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汉语热”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2016-03-30杨玉娟

大观 2016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

杨玉娟

摘要:中国经济及对外交流的加剧,提升了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特别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汉语,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全球汉语热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不单纯是对职业技能的培训,还需要从学生的情感、价值、人格等方面进行完善,而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学生、学校、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汉语热;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对策方法

21世纪的世界是国际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时代,中国的崛起不仅提升了国际地位,也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动力,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热”日趋升温。语言与文化是多元共生的,语言的推广同样需要从文化的融合与良性互动中来实现。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同思想、价值观念、人生态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源流的重要内容。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理念、墨家的兼爱意识等等,对于促进人的知识、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内化作用。为此,立足当前高职教育实际,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高职教育不仅是职业技能的培训,而是要贯穿学生人格的培养,特别是从价值观、情感和职业能力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当前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上,一方面是基础专业理论课程、另一方面是专业课,对于普通文化课程的渗透相对较少。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导向功能,对于学生人格的建树意义深远,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审视周围的环境,如何调整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人际和谐相处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流中来寻找答案。可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其作用有三。一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归属感,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剧,很多学生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中国,热衷于对西方文化的迷恋,甚至贬抑中国文化的落后,失去应有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自我民族文化的学习中来客观全面的认识本族文化,破除文化虚无论,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信心。二是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劳动者的智慧,从当前知识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更多的需要从个人的判断、分析中来完成特定工作,而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文化情境中的演进逻辑,梳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自我的决断力。三是有助于实现科技与环境的友好相处,科技的发展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而环境的变化反而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影响。在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时,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中强调对自然界的尊重,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促进和谐共生。

二、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对策与方法

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渗透,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着手,特别是营造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打破常规课程思维,总的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一)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

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渐进的过程,也是需要贯穿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特别是对校园公共环境的营造,要成为传统文化的教育载体,让学生从耳濡目染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功能。如在校园图书馆、教室、餐厅、实训室及宿舍等公共区域,利用标语、宣传栏、海报、板报等传播媒介来宣传传统文化。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主流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要从不同环境区域上进行统一规划,一方面通过名言警句来宣传,另一方面要结合学习校园环境,注重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如书法作品、人物肖像、绘画作品、文言加注释等方法,来促进传统文化形式的多样,便于学生从中理解和认知;在教室或教学楼环境营造上,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具象化和贴近性,在色彩上、字体上、内涵上进行考究,增进学生修养和职业情操,特别是发挥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生力量,鼓励他们参与到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与设计中,并给予奖励,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虚拟化

传统文化在特定的表现形式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说虚拟化渗透。如利用校园网站、BBs、聊天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从传统文化宣传与传播中,变换形式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Wap网站、App软件应运而生,学校可以通过这些主流的信息获取平台,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渠道。如构建手机端APP,让学生从网络数据库中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虚拟平台的文化学习中,积累文化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投入,还能从平台规划中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三)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具形化应用

高职阶段在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传统文化的具形化中来渗透和导入。如利用校园文化社团,建立棋社、书画社、茶社、戏曲社、诗词社、民乐社等组织,从社团组织中渗透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能,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让学生从戏曲表演、历史文化挖掘与改编中进行排演活动,创作诗词、欣赏古曲文化、茶艺表演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发挥社团功能的同时,也可以邀请校外传统文化项目,如传统戏曲剧目来校演出,组织学生观看,寓教于乐,丰富课余生活,积累文化常识,利用传统文化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如诗歌朗诵、民族舞蹈学习,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结语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与现有课堂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从中总结和参与。如定期组织各类书画活动,从书法、字画、文学创作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进行宣传和推广,打造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举办个人作品展,增强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结合当前人文课程资源整合实际,鼓励学生自修和选修传统文化课程,从讲座、专题知识学习中,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营造校园传统文化传播环境,让更多的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感知文化的张力,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促进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庆,徐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探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01)

[2]舒维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3)

[3]王丽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高职院校师德教育的作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5(Z3)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