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年鉴框架 广征博采信息资料
2016-03-30徐凤琪
徐凤琪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编纂工作始于2005年,先后编纂出版了10部年鉴,其中,首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06年版,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一届年鉴评奖和天津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中,荣获特等奖。应当说,开发区年鉴编纂工作的起点还是比较高的,与同类年鉴相比,位居前列。
在10年中,编辑部的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始终站在历史的高度创新,把握时代发展的主线,在坚持年鉴基本框架的稳定性、重要条目连续性的基础上,从每年的实际工作出发,在条目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努力反映和研究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变化、新思想、新举措、新成果,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亮点,广泛地收录资料信息,使所编年鉴常编常新。
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年鉴作为管委会主办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忠实地记载了开发区近10年来重要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轨迹,是世人了解开发区、认识开发区、研究开发区的基本材料,是开发区管委会各级领导干部资政的必备工具书,他以信息资料收录广泛、反映及时、内容权威、资料浓缩等特点而受到社会各方面读者的欢迎。
开发区已步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满足市场经济所需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企业改革信息、财税信息、现代金融投资信息、会展经济信息、文化创意国际劳务合作信息、物价信息、产业结构改造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交通能源和信息咨询业等重要信息,尤其是迅速崛起的科教文等现代化信息服务业,人们更寄予极大地关注。
2004年,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建成以电子文化处理中心为核心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为开发区重大建设工程监理公司申报“国家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提供了“权威性”的档案信息支撑。2005年,泰达网络信息公司在全区逐步实现数字电视转换,为区域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宾馆提供21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年内,建成功能完善的区域教育网,普遍建立“微格教室”并配备“电子白板”,共同组成“云教学系统”,实现国内外优质课程异地共享。2009年初,泰达网络信息公司在天津市乃至北方实现商业化运营,实现VOD视频点播、时移电视、电视图书馆、电视银行、电视社区、有线宽带等多种类型数字化综合业务服务。200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天津首家支中心、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北方地区第一个分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第一个地级服务站相继在开发区建立,其工程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及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等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等多种形式推送。全区数字资源年使用量逾12万余人次,且涉及到方方面面。
开发区年鉴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开发区年鉴能及时收录这些信息资料,但与其他地方报刊杂志、地方史料不同,具有其独特性。首先,年鉴信息资料具有年度感。他是一年内信息资料的积累、综合、整理和集中。其次,年鉴信息资料是经过综合加工的二次性信息资料。一般采取条目形式,按主题分类编写。第三,年鉴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来容纳诸多信息。使所容纳资料信息有序化、科学化、系统化,并通过篇目、索引等检索渠道,使之具有检索性,以利于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此可见,年鉴最主要的是具有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和依附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越是科学合理,他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他的功能和作用也就越大。
二
开发区年鉴编辑部很重视年鉴的框架结构,因为年鉴只有精心设计出一个好的框架结构,才能大力开发信息资源,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由于开发区综合年鉴编纂时间比较短,无论在理论准备或实践经验上都嫌不足。因此,年鉴框架的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年鉴属于资料性的工具书,具有一般资料工具书的共同特点,如内容上的广泛性、概括性,编排上的易检性,功能上的查阅性等。所以,在年鉴框架设计中,应积极地吸收、移植、借鉴其他类型工具书中的有益成分或因素。但年鉴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又与其他工具书有明显的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如开发区年鉴可从各自不同的小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现实生产力状况,以及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等特点出发,因地而异。但就其共性来说,设计年鉴框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年鉴内容的全面性。综合年鉴作为一方之百科全书,其框架设计要从一方之全局考虑,照顾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轻重比例要安排得当,使之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地的客观实际。第二,事物分类和编排要科学。以科学分类为基层,对所涉及资料信息按门类、分层次地进行归并和集中,使之具有明晰的条理、合理的归属,以利于按渠道组稿,减少信息资料的交叉重复,并便于读者检索。第三,突出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使之更多地容纳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成就;更好地反映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强项。第四,在基本稳定中调整、创新。只有基本稳定,才能保持资料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提高信息资料的有效功能;只有逐步调整、创新,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充实和扩大新的资料信息及其来源。
开发区年鉴的框架设栏目、分目、条目三级,从创办之日起,就要求从全区整体出发,准确地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和逐年经济发展的状况,能准确地体现各类事物在整体中的地位。因此,遵照与时俱进和充分反映区情特色的原则,每年都要反复酝酿,精心研究框架的设计方案,在具体的栏目、分目和重点条目设计上有增有减或顺序调整。使栏目既保持了已有框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便于读者查询使用,同时也使年鉴跟上区域形势发展。如2015年版对“人口、社区、公寓”等分目的顺序作了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年鉴百科类的分目、条目由创办时的90个、530个增至2015年版的116个、1107个。这不仅使年鉴框架容纳的内容更为全面,分类更趋合理,而且更主要体现随着区域扩大、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以解决区域社会发展战略为主的地方特色更加鲜明。
三
1984年,天津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首批开放城市,天津经济开发区开始建设,使天津对外经济联系得到空前发展。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将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带动环渤海、掀起改革开放新高潮的领军城区。乘此东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呈强劲态势,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引资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各功能区建设全面展开,开发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审时度势,标新立异,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颇具时代特色、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栏目。
位居卷首的概述涵盖全鉴,引人注目,有鉴之眼之称。为突出开发区对外开发开放的经济特色,年鉴概述以年度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料分析、数据证实为主,将开发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论证蕴含在事实、资料和数据之中。为此,突破概述的常规写法,创新了两个有机结合:一是文字与各类经济统计表结合,把年度内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专记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经济统计资料,与综述中的文字记述有机结合在一起,事繁文省,引领阅读;二是文字记述与经济统计图相结合,显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结构、地区分布等数字变化及趋势,“揽万里于尺寸之内,罗百世于方册之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别开生面的开发区经济统计表格与一般年鉴统计表格不同,在其栏目内容、统计数据等设计上,都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方法,方便了中外读者。如,“出口国别(地区)情况”“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按投资方式分类(历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按国别(地区)分类(历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按国别(地区)分类(历年)(续表)”“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按行业分类(历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按行业分类(历年)(续表)”等40余种统计表,设计新颖,形式不一,既突显了开发区经济年鉴编撰体例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又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年鉴事业的促进和推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加大记载其对外开放的分量,先后推出了颇具开发区经济特色栏目,如投资促进、贸易促进、外事与对台事务等分目;并相应地设计招商举措、招商特点、招商成果、产业发展;进出口贸易、贸易服务、服务外包、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区、口岸设立、会展;外联事物、涉外事务、对台事务、出入境管理等特色条目。在开发区各小区概况中,增设高新技术开发项目,记载好天津开发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南港重化基地、中新生态城、开发区西区、轻纺经济区开发的情况;及时收录好以城市基础建设为主的开发区投资环境建设和改善的情况。在有关栏目、分目中,重点记载好多种经济类型,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开发区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情况。
“文献”改为“特载”。一改往日刊载普通文献为主的文献,改变为以刊载文献中具有信息资料价值,并对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指导意义的专文为主。专为重点部门、行业作阶段性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年度重大问题的专访、专论而设置,这类题材具有典型性,一般选择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大问题。专文建立在深厚的信息资料基础上,时事、文献、数据等例证材料和篇幅多于逻辑论证和推理,做到述议结合,条分缕析、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每卷刊出5~6篇。
年鉴是昨天的历史,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经过10年的努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年鉴》的框架和条目设计,越来越完善,越编越合理,特色鲜明,信息量大,已成为区域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性工具书。
(作者:天津开发区地方志办公室特邀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