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

2016-03-31盛浩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传承文化

盛浩(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浅谈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

盛浩
(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茶艺馆是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代茶艺馆的空间设计不但要有时代特征,更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及神韵,在文化传承基础上,设计出风格鲜明、独具特色的空间艺术形式。笔者主要探讨了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从而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承;文化;室内空间设计;茶艺馆

1 茶艺馆的文化功能

谈到文化,首先需要明确“文化”的定义,对文化的定义,学术界是众说纷纭。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在《原始文化》指出,文化就是涵盖了信仰、知识、道德、艺术、习俗、法律以及其它方面的习惯和能力。冯天瑜在《中华文化辞典》指出,文化是对人类价值观的一种物化形式,即人类改造社会过程中的效用价值转化为财富的过程,并且文化具有民族性、普遍性、延续性、阶级性、规律性、时代性特点。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馆是构成茶文化的重要元素,茶艺馆的发展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有力见证。茶艺馆的文化功能一方面体现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建筑、书画、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一个茶艺馆的延续其实就是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最初的饮茶,到功夫茶、茶诗、斗茶等茶文化活动的发展,是对茶文化的创新与丰富;茶艺馆定期举办的茶文化讲座,是对茶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茶室内陈设艺术品、布置书画,并在室内导入古董鉴赏、评书、杂技、戏曲等艺术形式,部分茶艺馆还定期开展吟诗词、听丝竹、观茶艺、评茶、品茶、书画展等茶文化相关交流活动,部分茶艺馆还定期举办专业的茶艺讲座、茶文化学术交流会等。老舍茶馆曾组织过一次民族艺术博览会,在该博览会上各种戏曲以及各族艺术文化均有机会在老舍茶馆展示。这次博览会除了能扩大茶艺馆的知名度,吸引顾客,同时还能起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当代茶艺馆的室内及室外空间设计多沿用了中国的传统风格,一方面,从文化角度看,是对祖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从经济角度看,茶艺馆的消费档次也有一个质的提升。

2 当代茶艺室内空间的设计思想

传统文化主要由“释”、“道”、“儒”构成,当代茶艺馆的空间设计融合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因子,从本质上说是对“释”、“道”、“儒”三家思想的物化。正是“释”、“道”、“儒”三家思想以及茶文化的综合作用,当代的茶艺馆空间设计形成了独具传统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空间形式。

2.1“人境合一”的设计思想

儒家认为“人境合一”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与道德理想,是调节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一种准则,其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及地位;道家认为“人境合一”是一种自然与人的关系,其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崇拜与尊重,追求的是回归大自然。当代茶艺馆空间的性格是高雅、飘逸、独具风情,这些性格的营造主要建立在合理把握“境”、“人”、“物”、“情”的和谐关系上。首先,“情”是对自然、茶、传统文化的崇拜之情;“物”是指茶艺馆室内空间的一切事物,这些事物的出现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且与“情”息息相关的事物;“境”是指由“物”与“情”构成的茶艺室内空间,而“人”是进到茶艺馆的顾客。茶艺馆室内空间所展现出的文化与顾客追求的价值具有对应性,这种对应性是“人境合一”的精神体现,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精神理念的所在。

2.2“气韵生动”的设计思想

“气韵生动”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命,“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事物本原美的表达方式,强调文化就是要展现出元气流畅、生生不息的韵律和节奏,“生动”是气韵的一种状态。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文化描述万物的神态之一,气韵生动就是要展现出灵动、活生的一面。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所展现出的“气韵生动”主要体现为内在的生命力、韵味和神气,“气韵生动”也是当代茶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的一种精神特征。当代茶艺馆空间设计不仅传承着祖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保持各传统文化间的气脉相连,将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顾客。

2.3“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

文质兼备出自“儒”家思想,“文质兼备”在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兼备“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茶艺馆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祖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体现;茶艺馆的“实用功能”主要是指当代茶艺馆在社会中的效用和功能,包括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儒”家认为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所体现的“美”的精神与物质属性实质就是“善”、“礼”的体现。当代茶艺馆空间设计所运用符号和语言,借助色彩、吉祥图案、形态和造型结构等,营造出“美”的空间环境,并以此影响顾客。

3 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

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是指在茶艺馆在进行空间设计过程中的界面装饰、空间组织、陈设、家具等设计中蕴含的文化。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内涵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创新,同时也给顾客营造出一种独具民族精神和韵味的饮茶环境。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对字画的传承

中国书法追求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当代茶艺馆的墙面随处可见的是书法作品,主要采用画框或卷轴装裱。“鹤”、“喜”、“福”、“禄”、“寿”等是茶艺馆经常选用的装饰文字,选择的装饰文字具有极强的美感和寓意。茶艺馆运用书法装饰重点在于将传统的灵感转化为当代茶艺馆所具有的现代韵味和气质。国画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展现了大众对社会、自然及其相关联的哲学、政治、文艺、道德、宗教等的认识。国画所强调的是“中得心源,外师造化”,讲究“创制意境,融化物我”,要求“画尽意在,意存笔先”,从而达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效果。中国画之所以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常用在装饰茶馆空间和其它空间。中国画对事物的表现手法、形象塑造和认识角度,体现了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和哲学观。中国画的内容和人的审美情趣与社会意识相联系,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画以其文化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特征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中。

3.2对吉祥图案的传承

吉祥图案主要采用抽象的手法,以寓意丰富的植物或动物为基本内容,形成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或图案,吉祥图案主要传达“喜”、“寿”、“禄”、“福”等寓意,反应的是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传统意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吉祥图案在茶艺馆的应用,主要借助瓦当、陶瓷、屏风、房梁、木罩、织物、栏杆、窗扇等物件起到装饰的目的。吉祥图案是民族的珍贵财富,在界面装饰及传达精神寓意功能上是十分重要。

3.3对建筑构件的传承

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的所有要素,主要包括墙体、屋面、房梁、柱子、栏杆、楼梯、地基、门窗等。我国的建筑文化历史悠久,从最原始的穴居发展到当今的砖墙,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体系。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对建筑构件的传承主要表现在对门窗、隔扇、罩、栏杆、瓦当、天花、梁架等的“直接运用”。所谓“直接运用”是指将原物直接应用于室内空间,从而起到装饰室内空间的作用。比如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时对隔扇的运用,在隔墙中间应用隔扇,增强了茶艺馆空间的韵味和文化气息。

3.4对传统家具的传承

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中所应用的传统家具包括床、席、椅、榻、墩、圆凳、案、桌、架格、几、衣架、屏风等。对传统家具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了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的风格特征。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选择家具时遵循“艺术性”、“实用性”原则,讲究氛围的“渲染”和文化的“对接”。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从精神角度讲属于文化性空间,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传统家具体现的是人本精神,空间塑造功能较强。在当代茶艺馆空间设计中,传统家具以其独有的优美造型和传神气质,营造出独具民族风情的文化氛围。

3.5对陈设品的传承

陈设品是空间设计灵魂的使者,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陈设品包括陶瓷、漆器、青铜器、陶器、民间绘画、风筝、中国画、书法、织物、盆景等。当代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的陈设品,传递的是传统的文化精神,体现的是传统的民族审美观。一般情况下,陈设品在茶艺馆所占的空间比较小,主要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在茶艺馆空间。组合的陈设品在茶艺馆室内空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从而表达特定的意境情感。

4 小结

茶艺馆是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代茶艺馆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当代社会和群体的消费需求,还要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代的茶艺馆室内空间设计,不仅要结合茶文化的形态和茶艺馆的空间特征,满足和适应茶文化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式,并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结合时代精神,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性需求,以创造出更长远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琼.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5,12 (1):230.

[2]谭秋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 [J].包装世界,2015,32(1):66-67+69.

[3]卞堃,陈亚南.浅谈中国结设计元素在室内软装饰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16(1):204.

[4]李斯娜.基于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2):35-36.

[5]吴韦.浅谈室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8):86.

作者简介:盛浩(1981-),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设计传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涵义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室内空间设计中现代装饰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