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补偿理论下的《茶经》英译研究

2016-03-31井婧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外部河南郑州451191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经英译

井婧(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外部,河南 郑州 451191)



翻译补偿理论下的《茶经》英译研究

井婧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外部,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茶经》英译版本,不仅有利于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自信心,提升我国茶文化的知名度。由于“不可译现象”的存在,翻译补偿策略受到大多数译者的重视。“翻译补偿理论”是一种翻译过程中的补偿方式,“补译”就是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翻译策略。本文首先就《茶经》的内容进行说明,并就《茶经》英译对于茶文化传播的意义和翻译补偿理论对《茶经》英译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就《茶经》英译的翻译补偿策略给出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茶经》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翻译补偿理论;《茶经》;英译

就《茶经》英文译本来看,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国内译者翻译的《茶经》译文版本在目的语的语言规律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漏洞,而国外译者翻译的《茶经》则在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上存在缺陷。事实上,这正是“不可译现象”在译文中的表现,为了弥补翻译缺陷,译者应该遵照翻译补偿理论采用补译策略,力求使译文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1 《茶经》概述

《茶经》乃茶圣陆羽所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茶学专著。《茶经》分为十个章节,并对先唐和唐代时期的茶文化进行了记载,其所涉及方面十分广泛,可谓“茶叶百科全书”。茶文化历史、茶叶种植方式、茶水泡制方式、茶具选用方式、品茗之道、茶文化名人故事、产茶地等内容都被囊括其中,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阅览《茶经》,茶人可以从中习得制茶及品茗之道,同时也能够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都是大有裨益的。《茶经》的问世促进了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茶文化和茶学知识的传播,这很显然有利于民间茶叶生产方式的革新和生产规模的壮大,同时也有助于我国茶道思想的沉淀和完善。历经26个年头,《茶经》最终面世并得以广泛流传。这本茶学典籍是在我国茶文化形成阶段编写而成的,其为全国范围内饮茶之风的兴起和后世茶道思想的广泛传播埋下了“伏笔”。众所周知,华夏儿女的生活离不开茶,茶与我国社会文明水乳相融,逐渐成为我国文明的象征。作为第一本茶学专著,《茶经》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学和茶事活动的发展。《茶经》不仅对茶本身进行了记述,同时还对茶文化相关内容加以提及,比如其中曾用大量文字描述禅僧饮茶的场面,事实上茶道与佛教的精神内核有着共同之处,因而这也正是后来“禅茶一味”思想出现的基础所在。陆羽选择用文字的形式将茶文化、茶思想倾注于《茶经》之中,这事实上是后世的珍贵遗产所在,其对于我国茶文化和茶业的发展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2 翻译补偿理论对于《茶经》英译的重要性

2.1《茶经》英译对于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随着世界村概念的普及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风潮。在新世纪,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层面的建设,对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世界其他地区的茶文化发源于我国茶文化,但是我国在世界上往往被称作茶叶大国,而非“茶叶强国”。从称谓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盛唐时期,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使者纷纷来唐取经,将中国茶文化带回本国。在当时,我国茶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广,冠盖全球。然而,近现代历史跌宕起伏,茶业经济一直处于颓靡不振的尴尬发展期,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现状也令人忧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这就导致很多国人都无暇顾及宝贵的传统文化。《茶经》这部典籍是我国茶学界的巨作,其对于世界茶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茶文化,《茶经》英译工作事实上迫在眉睫。做好《茶经》英译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自信心,提升我国茶文化的知名度。

2.2翻译补偿理论对《茶经》英译的重要性

翻译补偿理论是英文“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Theory”的汉译,国外翻译家和相关研究人员曾在“不可译现象”的基础上就翻译补偿方式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进行过分析。何谓“不可译现象”?在翻译界,源语和目的语不存在完全等同的情况,因为两种语言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而文化上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到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当然,除了文化特征之外,思维差异等因素也会对“不可译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翻译界,译者所遵循的翻译原则是“信雅达”原则。但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不存在完完全全的“信”和“达”,这就需要译者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弥补可能出现的翻译损失。顾名思义,“翻译补偿理论”是一种翻译过程中的补偿方式,“补译”就是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翻译策略。为了使译入语与源语发挥同样的效果,译者应该从多方面采用补译,对翻译缺损进行补偿,从而使英语译文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相比于省译策略而言,补译策略在时下译文中更为常见。《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在语言文字上的映射,体现了国人的思想蕴含。《茶经》传递出一种东方的茶道美学,没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这种特殊的茶道文化。基于这种情况,翻译补偿理论才显得尤为重要。

3 《茶经》英译的翻译补偿策略

3.1词汇层面

《茶经》是盛唐时期的文献,因而其采用古代文言文写成,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力求严谨。《茶经》是一本茶学专著,因而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比如“四之器”中提及“风炉”、“筥”、“炭挝”、“火筴”和“交床”等器具,而“二之具”中则提及“籝”、“甑”、“贯”和“芘莉”等器具。这些与茶相关的器具是外国人所不能理解的,因而译者应该对这些专业词汇进行补译。比如说,在翻译“炭挝”时,不应直接将其译为“charcoal mallet”,因为这可能会使读者不明所以,译者应该用英文对炭挝的形状、用途和特征进行简要地说明。除此之外,译者在翻译“火筴”时,也不应该简简单单地将其翻译成“fire chopsticks”,而应该对“扁平形似剪刀”的特征和现在的称谓“火筯、火筷子”进行补译,使读者知其所以然。

3.2语音音韵层面

音韵是语言学家所研究的一个方向,其对于语言文字的意蕴传达通常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音习惯,从而导致翻译过程中语音音韵的不完全等同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译者同样可以采用补译策略。比如“二之具”章节对“棨”和“扑”这两种茶具进行描写,分别为“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和“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两句话的结构形似,上下句皆出现了“一曰”、“之”和“也”这几个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目的语押韵,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优雅性。

3.3修辞层面

中英双语的修辞不能完全等同,其实这主要也是文化背景影响的结果。《茶经》中用到许多修辞格,比喻是文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如“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和“有如霜荷者,至叶凋”这两句就用到比喻修辞格。由于思想方式的差异,中西文化的比喻喻体等都存在差异。比如成语“对牛弹琴”的对应英文形式是“cast pearls before swine”,英文表达的直译是“对着猪抛洒珍珠”。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茶经》时,如果遇到比喻修辞格,则应该找准喻体,使翻译出来的文章能够更好地被外国读者所理解。

3.4文化层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文化内容的译出对于英译工作而言倍加重要。《茶经》对我国茶文化进行描述,对我国茶文化和茶事活动等内容进行刻画,其中体现出十分明显的东方茶学哲思,同时也包含诸如茶道、茶诗在内的茶艺术形式。西方茶文化虽然发源于我国,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因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够完全将二者等同起来,而应该采用补译的方式对《茶经》中文化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比如对“神农氏遍尝百草”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使外国读者更好地懂得茶故事背后的社会背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一言以蔽之,一句话就讲述了茶的发源。译者可以对“神农氏”进行补充说明,将其译为“Shennong(Chinese:神农),also known as the Emperor of the Five Grains(五谷先帝),lived some 5,000 years ago and taught the ancient Chinese the practices of agriculture.”。这样处理之后,读者就会明白神农氏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4 结 语

综上所述,《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体现,其同时也是东方茶道思想的体现。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读者,翻译补偿理论显得尤为重要。译者应该从词汇、音韵、修辞和文化等层面对译文加以考量,从而使译文日臻完善,使译文符合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董书婷.《茶经》中的禅宗思想以及翻译补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范新.文言文词语翻译的实践报告-在忠诚原则指导下的《茶经》翻译[D].沈阳师范大学,2014.

[3]蒋佳丽,龙明慧.接受理论视角下《茶经》英译中茶文化的遗失和变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46-48.

[4]袁媛,姜欣,姜怡.图式理论观照下的茶文化翻译——《续茶经》个案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64-66.

[5]龙明慧.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茶经》英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2):98-106.

作者简介:井婧(1980-),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茶经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陆羽及其《茶经》对茶业工作及茶艺教学的启示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