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

2016-03-30靳琳

大观 2016年2期
关键词:辅导辅导员心理健康

靳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大学生的学业、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重要工作之一,而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近的人,对学生情况了解深刻,更容易察觉学生的异常心理表现,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二人选,但由于专业限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显得非常重要。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了定义,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但是都认为心理健康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是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必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因此,国内外学者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1条标准: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6.有自知之明;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11.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通观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各种看法,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共同处多于分歧。我国学者刘华山综合各种观点,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1]。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问题

大学生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身上,新生刚到大学,周围的人、环境、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对新的环境及生活不能从心理上很好地适应,从而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

(二)学习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的学习从时间安排、课程设置等各方面都与高中有明显的不同,经历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大学的学习压力骤然减轻,不再有人监督和强迫,部分大学生开始放纵自己,最终出现挂科,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三)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远离父母亲友,这时,同伴关系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有的大学生比较内向,在交往过程中缺乏技巧,被拒绝,就会产生自卑、孤僻苦恼等心理问题。

(四)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时期正值青春年华,感情处于冲动期,谈恋爱也是正常现象,但由于缺乏恋爱知识,一旦出现失恋等问题,便会对其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残、自杀行为。

(五)就业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激烈的竞争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对自己定位失败,对工作前景迷茫,现实和理想相差太远,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矛盾心理。很多同学大四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突出。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不足

近年来,虽然大部分高校依据国家要求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学校的学习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仍有部分高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不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不足,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因此,聘请了很多的兼职咨询师,由于兼职的性质也决定了这些老师的专业性不够,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往往会显得专业化程度偏低,辅导效果不佳[2]。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单一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每年的常项活动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及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只是筛查出疑似有问题的学生报送学院,没有深入分析,工作形式化,组织管理不规范。

(三)重解决轻预防,工作普及不够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而没有做好预防工作。解决一个心理问题有可能帮助到一个学生,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咨询,如何帮助大部分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把预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从全局出发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一)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

作为基层的德育工作人员,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非常多,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状况,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使大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者和协助处理者

高校辅导员经常和学生交流,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谈心谈话中发现学生的一些反常行为,以及一些能够影响学生情绪的突发事件和潜在因素,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常见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发现工作。同时,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不仅是全程参与者,更重要的是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重要助手,帮助专业人员掌握更多的当事人信息,同时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安抚工作,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援助工作,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辅导员是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者

辅导员是班级团体心理活动的指导者,必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理论,熟悉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领导大学生心理辅导团体活动。辅导员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3]。

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翁炎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思考[J].消费导刊,2010,(04)

[2]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赵亮.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文教资料,2011,(03)

猜你喜欢

辅导辅导员心理健康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