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2016-03-30赵荣慧崔秀彦朱淑芳
赵荣慧 崔秀彦 朱淑芳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救治过程,探讨在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药学监护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临降糖方案的制定及患者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在内分泌科的工作能有效提高医患沟通质量、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和医师、护士一起组成治疗团队,在内分泌科开展药学监护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药学监护;用药教育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患病率逐年显著增加。2007至2008年,全国14个省市采用我国现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展开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1]。2010年上升至11.6%。在占总人口14.3%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20.4%[2],老年人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时伴发多种并发症,合并用药多,并且由于自身肝肾功能减退,在药物品种及剂量选择上,需要主管医师与临床药师密切合作,合理选择药物,安全使用药物。
1 病例介绍
1.1 病史摘要
葛某,女,77岁,血糖升高6年,口干、多饮、体重减轻6月。患者自行饮食控制,未药物治疗。1年前间断口服二甲双胍。目前口服阿卡波糖,近半年自觉病情加重,空腹15mmol/L,无视物模糊,无多食、多尿。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0年,最高达197/90mmol/L,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 1/日”诉血压控制可;冠心病病史2年,目前口服“阿司匹林、银杏叶片”治疗;4个月前发现轻度白内障。
体格检查:T 36.0℃ P 80 次/分 R 20次/分 BP 148/73mmHg 身高 1.5 m体重 72kg 体质指数 31.2kg/m2(体型肥胖)
辅助检查:双下肢动脉彩超示补充诊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化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7.42%,TC 5.7mmol/L TG 2.5 mmol/L LDL-C 3.6 mmol/L,血肌酐106.6 mmol/L
入院诊断:1、2型糖尿病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2、高血压病 3级 很高危;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4、白内障
1.2 诊疗过程与药学监护:
第1日,住院期间给予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硫辛酸)、扩血管(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银杏达莫)治疗。
患者老年女性,糖尿病病史6年,病史明确。口服药物降糖,近来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7%。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分析患者病情,属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宜补充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各种制剂中,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持续18-24小时,低血糖发生率低,注射时间可选择性大,是老年患者补充基础胰岛素的较好选择。阿卡波糖属于一种生物合成的假性四糖,对小肠壁细胞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导致了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使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入血速度变缓,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升高,使平均血糖值下降。
第3日,患者双下肢动脉彩超示补充诊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结合患者血脂异常,加用他汀类药物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A,HMG-CoA)还原酶是肝细胞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酶,催化HMG-CoA 生成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MVA),MVA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关键步骤,抑制HNG-CoA则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4]。他汀类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对LDL-C降低作用最强,TC次之,降TG作用很弱,调脂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用药2周出现明显疗效,4-6周达高峰。各类他汀治疗过程中,存在剂量加倍疗效增加6%效应。综合考虑患者血脂情况,加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嘱患者1月后复查血脂情况。
第5日,患者血糖仍高于12mmol/L,在降糖治疗方案中,医师想加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临床药师提醒医师患者高龄,二甲双胍使用宜谨慎。待肌酐回报后再决定,根据血肌酐回报结果计算患者肌酐清除率:使用cockcroft公式计算患者肌酐清除率为:50.5ml/min,二甲双胍可减量使用。降糖方案调整为长效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监测血糖。
第7日患者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9.8 mmol/L。血压136/70mmHg,降压药物暂未调整。患者出院。
临床药师对患者做出院患者教育。首先为患者讲解住院期间治疗药物总结:降糖治疗:甘精胰岛素每日10单位,皮下注射,此药为长效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控制一天血糖,可在1天任何时间使用,最好固定时间。患者出院后自己居住,儿女每天晚间来看望患者,选择在晚餐前使用;阿卡波糖50mg每日三次,餐中嚼服;二甲双胍250mg每日两次,早晚餐后服用。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每日晨起空腹服用。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0.1每日一次,饭前服用。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银杏叶片,1片,每日三次服用。
针对患者漏服药品问题,临床药师为其制作了每日服药卡,将每日口服药物从早到晚依次列出,(五种药物,服药十一次)患者服用一次,打个小对勾。这样家属可清晰看到患者已经服用和未服用药物,有效避免重复服用和漏服问题。患者及家属对药师的服务非常满意。
2 分析与讨论
按照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对已经产生糖尿病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行三级预防,通过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治疗,延缓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标应适度放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在进行降糖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血压、血脂、凝血机制等异常情况(降压、调脂、抑制血小板聚集)。
在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和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要充分平衡强化血糖控制的利弊,并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及机制:二甲双胍通过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可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和贮存等多种渠道发挥降糖作用,安全性经过了数十年的验证。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首选推荐药物。
在实际使用中,按照指南优先使用;但在老年患者中,还应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对于医师,药师更关注用药安全,安全合理用药。二甲双胍结构稳定,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肝内不代谢,原型经尿液排出体外。老年患者肾功能有减退,依据肌酐清除率,减量使用,在发挥药效同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患者出院后,随访6月,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良好。
3 结论
临床药师和医师、护士一起组成治疗团队,在内分泌科开展药学监护及患者用药教育,药物治疗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预防与救治,药物合理使用等。通过临床药师的宣讲工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研究[J].新英格兰杂志,2010:362,1090-1101.
[2]陈香美,孙雪峰.共同参与有效防治老年肾脏病[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4, 29(5):1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Z].(2013版).2014,10.
[4]杨宝峰.第7版.药理学[M].2010,7:265.
[5]药物临床参考[Z].2008,3:890.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