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创新科技领域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北京也能以优势的科技反哺,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

可见,京津冀三地都具有各自比较优势,互补性强,具有协调发展的市场需求及有利条件,并拥有了良好的协同发展基础。这种互补性强的区域经济结构为混合所有制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二)京津冀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2011年“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协调工作逐步开展,阶段性地朝着一体化要素市场、协同发展体制的建立,一体化公共服务提升的方向逐步延伸。在此期间,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采用兼并、转让、联合等方式不断优化国有企业资源,加之三地间大量高新科技企业、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纷纷以股份制的形式上市融资,吸收了大量的非国有资本。这一系列举动带动了三地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区位优势逐步凸显,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整个所有制中所占比重逐年升高。本文以工业企业为对象来分析京津冀混合所有制经济构成及数量现状(见表1)。

由表1可知,京津冀的混合所有制比重比较高,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目前,京津冀地区基本上实现股份制改革的目标。近些年来,京津冀地区努力将国有资本的政策资源与社会资本的社会资源相结合,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原有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实行更为灵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京津冀已经集聚了一批以数据产业、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如果这些国有企业、民营资本间能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展开双向互通与协同发展,无疑将为未来京津冀混合所有制发展带来巨大潜力。

但是,目前京津冀三省混合所有制的质量并不高。一是,目前我国的产权保护措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保护强度不一致、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等方面;二是,一些改制后的企业股权结构存在问题,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现象突出,产权过于集中,使得中小股东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是,国企没有完全去除行政化,政府干预仍然存在,行政垄断机制没有完全打破;四是,三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缺乏一个统一的资本市场,国有及非国有资本跨区域流动依旧面临大量障碍。对此,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促进京津冀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有效的解决方式。

京津冀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一)统一经济市场尚未形成

目前,京津冀经济圈尚未形成一个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的市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京津冀市场还没有突破体制障碍,市场上的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现象仍旧存在,没有实现经济的有机统一;第二,京津冀市场运行还没有规范化,没有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机会平等,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公平性还有待提高;第三,京津冀产业间没有还没有形成合理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第四,京津冀区域尚未建立发达的市场流通基础设施,不能保证商品和要素在更大空间和范围内的流通;第五,在京津冀区域,产业仍旧处于同质竞争的状态,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产业规模经济和城市规模经济难以形成,使京津冀在建立高效率、对接性强的产业链条和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时,会遇到很多障碍,例如转移成本高、关联问题多等。

(二)各省市政府间缺乏有效协调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京津冀混合所有制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京津冀混合所有制一体化的有序推动依赖于各省市政府间的合作,但是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京津冀三个省级行政区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决定了京津冀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上的差异,京津冀三省的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而政府出于本地政绩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考量,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有些地方政府仍旧停留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误区,并未以区域利益最大化为基点进行决策。同时,某些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未来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区域内的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竞争力,而区域内的产业聚集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势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虽然京津冀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暨协同发展交流研讨座谈会召开,对于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使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有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和正确的领导,但是由于京津冀地区长期存在的差异性引发了诸多权利冲突,而且利益协调机制没有充分建立,各地政府在利益分配上还存在诸多矛盾。同时,京津冀地区传统的重化工业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逐渐显露,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京津冀三省尤其是京津加剧了对资源的争夺及环保责任分担上的矛盾。

(三)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京津冀各地区以相对独立发展为主,各自为政,由于社会历史、自然条件、市场与资源环境、政府体制政策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京津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京津冀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技术落差,产业结构存在明显梯度差异,京津两市的综合实力较强,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两极”,而河北实力较弱,与京津形成明显对比。在京津冀经济圈,京津作为区域经济中心,没有充分发揮龙头作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有限,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京津周边仍存在的“环京津贫困带”,另外,在京津冀区域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京津冀各省市合作的进展,区域内难以形成有效地产业协作,而河北又与京津之间的产业断崖情况比较严重,难以承接来自京津产业的转移,不利于京津冀混合所有制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及对策

集聚优势资源,促进京津冀地区统一市场的建立,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混合所有制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图1所示,一体化发展应当集聚北京的高新产业资源,充分发挥天津的外贸港口优势,与河北省形成能源技术互补,产生单个区域所无法实现的协同效益,加快产业链式的融合发展。以产业链构建三地间长效合作途径,通过跨区域的联合开发模式,共建高新科技园区,攻关技术难点,打造以高新科技为主的竞争型产业链,逐步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服务中心,带动多领域取得突破。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间的长期对话与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从而为产业化市场提供统一的标准。整个设计的过程,是优化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过程,是混合所有制一体化发展的必备基础。具体而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国有及非国有资本有机融合。持续鼓励、支持、扶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中。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同时,加快民营企业的“二次创新”、加大“二次创业”力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强调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推进区域要素市场的建立。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承接大型一体化项目的国有企业,需要吸引社会资本、港澳台商、外商企业参与直接投资一体化建设项目,通过其资金、管理模式、技术的优势来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在区域经济中形成示范效应,鼓励更多非国有资本参与。

第二,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一个统一、有序、公平的区域性市场,培育地区性市场经济,消除资本流动的市场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不同资本配置效率;打破地区封锁壁垒,清除各种由于行政权力产生的歧视性政策和法规,完善法律保护机制;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扶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中去,政府适当放开功能性、垄断型项目,放开石油、燃气、电力、铁路、轨道交通、水务、电信、资源开发等领域,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明确不同类型企业定位,使社会各类资本与国有资本进行合理对接,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建立健全人才数据库和技术创新机制,创造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吸引港澳台、外资参与公共事业投资,从而进一步加深企业间、政企间务实合作,优化京津冀企业所有制结构。

第三,完善政府间经济治理模式,构建长效协调的合作机制。各地区要加深对混合所有制的认识,促进具体制度保障的建立健全,确保基于政治协调和经济调控的顶层设计进一步落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地方政府应着手针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纲领性文件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加强“政府间对话”,对“政府间对话”未能解决的争议可以交由“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处置。

参考文献:

1.薛继亮.资源依赖、混合所有制和资源型产业转型[J].产业经济研究,2015(3)

2.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J].金融评论,2014(5)

3.崔冬初,宋之杰.京津冀區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5)

4.陈俊龙,李衍.交易成本与东北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分析—兼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方向[J].国有经济评论,2014(2)

5.周密.提高京津冀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6(9)

6.程承坪,刘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J].学习与实践,2015(4)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司法合作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