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的二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分析

2016-03-30张伟

理论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

张伟

[摘 要]近年来,在全球人口低死亡率、低生育率的大形势下,我国老龄化现象日渐严重,劳动力资源的短缺凸显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难和养老难等一系列的问题。然而,我国“二胎”政策放开之后,短时间并没有造成人口数量的大规模增长,说明在二胎生育的选择上,人们更加趋于理性化。不仅从政策理性,还有生存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等方面充分考虑。从理性选择的角度更有利于了解和分析人们的二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

[关键词]理性选择;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社会理性;经济理性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078 — 02

一、“一胎”政策及“二胎”政策的放开

1979年以来我国开始有计划的控制出生人口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一胎”的生育政策由全国范围开始内推行。1984年4月13日,中央要求把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在“群众满意、干部好做工作”的基础上,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第三、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84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68,199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87〔1〕,近十几年,我国的生育率水平有所回升,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当年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18,各省总和生育率均在1.8以下〔2〕。根据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育龄人群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数为1.86〔3〕。

由以上的数据说明,虽然我国的生育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但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却有下降趋势。在全球人口低死亡率、低生育率的大形势下,我国老龄化现象日渐严重,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也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难和养老难等一系列的问题。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希望通过“二胎”的放开来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和社会问题。然而2014年逐步放开了“二胎”政策的多个省份并没有人口数量的大规模上涨,这说明人口生育率的现实增长还和人们的生育意愿有着很大的关系。

2015年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二胎政策”。

二、影响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因素

根据理性选择的理论,我们知道,理性选择理论是把每一个个体都看作是理性的个体,他们对于生育的选择都是一个理性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个人发展,以及其他原因综合性分析,并对自己的利益起到最大化产生的理性思考结果。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尔曼认为,理性选择的基本概念一般包括行动系统、行动的结构、行动的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几个方面。我们由此想到,在分析人们生育意愿的时候不仅要分析人们的行动方式,还要分析社会制度,社会政策对于其选择的影响,还要分析人们在意的其他社会方面的利益。

1.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是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基础

在生育意愿方面,人们对于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是人们要选择生育方面的首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善,人们对于养育子女的投入越来越大,“经济压力”、“无人照顾小孩”、“工作太忙”、“高龄生育风险大”等原因,让人们的经济和精神压力都很大,生育二胎的欲望不强烈。生育一个孩子,不仅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金钱来养育孩子,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储备教育基金,在成年的时候尽量为他们添置住房,乃至更多,还要在精神上,时间上陪伴和教育他们。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精神负担。所以在选择生育的时候,人们的选择和考虑,都越来越趋于理性。〔4〕

2.制度理性是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重要导向因素

不管是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对于人们生育意愿的强制限制,还是“单独二胎”,到现在的“二胎”政策的全部放开,人们的选择的重要因素一定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国的生育政策会对生育意愿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或者促进作用,但相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即一部分人的生育意愿大于或者小于政策允许的生育孩子数。根据2001、2006、2010、2013年人口计生系统全国性生育意愿调查数据的可比口径计算,20-40岁有偶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2、1.76、1.81、1.92,呈上升趋势。实际上,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是受到生育政策的抑制的,尽管如此,目前的生育意愿仍然高于生育行为。〔5〕

另一方面,虽然“二胎”政策开放,但是“一胎”政策的多年普及使得人们在思想方面更加深入人心,接受调查的人们的回答也更接近于生育行为本身。〔6〕由于我国的独生子女产生的特殊背景,即使是独生子女,其生育的意愿和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也并没有显著的差别。〔7〕

3.社会理性是影响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深层原因

(1)性别结构

传统中国社会的生育观对于男孩有强烈的偏好,从人口结构来讲,第一胎生育男孩后,生育二胎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当下的社会处境中“从妻居”(岳父母与女儿同住)现象越来越多,生育女孩的家庭能够在老年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在一孩是男孩的情况下,大多数家庭出于对下一个男孩的养育恐慌而选择放弃生育二孩。而对于一孩是女孩的家庭来说,家庭承担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而且出于中国人希望“儿女双全”的生育意愿性别需求,符合政策的夫妇更可能会考虑生育二孩。因而,孩子性别也是一个生育意愿的研究方向。〔8〕

(2)城乡差异

研究表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教育、家庭财富流、计划生育政策在城乡间存在很大不同,城乡生育水平、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二孩及多孩生育意愿高于城市〔9〕。

(3)女性地位

站在作为重要生育主体的女性立场上,生育新政更需要设计相应的政策配套来实现。一方面在选择二胎的问题上,妇女的年龄是一个考虑因素,初婚初育时间的推后,使得妇女在面临二胎的选择的时候已经接近高龄,高龄产子要面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

另一方面二胎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即机会成本约束。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说,“二胎”政策的实施将使女性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挑战,企业可能因为要负担女性员工两次或者再一次的生育影响工作的成本,而不愿意招收她们,生育后重返劳动市场同样可能遭遇性别歧视。〔10〕

从个人发展机会、个人自由、夫妻关系、孩子照料等社会经济因素也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11〕。

三、“二胎”政策放开后的思考——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转变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素质总体不高,人口流动与迁移规模庞大,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等问题,使得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任何生育政策大的调整,都可能会出现人口大起大落的后果,不利于人口平稳,健康地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保持人口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12〕

“二胎”政策不是人口老龄化的解药。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抚养比升高,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趋势以及因此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隐患,独生子女的社会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机制。通过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加以解决。通过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才是理性的出路。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三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2〕我国生育率现状〔EB/OL〕http://guoqing.china.com.

cn/2012-06/29/content_25767248.htm,2012-06-29.

〔3〕王军,王广州.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3,(04):26-35.

〔4〕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J〕. 人口研究,2014,(05).

〔5〕庄亚儿,姜玉,等.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

——基于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J〕.人口研究,2014,(5).

〔6〕风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4).

〔7〕李嘉岩.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3,(4).

〔8〕周苑.“单独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硏究——基于南京市生育意愿调查〔D〕.南京大学,2015.

〔9〕陆杰华,傅崇辉.关于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4.

〔10〕叶文振.“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女性学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2).

〔11〕刘汶蓉,徐安琪.生养孩子的非经济成本研究——以上海为例〔J〕.青年研究,2006,(10).

〔12〕段华明.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是重大清醒——兼评是否“放开生育二胎”的争论〔J〕.南方人口,2010,(02).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
山东某高校教师二孩生育意愿调查报告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上海市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80后”已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全面两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生育文化角度论“全面两孩”
社会转型中的瑶族生育意愿研究
中国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