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与影响

2016-03-31杨德霞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中华

杨德霞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与影响

杨德霞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文化和语言二者相辅相成,但仍然存在一定相互制约的关系。据此特点也决定了我国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应重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两个方面,均应为提升学生汉语交际水平服务,也能为我国传统文化扩大世界影响力打下基础。本文以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与影响,如何利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开展文化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良好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华传统茶文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教学;传播

时至今日,我国国富民强,经济水平增长举世瞩目。在此大环境下,对外汉语显然于世界而言炙手可热,尤其在邻邦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表现的十分活跃。比如,韩国对我国汉语需求比较强烈,其国内教育也将汉语普及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很多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笔者在切身教学中能够体会到,仅依靠老师的课堂讲授汉语知识不能让学生提起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倘若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更丰富化,增加汉语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效率。从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学生良好运用汉语实现跨文化交际。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文化因素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文,笔者将中华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令其快速传播,让其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积极影响。

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茶艺是中华传统茶文化的一个方面。茶艺的形式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它结合艺术形式与茶文化共融形成,如今已经将茶艺文化扩展到文化领域,它是一种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茶艺的精神境界在于充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文明知礼,对宾客的要求极为严格。作为饮茶的客人,通过饮茶和观赏茶艺表演让茶精神去约束自己,让自己能够获取茶具有的精神品质。作为服务茶客的茶艺表演者,应该懂得如何是待客之道,服务的规范性直接与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紧密联系。因此,茶艺可谓是一项要求苛刻的技术项目,作为茶客观赏茶艺表演是一种至上的享受过程。

茶文化可以令人在个人行为气质方面卓有提升,特别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文明知礼非常重要。本文讨论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与影响,首先应该强调通过融合茶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历史,通过学习茶文化懂得如何为人、如何处世。茶文化盛行于世,大学生通过茶文化教学一定具有利好。那么,具有哪些利好呢?第一:促进平和的心态。饮茶讲究恬静的氛围,从事方面更为从容。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首先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给人以处事不惊的印象是极好的;第二:顺其自然,知足常乐。茶道一贯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遵照自然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对事不急躁,不好大喜功,只做适合自己的事情;第三:放弃该放弃的,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淡而处之,舍得放弃,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第四:做事严谨细致。茶的冲泡,讲究的是细节。温度,时间,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均需要细心准备,小心操作。任何老板都会喜欢细心,执行力强的部下;第五:文明知礼。通常,饮茶缺不了人际互动环节,人与人之间的礼数不可逾越,长此以往,必然养成文明知礼的品性;第六:重用和谐的处世之道。得茶道多者,很少直接评价一种茶的差或好,多会客观地讲述一款茶的特点。茶有相对的优劣之分,但人的喜好不一,多分析,少下结论为宜。以上为中华传统茶文化中茶艺形式所能展现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无疑更能促进文化交际,让学生可以通过此种教学形式更多地去了解异国文化。下面,便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以不同方式一一阐述。

1.1随堂渗透法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将中华传统茶文化融入是每个学校和老师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宜适时地“见缝插针”地导入中华传统茶文化。比如,扩展讲解与人打招呼可对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传统茶文化所蕴含的互敬互爱、文明知礼。另外,语言文化有强弱之分,不同语言文化的“借词”策略不尽相同。拥有强势地位的语言文化多以“归化为先”为主,而弱势语言文化则以“异化更新”为先。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化相对较弱势,其英语文化中引入茶词汇便以“异化更新”的方式实现。然而,时过境迁,很多通过音译法翻译的茶词汇已经趋于消逝,并逐步以其他翻译词汇替代。比如,功夫茶(congou,音译词)。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李小龙执演的中国功夫影片于西方广为流行开始,功夫(Kongfu)一词正式被录入英语辞典,功夫茶的译名“congou”也随之更名为“Kongfutea”。较之音译的“congou”,“Kongfutea”则是一种归化词汇。这些与中国茶相关的词汇也应让学生熟悉和掌握。

1.2文化专题展示

在以不影响教学课程安排的前提下,灵活选用某个时间段为学生做文化专题展示活动。由老师来选择具体的茶文化内容,也可另辟蹊径选用与之相关的其他茶艺形式,构成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资料并予以展示。我们知道,中韩两国国民都有饮茶的习惯,但饮茶的方式有所不同。韩国茶文化是继承了前王时代新罗茶的传统,深受中国宋代茶文化的影响,以此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茶风。对比两国的饮茶文化便可发现,高丽年代韩国的茶饮便与我国唐代煎茶法相类似,郑梦周《石鼎煎茶》诗表明,在石鼎中煮水煎茶,当属唐代陆羽式煎茶法。而到了高丽中后期,又沿用了我国两宋时期的点茶法,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宋朝使者徐兢一行访问了高丽,徐后来着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图已佚失,惟文流传,其《茶俎》条记:“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乌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由此可见,中华传统茶文化不管是精神内涵还是形式外延均较为宽泛,虽以茶道为文化核心,但显然其应为中华传统茶文化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他内容还应涉及茶文学、茶艺书、民俗茶文化和茶馆文化等。

2 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中华传统茶文化在中国哲学方面染指甚多,主要在儒释道三家思想方面对传统茶文化及精神发挥具有积极作用。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儒道互补”,儒家思想的作用体现于社会人伦,而道家思想的影响则更多体现于文化艺术。道家思想在乎于追求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与人性淳朴、率真直接联系。这一点,在邻邦韩日茶文化中则迥然不同,韩日茶道更多注重于形式与礼仪,似乎无法摆脱礼法的拘束,不能任运自在和率性而为。中国茶道的精神内在主要来自于茶圣陆羽《茶经》的“俭”和释皎然的“全真”,中经裴汶、赵佶,至朱权而集大成。中国茶道精神可概括为清、和、静、真、俭、淡,这些是中华传统茶文化的精髓所在,将其融入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无疑影响颇大。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

2.1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一部分,茶艺文化发展跟随中国茶历史源远流长,且从始至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至今在亚洲文化宝典里仍然占据很高的地位。茶艺教学暗合儒释道三家哲学理念,并不缺少应有的中华美德。茶艺教学结合传统哲学思想、美学理论与伦理学,涵盖学科门类繁多,不乏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代师生势必成为继承与发扬的集大成者,通过茶艺教学为大学生传输中国传统文化可谓顺理成章!

2.4有助于学生知礼性格的塑造

知礼的性格是做人最为高尚的一种。孔子也曾说过:“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精华的一部分内容,茶艺文化则是反映东方教化思想的最直接体现。中国素以礼让为先,自古便被奉为礼仪之邦。茶艺活动最为注重待人接物的礼仪形式,正如:“客人来了先问好,净手烫杯把茶泡。泡茶之礼有门道,水满七成最为妙。凤凰点头三鞠躬,动作连贯手灵巧。双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礼貌。”茶艺教学则为大学生展现这种文明知礼的思想传授,寓含人情、教养和礼遇。庄晚芳又言:“茶艺是通过一种饮茶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因此,茶艺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通过茶艺教学教化明伦,让新一代大学生通过茶艺教学塑造知礼性格。

2.6有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历练

中国茶文化素有“和、敬、融、理、伦、性”六方面的涵义,对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十分到位,最为关键的是讲究国人为人处世要和谐、要团结、要敬人。茶艺教学可以一些沉溺网络虚拟世界的大学生拉回到现实课堂中,鼓励他们积极与人交往。通过茶艺教学利用实践课程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茶文化,让他们产生共同的兴趣爱好,积极增进同学的感情交流,这一方面正是茶艺教学有助于锻炼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今后毕业走进社会打下处世基础。

3 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反映国人精神本质的精粹,内涵是人与动物精神层面上最大的区别之一。茶艺教学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学相结合,可以通过物质表象深层挖掘精神内涵。二十一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水平增长与社会科技水平提升,国民生活不再仅限于解决衣食住行,精神追求则成为受到国人热捧的东西,国家教育机构也对此方面的问题予以关注。

[1]韩晓静.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J].黑河学刊,2015(12):18-20.

[2]刘静.《茶经》的译介与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价值[J].福建茶叶,2016(3):374-375.

[3]苏卉.对外基础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67-68.

[4]姜怡,姜欣,包纯睿等.《茶经》与《续茶经》的模因母本效应与对外传播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9-124.

[5]梁月荣,杜颖颖,董俊杰.杭州茶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贡献[J].茶叶,2015(4):252-253.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触摸式文化传承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YB15021。

杨德霞(197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中华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