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降低电能损耗的技术措施

2016-03-30张兴然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无功补偿技术措施

张兴然

【摘 要】本文介绍了几种降低电能损耗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电能损耗;无功补偿;技术措施

电力网的电能损耗不仅耗费一定的动力资源,而且占用一部分发电设备容量。因此,降低网损是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有重要意义。降低网损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例如,改善网络中的功率因数;合理组织运行方式;对原有电网进行技术改造;简化网络结构等。

1 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积

增大导线的截面,可减小电阻R,降低损耗。但导线的截面越大,投资费用将越大。考虑到安全及经济方面的要求,要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2 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避免无功功率的远距离输送

实现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不仅可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可以减少网络的有功损耗,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例如,线路的有功损耗为:

如果将功率因数由cosφ1提高到cosφ2,线路的功率损耗可降低:

(1)在用户或变电所中,增设无功补偿设备,如并联电容器、调相机或者静止补偿器等,可以就地平衡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

(2)合理选择使用异步电动机以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减小异步电动机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①合理选择异步电动机的容量,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以提高异步电动机的负载系数;

②限制异步电动机空载或轻载运行时间;

③提高异步电动机的检修质量,防止定子绕线匝数的减少及定子、转子间气隙的增加;

④有条件的可采用同步电动机代替异步电动机,或者使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通以直流励磁,使之同步化运行。

3 组织变压器经济运行

首先,应当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以保持变压器在合理的负荷率下,得以维持高效率运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减小变压器空载运行的时间。

其次,合理选定并列运行变压器的台数,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变电所的功率因数,而且还可以减少变压器的有功损耗。当一台变压器与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的功率损耗相等时,称此时变电所的负荷功率为临界功率Scr,即S=Scr。SScr时,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损耗最小。

4 合理确定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

变压器铁芯中的功率损耗在额定电压附近大致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当网络电压水平提高时,如果变压器的分接头也做相应的调整,则铁损将接近于不变。而线路的导线和变压器绕组中的功率损耗则与电压平方成反比。必须指出,在电压水平提高后,负荷所取用的功率会略有增加。

对于35~220kV的电力网,线路导线和变压器绕组的负荷功率损耗大于铁芯中的固定功率损耗,适当提高运行电压都可以降低网损。

对于6~10kV的农村配电网,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变压器铁损所占比重大约在60%~80%,甚至更高。这是因为小容量变压器的空载电流较大,特别是农村电力用户的负荷率又比较低,变压器有很多时间处于轻载状态。对于这类电力网,为了降低功率损耗及能量损耗,宜适当降低运行电压。

当然,改变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必须以电压偏移在允许范围内为前提。

5 对原有电网进行技术改造

现有电网是在原来旧电网中发展而来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改善,用电量剧增,原来的旧电网部分不堪重负,线损增加,电能质量下降,并且有事故隐患,威胁电网的安全。对原有电网进行升压改造,将3~6kV的电网升压改造为10kV电网;将10~35kV的电网升压改造为110kV电网。线路升压的降损效果极为显著。如果导线的电阻不变,负荷功率不变,线路上功率损耗与电压平方成反比,电压提高为原来的3倍,损耗便降为原来的1/9。因为改造电网所支付的投资,由于节约了能量损耗,可在几年内全部收回,可见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在改建旧电网时,将110kV或220kV的高压电直接引入负荷中心,简化网络结构,减少变电次数,不仅能大量降低网损,而且是扩大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措施。

对于某些负荷特别重,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又较高的线路,可按电流经济密度检验其截面,如果导线截面过小,应考虑予以更换,以降低能量的损耗。

6 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负荷率

在运行时,合理调整负荷曲线提高负荷率,使负荷曲线平稳,不但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电力网的能耗。

【参考文献】

[1]石小鹏.电力系统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浅述[J].民营科技,2014(8).

[2]曹文皓.浅谈电力系统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5(15).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无功补偿技术措施
电网无功补偿科学配置与优化控制的一体化研究
无功补偿在工矿企业用电中的应用分析
电网无功补尝的优化配置分析
试论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