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2016-03-30陈东凤

大观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高职院校

陈东凤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新型技能实用型人才的使命和责任,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教育者不断完善更新课程设计标准。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信息化技术的基础和直观体现,因此“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内容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应用价值,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改革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各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的的能力,这也加大了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总体教学难度。为了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应当立足实践,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并科学分析判断“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目标和现状,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计划,进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优质资源。

一、“数字电路”课程改革教学现状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课程改革是完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对课程改革存在认识错误,导致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落后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健全的教学设施等因素。这些都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不利于课程改革计划的同步实施,制约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模式落后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作为电子专业以及通信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并理解里面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来说,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字逻辑功电路等,这对以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忙。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实训,很多教师只是根据教材进行讲授,且所使用的课本教材几年不变,授课方式也主要以单一的说教模式为主,缺乏创新意识,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数字电路属于理科范畴,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目前,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以课本教学为主,以实验教学为辅,受课程教学目标限制,相对于普通本科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有所压缩,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大多是以样画瓢,没有真正领悟并正确应用理论知识,造成虚有其表的现状[1]。同时,由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分配严重不均,难以实现高效教学。

(三)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是优化教学水平的垫脚石,教学资源匮乏直接导致教学设备破旧、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高职院校重在培养一线岗位应用型人才,粗制滥造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岗位人才的高标准要求。进而形成教学质量与岗位需求质量不成比例,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节奏,最终迫使其转变工作类型,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

二、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改革对策分析

改革是推动发展,促进教学进步的重要途径。教学改革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应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面对“数字电路”课程改革现状,高职院校需要制定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教学计划,进而为全面实现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一)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体现在教学水平上,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首先,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内容以年度为单位。其次,完善各项教学措施,包括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能力考核、教学监督管理等制度。同时,针对“数字电路”课程改革要求,督促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完善,鼓励教师一教学大纲为基础大胆创新,包括开设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验教学、尝试开放式教学,例如:双师教学模式的尝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独立教学,进而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实践价值。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数字电路”教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相应测试信息,需要教师多渠道、多领域搜集教学资源[2]。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定期跟新教学内容,以便于与时俱进。例如: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同步,便于学生形象记忆更好地“学以致用”;融入创新教学特色,开设开放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还可以通过开展模型、实验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同时加强教与学的融合,传统教学成分离现状,加强融合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实践多引用案例,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三)完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巩固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设设施、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匮乏现象。“数字电路”课程作为应用型课程教学,对硬件设备及实验器材的消耗较大,学校应加强完善[3]。对于软件设备包括科研资金及师资力量的投入,应加强重视,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建立人才储备战略、提高教师应聘门槛等。在教学中,定期对教学设备进行质量验收,便于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受众多客观因素影响依然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严重阻碍了改革的步伐,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课程改革应对措施,并进行课程教学评估,便于更好地改善高职院校落后的发展现状。总的来说,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任务,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施丽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8):51-51.

[2]王洪亮.高职《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统计与管理.2013,(6):187-188.

[3]高伟,葛胜升,施吕蓉.浅谈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2,(33).

猜你喜欢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高职院校
疫情期间EWB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探究数字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问题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数字电路的翻转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