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谱》翻译实践互文性问题解决策略

2016-03-31高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高颖(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茶谱》翻译实践互文性问题解决策略

高颖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文学典籍的英译作为一项相对系统化的活动,同时也是我国进行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虽然国内外的翻译人员在有关我国茶学典籍方面的作品已经进行过长期的翻译工作,但关于茶文化的作品翻译仍然颇受关注。在这其中以《茶谱》的翻译现象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受文化观念以及地位的影响,使其对于茶典籍其他作品的翻译能够提供较为有效的借鉴与参考作用。然而在英译工作中,其最大的障碍往往是由互文关联带来,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必须要将互文的理论作为翻译的切入点,依照典籍所出现的上下文位置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茶谱》当中关于互文的关系进行具体的翻译。

关键词:《茶谱》;互文性翻译;翻译策略

1 互文的理论概述

翻译中的互文是指文本之间所存在的互指性以及互涉性,通过借助其它文章或者是典故中的某句某事,实现对本文内涵上的影响。多会在作品中套用前人的文本或者是将文中的文本进行意义的转换,在阅读时往往会包涵其他作品的文本。在该理论中依据其范围将互文进行划分,其中有作品自身范围的内互文,与作品无内在联系的外互文和与作品本身其对立衬托作用的反互文三类。当然也可将互文中出现的长文本视作宏观性互文,将涉及到字与词这类些微互文视作微观性互文。而翻译则是需要将原文内容进行全面深化的了解,并将其进行语言上的转化以实现其思想传播。通过阅读以加深对于翻译作品的理解,并将理解作为翻译活动开展的基础。西方的典籍往往会从古代的罗马以及希腊名著中进行互文,当然也包括《圣经》。而中国的典籍中则会以诗经汉赋以及唐诗宋词等进行互文。因此,识别文学典籍当中所涉及到的互文对于理解作者思路以及作品主题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由于翻译的本质在于跨越语种以及文化背景进行文化传播,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应当尽量保持作品原有的内涵以及寓意,对于原文中所出现的互文也应当尽量有所体现。然而中西方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互文翻译时往往会有较大的困难。

2 茶学典籍作品的互文内涵

茶学典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茶文化方面的历史专著,其传承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茶经》在唐代问世以来,便标志着茶文化在中国的建立,之后则是在历史的沿革中不断出现更多的茶学典籍,使得茶文化获得了更好的丰富与发展。纵观我国的茶学专著可知,在这其中不乏各类互文事例,这种现象通常会出现在作品的立意方面以体现文章的主旨,也有部分的细节之处会以典故进行隐喻,在互文的形式上既有直接引用的也有采用隐喻的,往往会由作者的风格以及作品的主体内容所决定。正是由于在茶学典籍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互文现象,因此在进行茶典的翻译时应当理清原文中的互文内涵以及用意。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要具备强大的互文识别能力,对于茶典当中所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互文表达方式诸如微观互文、典故隐喻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互文用法等,应当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从而实现终于原作的翻译。其次则是要对作品中的互文关系进行正确的判断,并在翻译理论原则和目的的指导之下,通过不同的翻译形式进行翻译,对于能够真实还原的内容则应尽量做到还原,而对于难以还原的内容则应当淡化,抑或者是在符合上下文连贯的原则上进行选择性替代,并避免与文章的主旨相违背。

3 关于《茶谱》当中的互文探讨以及翻译策略

3.1《茶谱》互文中的引用

引用通常也被称之为援引和借用,这一方法在互文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互文中所涉及到的引用通常是为了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以体现作者的表达目标所进行的。在《茶谱》当中所涉及到的引用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的引用、茶具的引用以及茶名茶种的引用等。在我国的茶典中,互文通常具有母本的特点,在内容上多会出现与茶有一定相关性的词汇,而这也是我国的茶文化所独有的特征,使得外语翻译中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表达。通过对《茶谱》的互文引用特点以及方式进行,在翻译时应当参照《茶经》以及其他经典茶典的译本,将英译同茶典之间建立起全新的互文关系以帮助理解互文信息,并借助音译和直译等多种方式进行语句内涵的全面表达。以茶名为例,茶、荈、茗、槚、蔎等几种均属于对茶的不同叫法,早为荼晚为茗。荈与茗则是针对一些采摘的时间相对较晚的粗茶和茶叶而言,而蔎则是荼字在川蜀地区的方言。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可以通过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从而做到对于原文信息直观有效地保留。

3.2关于《茶谱》互文中的用典

用典作为互文中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互文中也经常出现。典故本身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与文学故事的传承。在《茶谱》的绪论中主要包含茶的用途、茶的制作与存储、品茶以及茶宴等多种形式。此例句源自于绪论最后一部分,运用卢仝、苏轼的典故。卢仝是唐代诗人、喜欢喝茶,以“七碗茶”来阐述与世无争、超脱达观的意境。宋代诗人苏轼有“且尽卢仝七碗茶”之句。在进行该段的翻译时由于其中卢仝与苏轼两人诗句所构成的互文使得翻译较为困难,加之中国古诗本身所具有的翻译难度,使得整体的翻译较为困难。如果一味的选择直译则会导致读者阅读上的困难,对于原文中关于茶的意境以及典故所要表达的含义均无法向读者做到有效的传达,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应当采用大量的文外注释与直译结合的方式完成该段的翻译,从而使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注释更好地领会到原文的内涵。

3.3关于《茶谱》互文中的杂糅

在进行诗歌作品的创作时通常会出现相当多的互文杂糅情况出现,以彰显过去与现在的文化交融。同样的在《茶谱》的创作过程也会借助糅杂的方式以凸显互文在各个章节的位置。在朱权的《茶谱》中所描述的饮茶者则是一副穿着草鞋、戴鹤麾的老者形象。在这其中,菊与鹤均是华夏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高雅与脱俗的典型代表,文人骚客多以菊、鹤作为其精神的象征借以抒发其志向。这种颇具代表性的杂糅互文在翻译时,为了能够使其中的淡然、脱俗能够有直观的体现,可以适当的在不改变原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增译,在增译时需适当的控制词汇量与表述方式。

4 关于《茶谱》翻译实践互文性问题解决策略

4.1翻译问题以及相应策略

在《茶谱》这一作品中出现多处互文内容,单以绪论部分的典故互文而言便达9处之多。而关于化用以及引用到的典籍诗词等更是数不计数,因而翻译工作较为困难。而在翻译中无论是中译英抑或者是古译今,都必须要对互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即是在进行《茶谱》的翻译工作之前应当先查阅各种文献,对《茶谱》有大致的了解,在进行注释以及意译时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人名、典籍名称等可以选择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而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诗词则可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化用,其二则是引用。在翻译引用性质的诗词时,要尽量选择同当前已有的译本进行一致翻译或是直接援引该译本。对于用典的则应选择外化与文外注释相结合的方法。通常来讲《茶谱》中所用到的典故相对较为陌生,而对于文章的理解又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选择文外注释的方式进行此类问题的解决。而对于部分流传较广且浅显易懂的典故则可以不增加注释,对原文进行保留,以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而关于杂糅互文的处理方式,应当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进行适量的增译,通过联想词汇进行互文的内涵表达。

4.2注意事项

在进行翻译时应当尊重原文属性,并保证全文的阅读通畅。在进行《茶谱》的翻译时应当在保证可读、顺畅的基础之上有选择地进行互文翻译,借助增译、淡化以及调整句子结构等多种方式进行互文翻译。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互文翻译,都应当坚持以原文作为其翻译策略选择的基础和重点,从而实现对于原文信息全面真实的传达。由于《茶谱》中的互文较为复杂,因而多数的词语在继承和引用时往往会出现在意义方面的转变。在进行翻译时应当依照不同的语境进行意义的判断,从而选择正确的互文翻译方式。最后则是要善于利用译本以及其他翻译工具,由于在《茶谱》的互文中多具有相互引用的特性,尤以专有名词最多,因此通过利用其它译本和翻译工具可以更好地将互文元素进行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翻译,对于本分译本中的互文也可以进行借鉴和参考,使互文翻译更加灵活多样。

总结

在《茶谱》中主要是对于茶道、茶具以及制作等方面具体问题的论述,是对作者以及前人智慧的融合与创新。在进行《茶谱》的翻译时必须要切实保证译文忠于原著以及阅读通畅的原则。对于所涉及到的互文内容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处理,从而更好地传达互文的内涵与寓意。翻译人员在进行《茶谱》的翻译工作时,必须要端正其态度,以严谨和慎重的心态进行翻译校对,对于文章的价值要进行探索和挖掘,并通过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以实现翻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文静.《茶谱》中的互文性特征与英译解决方案 [J].福建茶叶,2015(6):238-240.

[2]赵红辉.互文性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1):77-80.

[3]张晋峰.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解决翻译问题的不同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1-73.

[4]黄海翔.文化翻译:本质、策略与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9-105.

作者简介:高颖(1978-),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翻译学。由于我国在茶文化方面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载体又多以典籍为主,因而茶学典籍在茶文化的传承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茶学典籍作为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在进行茶文化的发扬与传播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茶文化内容丰富,相应的茶学典籍在数量方面也极为庞大,包括《茶谱》等作品在内的典籍已有千余部之多,然而关于这些作品的完整英译版本却相对较少,这与茶学典籍本身所具有的互文属性有一定的关系。所谓的互文理论即是指文学典籍通过互相引用历史典故及其作品以体现其中的内涵。在《茶谱》的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将翻译作品中涉及到的一些互文情况进行分类归纳,并对该处用典进行解析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以简洁明晰的形式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不会因此有阅读障碍。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交流展开,互文也将成今后茶文化交流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互文翻译将是茶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