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小说中的茶研究

2016-03-31王志强仰恩大学军事理论教研部福建泉州362014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周树人饮茶文人

王志强(仰恩大学军事理论教研部,福建泉州362014)



鲁迅小说中的茶研究

王志强
(仰恩大学军事理论教研部,福建泉州362014)

摘要:在中国命运多舛的20世纪30年代,经历过五四时期的文人思想和文风出现了差异。鲁迅的《喝茶》发轫于生活与时事,但论述时则突见机锋,对不合时宜的“清福”和“寄沉痛于幽闲”等进行了针砭时弊的评说。本文就对茶进行概述,并对鲁迅生平之茶事茶文进行探究,从鲁迅小说《喝茶》入手,深度探索鲁迅小说中的茶的意蕴。

关键词:鲁迅;小说;茶

1 茶概述

茶,每个人都有所知晓,也基本上都有所品饮,但是对于“茶”的起源究竟在何方,发源于何时,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事实上,在古代,“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不同的人对于“茶”都会有不同的称谓。茶在最开始时候的用途是当作药品来用,之后人们不断深入认识了茶,在日常生活中也将茶当作了普通的饮品。读书人总的饮茶之风气和晋代的清谈之风之间有着颇为紧密的联系,从魏晋时期开始,国家不安定,经常发生战乱,这些文人们尽管饱读诗书,但是空有一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于是清谈之风便渐渐兴盛了起来。清谈之风,顾名思义,就是几个趣味相投的好友聚集在一起,大家谈论国家大事以及个人的志向,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出了清谈家。这些清谈家用茶当作助兴的饮品,坐而论道,并分析事情的是非道理。《世说新语》中记载到:“清谈家王檬先生爱好饮茶,每每有人作客,必定以茶待之。《中国风俗史》中大致将魏晋时期的清谈之风分为四个阶段,认为前两个阶段的清谈家爱好饮酒,他们基本上以眼瘾来助兴,借助杯中的酒来抒发自身的情怀,而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典型的嗜酒狂放之人。而后两个阶段的清谈家则喜好饮茶,认为只要有茶做伴,就能够长期保持思维的活跃,他们认为饮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他们时刻离不开茶,因此能够体会到饮茶诸多好处,这样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茶人。

2 鲁迅之茶事与茶文

2.1三两茶事

我国的文人们对于茶有着一种别致的情结,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将喝茶带来的感悟转化成为多姿多彩的文字,究竟能够精彩到何种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文人自身所具备的文学修养,第二则是他们在品茶的过程中用何种思想境界得“道”。鲁迅先生对于饮茶的嗜好养成,其原因可能是家庭的饮食习惯。周作人先生的《鲁迅的故家·茶水》这样记载到:

即便是在同一城里或者乡镇,每家每户的饮食方式以及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各县之间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就以兴房旧为例,一边早起煮饭,一边烧水泡茶,因此,在吃早饭以前就有茶水能够饮用,但是如果在安桥头的鲁家作客的话,恐怕就没那么方便,因为在那里没有早茶可以饮用,基本上是在煮过早饭以后才能够烧水泡茶的。在家里的大茶几上面放置一把大锡壶,用棉套套上,再用草屯着,这样就可以保持它的温度,分为早中晚三次倒满,此外再冲一闷碗的浓茶汁,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着来吃。

在上面的一段文字中,我们从“浓茶汁”以及到外婆家作客感觉“不太方便”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兄弟二人自幼时便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茶事更是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以及平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在他本人的日记中经常提到,但是在他所写文章中却很少提及。我们暂且看看他生活时间较长的北京以及上海两处的情况。许广平先生的记述是较为详细的:

先生是经常饮茶的,并且一定要是清茶。在北京的时候,他单独用一只有盖的旧式茶杯,每每饮过一次便再泡一次,味道十分浓厚,在我们看来甚至有一些苦涩,还能够再泡一次。移居上海之后,就改用小壶来泡茶。可是这样茶的香气便很难久存,过了不久香气便会散发,只要工作不是非常繁忙,没有时间来细细品味茶的时候,他基本上会要求另外换一个壶。如果有新茶到的时候,正是恰当的时候,他就一边称赏,一遍劝我也喝一杯,所以我也渐渐学会喝浓茶了。(《欣慰的纪念·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

2.2几段茶文

鲁迅先生和齐寿山先生合作翻译的《小约翰》,是在一九二六年的七月至八月间,前后共持续了一个多月,这段时间里,鲁迅先生基本上每天中午吃过饭后都要来到公园的茶室展开自己的工作,直至完成每天的工作为止。周树人先生也曾在三十年代与日本的朋友内山万造一起展开一项活动,就是在上海的一个书店门口开设一个茶桶,其作用就是给来往的行人供应免费的茶水,周树人先生曾在一九三五年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将茶叶囊交给朋友友山先生,用作给行人提供茶水之用。(“施茶”这在周树人先生故乡就是一种施加仁义的行为),有关周树人先生的茶室,在文章《关于鲁迅三数事》中同样有非常明确的描述。

显而易见的是,茶已经非常完美地与周树人先生的日常生活非常完美的结合了,在他本人的日记中也会经常提到一些关于喝茶以及购买茶叶的事情。在自己的文章《喝茶》中的文章一开始,就从平常生活里的细微小事中引出了有关的感受:

某公司的茶叶又降价了,去买了二两上等茶叶,每两花费二角。首先用开水泡上一壶,为了保持其温度,就用棉袄包裹起来,却没有想到仔细品味起来,味道竟然跟我一贯喝的粗茶所差无几,颜色也是比较浓浊的。我意识到自己是错的,喝好的茶是需要用碗的,于是便换了碗盖。果不其然,用碗盖泡过的茶。色泽清新而味道甘甜,一股清香中夹杂着些许苦涩,的确是好的茶叶。但是这是需要在静坐无为的时候才能享用的。在那时候我正在写《吃教》的过程中,过来饮上一壶,那种滋味竟然又在不自觉中滑过,跟喝粗茶的感觉一模一样。

鲁迅先生对于茶事的描述,既是感情细腻,又是颇有文采,读起来给人一股质朴爽然之感。

3 鲁迅之《喝茶》意蕴

“文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哲学是文人思考的最高级的形式。”当茶已经被文人们当作平常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必备物品时候,茶中就不可避免的夹杂着文人们关于理想或者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想。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文人都会以自己所持的独特价值观在喝茶这一行为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境界。

鲁迅的文章《喝茶》中,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工作相照应,并且将其提升到文化以及哲理的层次。鲁迅先生对于许多文体都是十分精通的,经常用其独特的笔法,朴实而不失意境的文字,非常巧妙的寄托本人的思想观点。“有好茶来喝,学会品味好茶,这自然是一种清福,但是要想享受到这一种清福,必备的第一点就是功夫,然后就是不断练习之后的特殊感觉”这是鲁迅先生关于赞美喝茶感受的文章,非常经典,读起来让人感觉十分舒适,同时又体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于人生所持的独立态度,被人们所深深喜爱。鲁迅先生所写的杂文很明显是以平常百姓的平常生活中的点滴作为出发点,其“观察视角十分独到,且颇具穿透力,语言也是尖锐泼辣,直抒胸臆,文笔绝不拖泥带水,对于比喻手法的运用更是十分娴熟,”其达到的高度基本上是没有人可以企及的,他所写的文章《喝茶》就是如此,无论是文学的“进取性”还是“唯美”来说,二者都是兼备的。“喝茶”这一话题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文人们也经常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深入剖析鲁迅先生所描写的“喝茶”却是别具特色的。

当我们深入分析《喝茶》之后,就能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作者对于喝茶好处做出简短描述后,并没有过多的表现自己在喝茶过程中的切身感受,而是直奔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过分的讲求喝好的茶以及享受“清福”是不恰当的。在文章不断展开的同时,作者自身的意图也表现的更加明显,《喝茶》这篇文章的意图并不是对于喝茶的唯美方式表示赞赏,其主要目的是对于国家处于危难时候沉浸于喝茶享受的“饮茶”者麻木不仁的批判。在这篇文章中的结尾提到:“感觉的灵敏以及细腻,相对于麻木,这很明显是能够看作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倘若没有一些关联,甚至是起着阻碍的作用,那很明显这就是在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自安详,这一点一定要进行更正,我们将那些成天享受喝茶带来“清福”的文人和成天辛勤劳作的贫苦大众作比较,我们就很明显地看出,是后者才能生存更久。喝过茶,也望过秋天,我便在心中想起:就算不识好茶,没有秋思,也就算了”鲁迅先生的提到“喝茶”蕴含的内涵以及用意就是,希望那些喝茶的文人们是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言担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那些饮茶文人,切忌乱用所谓的“练就出的特殊感觉”而在饮茶的清福之中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不然就是真正的“病态”。通过这样的比价,我们就更能够了解文章的主旨了,作者是借助喝茶观的现实情况以及认识论的差别,谈论到国家危难之时,作为中国人应当具有的责任感,这样更加突显出这篇文章的思想性以及针对性。

4 结语

“文人茶文化相比较于其他形式的茶文化,其突出的特点便是精理,灵性等。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多的需要文人作为其载体,他们相比较于所有的其他一类的人,对于知识文化和思想精神的把握都是更加深入以及丰富的,因此文人茶文化的艺术化特色同样突显......我国茶文化的最高境界。鲁迅先生在点到为止的谈茶论道中,娴熟的运用“批判的武器”,把文学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黄志根,项品辉.论鲁迅等“喝茶”思想及其茶文化意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110-117.

[2]王同坤,鲁迅,周作人.茶本无意人却有情——读鲁迅、周作人的同题散文《喝茶》[J].名作欣赏,1995,01:77-80.

[3]蔡京玲.鲁迅的“茶外之茶”[J].文学教育(下),2012,01:14.

[4]彭忠富.鲁迅茶事[J].湖北档案,2012,01:41.

[5]何松.鲁迅先生与茶[J].茶博览,2015,10:49.

[6]孟祥海.鲁迅的茶趣[J].文史博览,2010,08:43.

[7]邢平.鲁迅与茶[J].农业考古,1993,02:133.

作者简介:王志强(1976-),男,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等。

猜你喜欢

周树人饮茶文人
文人与酒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鲁迅31岁才谋得一个铁饭碗
文人吃蛙
刘西洁作品
文人与石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四季饮茶与健康
1918年的“中国好声音”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