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文学作品里的茶文化

2016-03-30袁丁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福建茶叶 2016年9期
关键词:旗人茶客满族

袁丁(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老舍文学作品里的茶文化

袁丁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老舍文化作品大多表现老北京的市井百态和幽默风情,他通过鲜活的语言反映当时较为深刻的文化蕴意。然而,老舍文学作品的幽默基调是严肃的,反映市井百态则多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剖析,从风俗民情中暗暗批判国民的素质。当今,地域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成为文化领域讨论的课题。作为老北京人,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无不与老北京文化丝丝紧扣,老舍先生也非常愿意从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老北京文化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老舍文学作品里的茶文化。

老舍;文学作品;茶文化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知名作家,其诸多作品蕴含着极为浓厚的茶文化。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在老北京,茶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涉及茶文化的内容大多体现的是老北京茶馆里的文化,而老北京茶馆里的一群人拥有自己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1 茶馆的作用

茶馆在老北京城可谓随处可见,至今仍有可寻之处,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老北京茶馆内对茶品特性的分类较为明确,比如在清代茶馆中各类等级的茶品均有所涉及,有专供说书曲艺表演的书茶馆、经商洽谈的清茶馆、专供饮食的“贰浑铺”和专供文人墨客赏玩的野茶馆等。由此看来,清代茶馆多为专业化经营,这一点体现了清代茶馆经营明确的特点。当然,清代茶馆除了经营茶品以外,自然不会缺少了经营酒菜等项目。老舍在《茶馆》话剧中有关于三教九流的描述,如北京裕泰大茶馆最初以卖茶为主并售卖小点心和一些简单菜品为经营项目,此种茶馆在老北京是比较常见的,且具有一定必要性。茶馆承载着时代生活所需,也是不同人群聚合的集散地,尤其在军阀年代很多茶馆迫于生活对传统茶馆进行了尝试与改革,有增加后院开设公寓楼,有增加评书曲艺,也有提供女侍服务,这些多少也表现出茶馆业老板的无奈,也可从时代发展角度看出其必然性。不管以何种形式经营茶馆,茶馆的存在,在百姓生活中承担的戏份很重要,除了消遣作用,还可成为洽谈生意和排除民事纠纷的场所。

第一,茶馆可以作为“说合事儿”的场所。《茶馆》:“那年月儿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来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此种为人调解的形式也作为民间调解民事纠纷的普遍手段,得到的结果大多是息事宁人,因而在很多时候纠纷双方未召集齐打手,经调人的出面已将剑拔弩张的场面化干戈为玉帛。这里所讲的经调人指的是一类带有职业性质的民间调解人,比如《茶馆》中黄胖子这个人物,他在面对民事纠纷时常念叨具有专业化的调解词。由此可见,黄胖子是此方面的高手,也可说明在茶馆内由经调人调解民事纠纷的效率是很高的,这也能从常四爷和松二爷口中得以说明。当得知茶馆后院有民事纠纷发生,常四爷说道:“反正打不起来!如真能打的话,早已捅到城外去了,还来茶馆作甚?”

第二,《茶馆》中刘麻子可视为非法之徒的一类人物,由此看出茶馆出入的顾客鱼龙混杂。话剧第一幕:刘麻子带康六到茶馆来洽谈生意。我们要知道,刘麻子曾将康六之女康顺子贩卖至此,并转手卖给庞太监做了小妾。自然而然,茶馆成为康顺子人生悲剧的开始。刘麻子选择茶馆作为洽谈与交易生意的场所,应该与茶馆容易谈成各类交易有关。另外,宋恩子、宋祥子等市井无赖也常常出入于茶馆,他们讲茶馆作为搜集情报和寻找可乘目标的场所,通过与人交流获取私密。每当庞太监来到茶馆,宋恩子、宋祥子即簇拥周围请安问候和汇报情报。

2 茶客的共有特征

茶馆是茶客平常消遣的场所。茶客可以在茶馆里品茶、聊天或洽谈生意,三教九流皆可出入。从《茶馆》描述某些茶客的言谈举止即可看出他们的身份属于社会各种阶层,代表着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部分茶客来到茶馆只为消遣娱乐,谈天论地如蜘蛛成精、国家修筑海边挡墙、新类唱腔儿或煎熬鸦片的方法等等,而部分茶客则有意附庸风雅,讨论如玉扇坠儿、鼻烟壶,还有茶客则与上两种截然不同,他们出入茶馆只为探听小心,心怀不轨目的,如宋恩子、宋祥子等,他们身穿灰色大褂,类似于衙门办差人员,茶馆也是此类人物大展手脚的办公场所,从不同茶客的言谈举止中获取线索,严格讲此种茶客并非为饮茶而来,不能算是真正的茶客。然而,茶馆内容纳如此角色也是必要的。另外,茶馆里还有像常四爷、松二爷这样的特殊人物,他们作为满族旗人也会经常光顾茶馆,与普通百姓不同的是,他们常常自带茶叶,到茶馆仅享受泡茶服务,这样的情况也是当时满族旗人饮茶的一种普遍现象。按照《茶馆》的描述,满族旗人自带茶叶的现象从清朝末期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一直存在,这些所谓的达官贵人往往对于品茶具有一定程度的研究。

茶馆的消费者大部分还是普通老百姓,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不会太高,主要是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显然,满族旗人自带茶叶的做法与当时所谓的茶文化不无关系,清朝时期我国地域辽阔,朝廷文武幕僚数量庞大,作为封建政府特权派的代表,其生活质量肯定要优于普通老百姓,高高居于社会中低阶层之上,且拥有更多消遣时间和精力。清末政府官员和满族旗人普遍喜欢饮茶,俨然成为他们这类人群生活之必需,不论现实生活有多艰苦,饮茶习惯一直保留。正如老舍的另一部小说《正红旗下》中所描述的一个满人家庭虽家境败落也不能舍弃饮茶习惯,该小说多处都涉及满族旗人饮茶习惯的根深蒂固,如主人公拿钱回家,其母便愁,二姐给母亲递上一碗茶,且用小砂壶泡沏茶叶。关饷发愁,母亲如果已知东家丫头将要出嫁,西家老姨迎娶儿媳,她便不知要饮多少砂壶茶了。饮茶习惯已经完全融入到满族旗人的日常生活,不需要特别强调说明,饮茶成为满族旗人难以割舍的一种生活情调。满族旗人自带茶叶出入茶馆其实还存在另外一种背景,它是满族旗人自己的饮茶习惯,正如《谏书·稀庵笔记·京师茶馆》记载:“盖旗人晨起,盥漱后则饮茶,富贵者则在家中,闲散者多赴茶馆。”由此看出,满族旗人从家里开始饮茶,每日起床后便饮茶,只有一些闲散人士方才到茶馆。也就是说,普通的达官贵人往往不屑于到茶馆饮茶。然而,清朝末期,满族旗人经济衰落,大多数满族旗人家庭生活拮据不堪,不入茶馆的认知也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转变,他们不再将出入茶馆视为降低身份的行为,很多满族旗人已经不囿家中饮茶,走出去与大伙儿一起品茶消遣。正如《清稗类钞》记载:“京师茶馆,旗人士宦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裙,就广坐,作茗憩,与园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忤也。”从家中独享茶品到茶馆与人共享茶品的变化过程其实也是满族旗人生活水平大幅降低的一种表现。伴随着满族旗人生活品质不断下降,直至能出入茶馆成为令人无比羡慕的行为。正如《正红旗下》描述主人公的父亲作为地位卑微的骑兵,每日忙于生计且收入甚微,他也极为羡慕自己的亲家正翁。何人为正翁?一位官居四品的武职顶戴佐领,他可以每日出入茶馆,可以玩靛颏儿,这样也算是当时的一种茶文化现象。然而,时至今日,这样的茶文化现象几乎荡然无存,即便有少许人能将茶叶寄存在茶馆,也已经完全不同于清代末期的形式。

另外,《茶馆》中描述如马五爷这样的信奉洋教的满族旗人,也常常出入于茶馆,作为常客他们却不曾拥有自带茶叶的行为,与传统满族旗人相比而言,马五爷的行为也算是独具一格。

3 与茶有关的方言

中国是茶历史的发源地。饮茶可以体现于饮食方面,也可延伸至其他生活方面。其中,与茶有关的方言不能不提。老舍作品中对于老北京日常饮食的描述也谈到了茶。满族旗人早上起床便要饮茶,家中来客也要及时奉茶。正如《想北平》一文:“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茶,一直以来在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其重要性对地方方言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某些事物通常会用与其同类或相似的事物来命名。老舍《四位先生》一文描述马宗融这个人物是这样写的:“提起那有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去。”用茶碗口来形容木棒的粗细程度,也说明老北京人理解茶和使用茶已经不单单局限于饮食方面。

另外,《正红旗下》:“到了我的这一代,我仅记住大家用杏仁茶和面茶制作茶点。”与我们所讲的茶不同的是,杏仁茶和面茶用开水冲泡后饮食。通常,杏仁茶和面茶里没有茶叶成分,将其命名以茶,只是将泡茶这一习惯进行了转移。类似于杏仁茶和面茶的方言生活中比较常见,又如徐州馓子茶利用开水冲泡馓子,油茶利用开水冲泡五谷杂粮形成糊状食品。传统婚娶男方家要向女方家下聘娶之礼,招待客人一定要用糖茶,意在“甜甜蜜蜜”。由此看来,茶文化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4 结束语

老舍先生作为地道的老北京人,不管是从其自身的生活阅历来看,还是单纯从其文学作品来分析,无不散发着浓郁的老北京味儿。老舍文学作品具有老北京味儿的一大原因是对老北京风俗民情的详细描述,不单单停留于民俗事象的描述,更多的是蕴含的文化底蕴。从《茶馆》来看,茶馆在老北京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而老舍的文学作品中涉及茶文化的内容大多体现的是老北京茶馆里的文化,而老北京茶馆里的一群人拥有自己的特征和生活习惯。本文通篇剖析老舍文学作品里的茶文化,主要发掘老舍先生对于老北京民俗风情的挚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扬与传承。

[1]朱砂.老舍:茶馆里的情感人生[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2011 (10):45-47.

[2]李娜.来老舍茶馆品味中国文化[J].中国妇女:英文月刊,2015(9):44-45.

[3]齐运东,李苏豫.老舍茶馆的文化魅力[J].餐饮世界,2011(9):68-71.

[4]朱永杰.以文促商以商促文——老舍茶馆文化底蕴及经营方式探寻[J].农业考古,2010(11):113-114.

[5]温波,孙莉茶馆的复兴——记北京老舍茶馆[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23):43-46.

[6]高越,张璇.浅谈老舍与北京文化[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3):17-17.

袁丁(1973-),女,重庆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猜你喜欢

旗人茶客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老茶客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小茶客
满族八旗被革命
清代东北驻防官兵装备与操演枪械状况考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
沏茶之水【梅、兰、竹、菊】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