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2016-03-30黄筱媛
黄筱媛
摘要:当今社会,在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化日益推进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经济繁荣的背后也有不少年青一代迷失了心智,变得虚荣、浮躁、盲目,回归传统,也许会为社会问题、人的问题点亮一盏明灯。鲁迅作为20世纪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其作品和精神都是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本文从鲁迅精神出发,探讨了鲁迅精神在当下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望能给更多人以启发。
关键词:鲁迅精神;当代价值;批判
近年来,鲁迅文章在中学课本的存废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很多网友认为“鲁迅的批判是矫枉过正”“鲁迅文章只是新文化运动那个时期的产物,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早就过时了”“鲁迅有的东西过于血腥,过于黑暗”“鲁迅愚化了大众”“鲁迅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等等,实际上,这都是片面的看法,是一种误解,鲁迅作为一代作家、学者、国学大师,年青一代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看待鲁迅,拒绝片面的观点,更拒绝“泼脏水”“污名化”的行为。鲁迅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资源和流芳后世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对当今社会而言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必须对鲁迅精神予以正视。
一、鲁迅的批判精神
鲁迅身处的近代中国,布满黑暗,腥风血雨,在人群中的大多数选择沉默的时候,他却用振聋发聩的呐喊摇晃着人们。鲁迅的矛头直接对准了麻木不仁、愚蠢羸弱的庸众们、看客们。这不是对群众的愚化,这是鲁迅兼济天下的另一种方式,当社会黑暗、政府腐败、人民愚昧,必须有一个人要勇于将所有的坏的一面揭露出来,必须有一个人要试图摇醒昏睡的人们。无独有偶,法国作家古斯塔夫·勒庞曾著有《乌合之众》,也曾揭露了群众这一群体中有很多局限性。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直到今天仍具有适用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也出现了信任危机。近年来,“老人扶不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网上流传的段子难道不也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些围观的麻木的看客状态了么?鲁迅对于国民心理的解读是独一无二的,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具有预见意义的,即使到了今天,也能为我们解构诸多社会现实背后的内容。
二、鲁迅的战斗精神
众所周知,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战士,颇具战斗精神,而且鲁迅的战斗不是硬碰硬,而是有方法有策略、刚柔并济的战斗。鲁迅从不大张旗鼓地直抒胸臆,它通常采用黑色幽默的形式把现实中的对应到小说中去,文笔辛辣但晦涩艰深。鲁迅也从不参加什么所谓的游行示威,也从不赞成什么游行。他的战斗方式仿佛是地道战,从不挺身而出,从不想为了革命牺牲自己,笔耕不辍的战斗是比平白无故的牺牲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鲁迅战斗精神的柔。同时,鲁迅也不为强权,鲁迅的批判从来是不留余地的,鲁迅的立场是不站在任何一方,哪怕是得罪了很多人,要过着躲躲闪闪流离失所到处窜逃的日子,他也绝不会停下笔,绝不会放弃战斗,绝不会依附于任何。这是鲁迅战斗精神的刚。这种有方法有策略的战斗精神也是当代人们需要学习的,需要继承下去的。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信息量越来越大了。很多人在看到令人忿忿不平的新闻消息总是披着“愤青”的身份实施“暴民”的行为,人云亦云,隐藏在众多谩骂的人潮中找到安全感跟着谩骂。前些年的钓鱼岛事件亦如此,多少青年嘴上说着爱国,随随便便跑到大街上游行示威,没有任何作用不说,更有甚至抢日货店、砸日本车,给社会添了多少麻烦。在这个极其容易产生网络暴力的新时期里,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看看鲁迅,认真反思当我们遇到不平的事情什么样的斗争才是正确的,而是不一味盲进,人云亦云,盲目斗争。
三、鲁迅的怀疑精神
鲁迅的一生是怀疑一切的,他笔下狂人那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写着狂人的狂,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对一切冷眼相看,怀疑看似美好的事情,怀疑黑暗的社会,怀疑人们接受的、信仰的东西……但鲁迅的怀疑并不是无凭无据,他的怀疑正是他不断进行思考的表现,这种不盲目相信、不停止反思的精神是很值得肯定的。有怀疑才会有创造,怀疑的精神是永不过时的。当代青年们习惯了传统的涂鸦式教学,老师把知识一股脑儿灌进去,学生负责记住,渐渐地,我们处理问题都知道怎样做,而忘记了问问为什么这样做?作为知识分子,更要有怀疑一些的精神,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不否定,不用于推翻既有的东西,新事物如何产生?更何谈创造力呢?
四、结语
怀有批判是好事情,包括鲁迅先生在内的古今学者也十分具有批判精神,但是我们在批判一个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对它有充分的了解,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盲从,不能为求标新立异而随大流抹黑鲁迅。虽然鲁迅的很多文章从中学课本中撤掉了,但这不代表鲁迅精神已经过时。其批判精神、战斗精神、怀疑精神仍然具有极大的当代价值,也是我们年青一代应当批判性地学习、继承并发扬下去的宝贵精神财富。鲁迅的文章是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鲁迅精神不死!
【参考文献】
[1]张福贵.鲁迅世界“人”概念的构成及其当代思想价值[J].北京文学评论.2013,(02):102.
[2]迟蕊.论鲁迅杂文的诗性品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88.
[3]林淡之.大国学术的正大气象---读杨义新作《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J].文学评论,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