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构建

2016-03-30王平王斌杨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王平 王斌 杨眉

摘要: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首先要抓住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内涵,全力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打造复合型师资,与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需求接轨,搞好特色教育改革工作,突出有显示度的可量化成果几方面来构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12-02

一、引言

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和百年名校,提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这十六字方针是各二级院系迫切需要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现实问题。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实现十六字方针的根本保障。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涵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好,也就搞清楚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原来的依靠牺牲环境、劳动力密集、各种工业投资的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消费、技术密集、环境友好、国际化的市场机制为主要特征的高附加值的经济形态转变,继续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要求来培养学生,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新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2015年学生就业压力空前,三大石油公司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招聘人数急剧下降,地方企业受经济转型影响效益下滑,一般工作人员需求急剧下降,同期就业人数与去年相比下降10%左右,这种就业形势能否快速扭转与全国经济形势密切关联。因此,高校必须要研究经济转型后呈现出的新特征,预判经济转型后经济的主体构成、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来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转型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就抓住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内涵。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的构建

1.全力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当前国内高校扩招人数已逐渐达到巅峰时期,今后几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平衡,总体规模还会略有增加,而部分省市高考人数开始逐渐减少,由此高校教育将逐渐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规模扩大并逐渐稳定后,其发展必然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逐渐实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目前国内高校部分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学质量保障不力,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差距大,这些问题对高等教育影响较大,没有完全达到家长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培养的部分学生工作适应能力不强,对社会发展的助推力得不到体现。同时由于目前高校在职称晋升、考核和聘任等事关教职工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片面的追求科研项目和高级别论文,导致花费大量精力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出现学生的高度评价不如一篇文章的作用大的现象,给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造成一定的困惑,因此真正愿意扎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数量明显不足,部分教师只是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即可,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高职称教师主要通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完成科研项目即可达到工作考核要求,科研没有很好的促进教学,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冲击了教学的中心地位。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的比例偏低,大量的课程教学压在青年讲师身上,而青年讲师在学科积淀上又与高职称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教学的质量。因此,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主要受到现有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过程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影响。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是必须先解决如何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真正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问题。首先是完善现有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投入、教学工作量,以此为教师考评、职称晋升的基础,让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能得到相应的体现,让教学水平高、工作量大、全心投入教学、学生认可度高的老师也能够活的精彩。同时开通有教学特长老师在职称晋升、考核和聘任方面的各条通道,鼓励愿意从事教学的老师深入研究教学,革新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教育改革成果。其次必须强化教学过程监督机制,不让各种制度流于形式。

2.全力打造复合型师资,与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需求接轨。大学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复合型通用人才,必然要求构建一支与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需求接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一是培养一支具有一年以上出国学习经历的师资队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比例达到50%以上;二是构建一支来自不同优势学科、学缘结构多元化、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师队伍,避免学缘结构单一带来的发展潜力受限问题;三是引进一批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既有十年以上在企业从事研究、生产、管理的经历,又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问题,比例达到15%左右;四是培养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硕士学历以上的实验教师队伍,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现代实验、教学、研究和检测设备,保障实践教学的优质高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改变传统实验教师配置的观念,比例达到20%左右;五是培养一批培训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培训学生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取得学位的同时能够取得1~2个行业资质证书,与行业需求接轨,毕业后能立即上岗,比例达到15%左右;六是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指导好学生的职业规划,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人文交流等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做学生成才的领路人;七是培养一支高效、务实、忠诚可靠、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队伍,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教师队伍高效的运转起来,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3.搞好特色教育改革工作、突出有显示度的可量化成果。

(1)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引领突破新专业建设。材料学院在2011年敏锐的看到了全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出台的大力扶持政策,积极的申报了全国战略性新兴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首批获准设立此专业的学校之一,一举进入全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专业建设的前列。因此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要善于抓住这类机会,实现专业建设的突破,进入新兴行业。如果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选择老路,进入传统行业,那面临的问题是可以预见的。

(2)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一方面培养基础扎实的创新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走出原来没有竞争力和特色的普通模式。材料学院2013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获批创新班,逐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科技活动月、开放实验室大精设备等措施,让有能力的学生得到有效的科研基本能力锻炼,逐步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进一步深造夯实基础,同时也拓宽了本校研究生、博士生的考生来源和提高了生源质量。2014年材料学院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四川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等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等。

(4)大力推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夺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各类大奖,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二级学院必须要有组织、有计划的鼓励一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和条件保障,不能仅依靠个别学生、个别老师这种自发参赛的模式。材料学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蔡司·金相学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等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二十余项,2014年承办和参与各类学科竞赛7项,2015年承担学科竞赛8项。

(5)探索本科生双证式培养,加强行业资格证书培训,拓宽与各类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与行业需求接轨。材料学院近年来先后开设了无损检测、焊工培、国际焊接工程师和热处理工程师培训班,近两百名学生取得了国际、国内和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数量,保障了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大了学院在行业协会中的影响力。

(6)加强各类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贮备支撑材料。近三年来,材料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改项目资助、校级重点教改项目资助、校级一般教改项目资助和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等十余项,成功申报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7)借助“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质量奖”等各类教学比赛和教学研讨活动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搞好成熟教师和新进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在全国高校中提升学校知名度。

四、结语

经济的转型必然给高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倒逼高校教育进行改革,只有全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与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提前预判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高校学生的需求,对高教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成体系的改革,培养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转型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未来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