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研究

2016-03-31周勇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济后果上市公司

周勇

内容摘要: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作为管理层对财务数据进行影响的重要手段,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经济后果,尤其是管理者依靠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会计造假,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秩序、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以及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本文围绕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通过分析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会计造假的案例,介绍了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以及影响等,并分析了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政策选择 经济后果

引言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尽管在形式上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处理中的一种技术性问题,但是究其本质来看,会计政策选择本身带有明显的政治经济博弈。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则是指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等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会进一步影响到上市公司管理者、投资者、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管理决策,进而对整個经济秩序和市场环境产生影响。本质上讲,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并不是单纯的会计处理技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同会导致最终的会计信息也会有所区别,并进一步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使一部分人获益的同时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一些上市公司管理者会使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手段,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修饰和掩盖,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使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也就为上市公司不同的利益群体争取自身政治经济利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和可能性。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

正是由于上市公司会计选择带有经济后果,因此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一般来讲,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不过在实践中并不仅仅由管理者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而是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博弈的综合选择。具体来讲,上市公司实施会计政策选择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目的:

一是管理者报酬。当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薪酬管理上都跟企业的经营效益相关联。而企业的经营成果一般都是依靠财务数据和会计报表来进行反映,因此管理者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动机。而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薪酬可以采用会计政策选择的手段来对报表进行粉饰,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益,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管理者依靠会计政策选择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管理身份,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是避免受到惩罚。按照我国证券相关规定,假如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经营业绩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等相关的异常情况,上市公司将会受到ST处理,这既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声誉,同时也会对公司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遭受损害,与此同时,对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摘牌意味着最为严厉的惩罚。正是基于此,为了确保公司上市资格,不少上市公司管理者就会出于避免惩罚的目的,对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进行选择,甚至于违法违规进行会计处理。就管理实践来看,不少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规避连续三年亏损,常常会采用在一个集中的年度提前对费用和损失进行确认或者对收入进行延期确认的会计政策,进而避免上市公司某一会计年度巨额亏损的局面发生,减轻后续年度的经营压力。

三是股利分红。投资者进行投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获得投资收益,即股利。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股利分派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跟上市公司年度会计利润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吸引或者挽留投资者,具有动机来依靠会计政策选择调增年度经营利润,以此来增加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为了能够满足上市公司股东的投资偏好,不少上市公司管理者会进行现金股利的分派。而当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不足以支付相应的现金股利时,管理者就很可能依靠会计政策选择增加盈利,进而满足公司股东的股利支付需求。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变更财务数据案例分析

一是深方大集团依靠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会计数据造假。依据深方大集团的财务公告可以发现,在2001年以及之前年度深方大集团共涉及虚增企业利润2.99亿元。早在2004年8月份,深方大集团就在公告中初次披露了自查所发现的一系列财务问题。在2003年度,由于深方大集团下属企业在财务处理中存在着部分原始凭证不真实的问题,使得深方大集团整体财务处理真实性受到影响,致使企业当年虚增企业净利润近800万元。而在2004年10月份深方大集团披露的第二次自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深方大集团因为会计处理不真实以及原始凭证不真实等情况造成企业集团一系列重大会计差错,如在2001之前年度企业共少计提了资产坏账准备6940万元,与此同时企业多计利润4000多万元,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共虚增企业净利润达到1.49亿元;同时,企业集团在2001年依靠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等会计政策选择途径造成企业集团当前净利润虚增1.5亿元。

仅仅上述这两项会计政策选择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使得企业当年虚增利润2.99亿元。可以发现,深方大集团进行自身利润虚增的手段主要是会计政策选择,这其中包括延长企业固定资产的摊销年限、对企业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进行变更、虚构采购事项、虚构应收账款回收事项以及虚增利润等。上述手段中改变企业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产生的经济影响最大、最明显。并且从2003年起,深方大对于自身应收账款中账期超过三年的部分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比例进行了调整,从原先的100%转变为50%,这就导致了深方大集团的年度净利润增加了1290万元;同时,深方大集团对于企业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上也进行了调整,从原先的20年转变为35年到40年,这就导致了深方大集团的净利润增加了357万元;不仅如此,深方大集团在自身土地使用权摊销方法上也对年限进行了变更,从原先的30年变更为50年,这也导致集团的净利润增加了21万元。正是由于坏账计提方式的转变上使得集团2001以前年度的净利润虚增了7000万元,2001年虚增9300万元,2002年虚增3300万元。

二是东方电子依靠成本费用化以及成本费用资本化来进行财务数据造假。早在2003年4月份,东方电子集团对本公司2002年的年报以及2003年的第一季报进行了公布,通过东方电子的年报可以发现,东方电子集团在2002年的营业收入为3.79亿元,与东方电子集团2001年的营业收入7.26亿元相比较,营业收入降低了48%,巨亏2.84亿元,东方电子的净资产收益为-135%,同时东方电子集团的股东权益也从4.93亿元下降为2.11亿元。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东方电子集团在2003年第一个季度则显示出该集团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实现微利245万元。

除此之外,从东方电子的期间费用来分析,该集团在2002年度在前三个季度基本上都是维持在5000万元左右,而在第四季度则突然提高到了14000多万元,这正是由于东方电子集团剔除掉了不提的减值准备造成的结果。同时集团在2003年的第一季度,公司的期間费用则是剩下了3296万元,这一期间费用跟2002年度的前三季度相比较减少了大概1000多万元。第一季度之所以扭亏了营业利润的128万元亏损,基本上都是依靠东方电子集团250万元的补贴发挥的作用。在2003年度的第一季度东方电子集团财务报表显示其取得250万元的补贴收入,而公司在2002年则仅仅收到了425万元的补贴收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东方电子集团正是在财务处理中使用了推迟收入确认、提前费用确认、提前成本确认以及对于集团收入进行选择性确认等操作手法对集团2002年度以及2003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操纵,这也是东方电子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对自身财务信息进行修饰的经过和反映。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对股票市场运行的影响

股票市场是社会融资制度进行演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原有的财政职能的合理补充。健康有效的股票市场不仅仅可以提升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市场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使得社会资金从使用效率比较低的部门向使用效率比较高的部门流动,降低资金收益的不确定性,也会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来讲,其核心问题就是资金的流向以及价格信号是否具有准确性。股市要想对上市公司未来的经济价值做出准确判断,基本条件就是公司的股票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出上市公司的效益情况。

不过在实际股市中可以发现,常常存在着上市公司股价指数的上涨率和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股市的股价指上涨反而分红的公司比例却下降。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率也会跟整个股市的指数上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尽管上市公司业绩差但指数却在走高;市场的市盈率高,股市投资者获利机会却越来越少。

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滥用会计政策,对相关的财务会计数据进行任意操纵,很可能就会导致股市这一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资源优化功能受到制约和限制,效益和效率弱化。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会导致股票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映能力严重缺失,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不能够准确反映出市场的基本信息,市场融资效率低下。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真实以及各个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都会使得股市投资者被迫付出额外的成本,使得股市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逐渐演变为投机行为,进而进一步扭曲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在降低社会资本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会导致上市公司质量下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上市公司在经营环境以及融资便利性上都会明显好于非上市公司,但是也应当注意到,上市公司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效率优势,相比较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有时反而更小。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在管理实践中,对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相关会计财务报表和信息,社会公众的信赖程度还比较低,只有少数人认为上市公司所发布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而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可靠性都持有否定意见。企业的市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股利的信心以及对于其他相关投资者的信任,而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两种信任造成影响。所以上市公司管理者在财务管理中滥用会计政策对财务数据进行变更,势必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但是实际的业绩却会大大相反,使用信用作为代价会违反信用原则,这样不仅会使得公司财务混乱,同时也会对诚信这一资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进而对于市场的经济秩序产生负面作用。

需要明确的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企业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都是企业的信用,假如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缺失诚信和信用,不仅企业自身难以维系,也会对市场经济秩序乃至市场本身造成比较大的损害。假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经营中采用了一些不诚信手段,致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势必会对国家的财政税收造成影响,不仅会导致国家经济指标不真实,同时也会因此导致国家相关经济政策跟实际不相符合,进而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以及有效调控,对于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伤害,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在危害国家及社会公众经济权益的同时,加剧社会经济的信用危机。

参考文献:

1.温琳.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D].中国海洋大学,2006

2.周杨坡.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王倩.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4.曹志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经济后果上市公司
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审计文献综述
对我国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的研究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