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视角下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态势
2016-03-30魏晓文刘志礼
魏晓文 刘志礼
[摘 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在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阶段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对象发生了一些变化,统战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工作重点有新的结构性变动。应把统战成员的政治参与意愿和渠道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治化轨道,增强统一战线的“顶层设计”,提升统一战线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凸显其民主化水平。
[关键词]中国道路;统一战线;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6)02-0030-05
鲁迅有一句经典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统一战线具有团结整合、民主协商和力量凝聚功能,这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力量支撑、制度保障和治理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开启了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这必然赋予统一战线新的要求,统一战线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一、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统一战线重要法宝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我国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等诸多领域和各界人士的爱国组织。进入新世纪,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群众基础,发挥了为中国道路求同存异、团结整合的价值功能,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功能,从而有利地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成为党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依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 广泛性和包容性的有机统一彰显统一战线为中国道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
第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集中的智力优势和联络广泛的资源优势,丰富中国道路的社会资源。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独特功能。依靠统一战线,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为执政党治国理政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资源。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国家战略意图,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了目标和方向,其制定过程就是一场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的科学谋划,是一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协商民主的生动政治实践。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参与者,民主党派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积极奔走、献计出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付出了诸多智慧和力量。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建言主题紧紧围绕“四个全面”、“五化同步”、三大国家战略等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化改革的重点难点领域,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统一战线在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统一战线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呈现了“三期叠加”的特征,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必然带来各种社会矛盾的大量增加,始终坚持统一战线能够帮助执政党从不同角度、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反映各种利益诉求和政治诉求,从而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充分反映和有效回应各种政治诉求,实现决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创造条件,可以更好地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发扬民主、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功能。
第三,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包容共济的优势,有助于改善党的执政方式。作为统一战线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根本保障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海纳百川、体谅包容的特点,和而不同、包容共济,最大限度地把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使其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提升共识、增进互信。通过拓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可以为进一步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更加坚定全国各族各界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可以发挥统一战线为中国道路求同存异、团结整合的价值功能
做好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找到最大公约数。统一战线是同与异的统一体,也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这是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社会基础和哲学依据,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石。一致性规范着团结与联合的内在本质,多样性决定了团结与联合的外在范围。归根到底,统一战线的全部工作就是增强发挥一致性的主导作用,在包容多样性的过程中实现团结与联合,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汇聚人才和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统一战线的本质在于中国共产党既能将各种社会力量团结聚集起来,又能将蕴藏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力激发出来。
强调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关键是要发挥统一战线为中国道路求同存异、团结整合的价值功能。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统一战线一致性并不会自然出现并发挥作用,有时甚至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在多样化的发展中被弱化。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方式大力倡导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把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宗教团体和海内外同胞的各种力量都汇集联合起来,形成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资源,社会多样性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有效地整合社会多样性,积极引导社会多样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对其他各种多样性,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
(三) 协调性与协商性的有机统一展现统一战线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功能
党的十八屆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1]这就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纳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范畴之中,要求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具有协调性与协商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色,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贯穿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全过程,表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统一战线的这种功能和作用还将通过妥善的具体制度安排不断得到释放与体现,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二、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对象、领域不断拓展,工作重点正在发生新的结构性变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工作领域、工作重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开创性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是新阶段发展统一战线事业的关键。
(一)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有新变化
在工作对象上,随着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对象发生了变化。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简称《条例》)从12个方面对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进行了重新归类,这12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条例》明确指明统战工作的对象为党外人士,对每个领域的边界做了更加清晰的划分,明确无党派人士的标准即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参政议政的愿望和能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二)统战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展
《条例》规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总体上包括两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是具有知识软实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具有经济硬实力的人才。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有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1.19亿,其中党外知识分子达8986万、占75%,各民主党派拥有一大批人才,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占市场主体的90%左右,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创造的新增就业超过80%~90%[2],如此大的体量和贡献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港澳台侨当中还有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家,在促进祖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中国吸引人才的优势正日益显现。从1978年到2014年底,我国留学人员回国总数超过109万人。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出现回国人数超过出国人数的历史拐点,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面对这次“归国潮”,统一战线如何树立阵地意识、积极介入、因势利导,如何团结广大留学人员为党和国家凝聚共识、汇集正能量,这对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以专业人士为主体的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增多、作用突出,这也是统战工作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三)统战工作的重点发生新的结构性变化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推进,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规模及作用正在重组和分化。党外知识分子中的某些群体,如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或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等,在各自工作岗位和行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必然成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的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社会逐渐涌现出一批新生代力量,这些新生代力量主要包括三方面人士——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年轻一代,他们将成为未来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做好这“新三种人”的工作。以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为例,据2016年 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报告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大量涌现,其对于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维护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加强对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3]。
三、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统战成员的政治参与意愿和渠道应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治化轨道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化,统一战线在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统一战线具有的政治与制度优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化解内部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国民主政治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将逐步完善,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会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扩大各社会阶层、团体参政议政的途径与空间,是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结构不断分化的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化建设,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有序政治参与,并把他们的政治意愿和要求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治化轨道。
(一)注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
在我国现阶段的统战成员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政治参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应在新常态下有新的作为、新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包括体制内参与方式,即通过各级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和参加政党等渠道参政议政,也包括体制外参与方式即通过参加各种商会、社团,以及利用网络媒体等途径发挥影响。有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参与动机具有功利性,参与规模、结构和比例局部失衡,违规人事安排时有发生,有关政策需要完善。要重点解决的是非公经济人士的有序政治参与,既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又要明确政策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健全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好政治安排的比例,避免人大、政协成为富人俱乐部。
(二)增强统一战线的“顶层设计”
2015年召开的第一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以往被称为“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名称65年来首次由“全国”改为“中央”,一词之差蕴含着中央对统战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也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统战工作提到了“顶层设计”的新高度。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强统战工作最为根本的是要加强党对统战工作领导的主体、机构、人员及其相应的责任,强化统战工作的“顶层设计”。会议制定的《条例》明确提出要成立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将办公室设在中央统战部,领导小组对统一战线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研究、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条例》还规范了各级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具体职责,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党委要设置统战部,省级党委统战部部长一般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市、县两级党委统战部部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或兼任,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具备条件的,可以担任同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这些制度设计将使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统战工作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增强。
(三)提升统一战线的“法治化”水平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颁布的首个《条例》是党的统战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和价值,必将成为统一战线历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条例》对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统战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内容等做了详细规定,使得统一战线工作的部门、机构、内容、方式、职责等具有了更高程度的法律效力。这一党内法规大大提升了统战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为统一战线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法治保障。
(四)凸显统一战线的民主化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统一战线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优势和水平。以政党协商为例,《条例》对政党协商的性质、内容、形式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随后颁布的《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对政党协商的作用、性质、内容、形式、程序等作出了详细阐释,从而为推进党际协商民主、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外,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及《条例》还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中应当占有适当比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协中应占有较大比例,在换届时委员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在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副主席不少于50%。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将会使统一战线的民主化水平进一步凸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陈永杰.摘下看非公有制经济的有色眼镜[N].人民日报,2013-09-07.
[3]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责任编辑:何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