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的结合

2016-03-30夏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福建茶叶 2016年9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茶道茶艺

夏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浅析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的结合

夏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的结合通过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的传播,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美。阮和茶具有互通的基础,品茶、茶道和阮技法呈现出相通与呼应的特点,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存在内容和形式和统一,两者的结合赋予了彼此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阮音乐风格;茶文化;互通

1 前言

阮音乐与茶文化从古代发展到今天,时常被人们所提及,并得到大力推广。阮出现于汉代,成熟于晋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元代。到了二十世纪的中期,阮音乐再一次得到了复兴,并被现代人所大力提倡和推崇。从阮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魏晋南北朝时,阮咸是第一个用贤人名字命名乐器的人,从而大力推动了本土正统乐器的成熟和发展。进入唐朝以后,阮进入宫廷大型群体演奏乐器的行列,列为雅乐器。元明清时期,阮则由雅乐传入民间音乐中,变为民间伴奏乐器。由此可见,阮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发展,呈现出悠久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乐器特点。

对茶文化进行探析可见,茶文化也呈现出传统文化的特征。在《茶经》中,陆羽第一次提到了茶道,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以茶养廉”的风气,其后茶由宫廷权贵所用,再流入民间,到现代人对茶文化的推崇。可见,我国茶文化和阮音乐文化呈现出相互一致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轨迹,两者发展轨迹不谋而合的根源在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文化两者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传统美学下的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是相互融合的。

2 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2.1阮音乐的发展历史

根据《阮演奏教程》的记载,汉武帝统治时期,公主与西域乌孙国和亲外嫁,皇帝担心公主外嫁以后,路途遥远,思念故土,因此命令宫廷乐匠参照琴、筝等乐器,打造一种形状像满月的乐器,送给公主陪嫁,以慰公主日后的思乡之苦。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对阮的形状和音色音响等进行了进一步改进,阮正式以贤人的名字得以成名,成为我国古代正统的本土乐器,此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元代以后,阮开始衰落,成为伴奏乐器,但是时至今天,阮的地位被再一次重视。

但是在现代艺术形式多样化发展背景下,阮音乐文化与传统时代相比有所不同,多艺术交叉背景下,阮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阮进一步细化为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阮等,阮从单独演奏的乐器发展成为合奏,并形成阮族重奏。在现代高音、中音、低音和倍低音的演奏中,阮呈现出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阮凭借其音色圆润、和谐统一、厚实有张力的音乐风格,在现代音乐演奏中表现出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阮具有极强的美学塑造力,它的高音十分清澈,中音柔和纯净,低音又深沉淳厚,不论用于独奏中还是用于重奏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发展至今,阮的组合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各大高校在乐队演奏中将阮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音乐器材,阮的单奏曲目和重奏曲目不断增多。

2.2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唐朝时期的茶文化得到发展,宋朝时期发展为鼎盛。茶文化代表了每个历史阶段的风土民情特点。

自古以来,我国古代形成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名言,特别是在古代的魏晋时期“以茶代酒”的风气兴起,古时候的“以茶代酒”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与当前“以茶代酒”的社会背景有所不同。魏晋时期,奢靡之风十分严重,古代文人墨客十分痛恨达官权贵、门阀的奢华和浪费,为此,以陆纳为首的有志之士奉行“以茶代酒”,以纠正当时存在的不良风气,突出“以茶养廉”的社会时代特点。“以茶养廉”的推广不仅仅改善了当时的奢靡之风,同时将茶文化推广到大众群体,突出和歌颂了茶文化在人们日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促进了茶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我国古代的茶不仅仅广泛流行于文人雅客之间,在宫廷也得到了推崇。古代的很多艺术作品描述出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例如《宫乐图》中就描述出来一群宫廷女子围坐在茶盏周围,谈心赏月,各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深情,十分欢快。饮茶赏月的风俗在我国古代得到了延续,此后的几个朝代乃至发展至今,饮茶赏月的风俗依旧流行。饮茶风气的形成促进了饮茶环境的完善,京津茶馆为传统茶文化的流传更添加了出色一笔,当前北京和天津一带还流传有“曲艺茶馆”的风俗,成为人们艺术交流和推广的重要平台。而茶艺文化的流行不仅仅丰富了这种传统文化美的艺术形式,更成为吸引顾客、民间艺术沟通的重要媒介。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茶艺和茶道程序,茶艺所带来的美感和享受,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的结合

3.1阮和茶折射出的中国传统美

我国古代传统美学主要源于“儒家美学”的影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人要有远大的目标,高远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而“境界”可通过“艺”来衡量。中国古代传统美的最大特点就是呈现出来的非功利性特征,具体来说表现为强调休闲养性,注重个人道德修为、反对奢华、铺张浪费、提倡节俭等形式。以魏晋时期的“以茶养廉”为例,茶文化的美正是表现为其静、品、悟,用茶抑制不良风气,形成美的茶文化。而从阮乐来看,阮曲音色柔和、唯美,音质醇厚而又弹性十足,在音乐演奏中,阮曲又能担当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阮和茶均折射出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美,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共性和适应性。阮和茶均讲究品和悟,强调人的内心情感,享受这种领悟“美”的审美艺术。并且阮和茶的结合也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和感受,并对古代传统美的发扬和传统艺术的感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2品茶、茶道和阮技法的相通与呼应

之所以将品茶作为一种文化进行推广,绝不是因为品茶这一简单的“饮”,“饮”是满足生物基本需求最简单的动作,带明显的功利性特征,这与茶文化表现出的审美是截然相反的,也不符合阮的审美艺术。茶文化关键在于品的程序上,这就是现代所提倡的“茶道”,茶道讲究品的感悟,是审美主体非功利性的反省;茶道讲究形式和程序,有形式,有程序就会有韵味,值得回味,这正是艺术层面的美学所追求的。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茶道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均能与其进行呼应,茶道的收放、铺垫、洗茶、省茶和倒茶、自省等等与阮音乐技法均相通。在阮技法中,右手点奏强调颗粒型的清晰,右手轮指演奏强调流线型的连贯,右手扫弦演奏强调力度的张力,左手的配合,包括按音滑音等辅助技巧。可见这些音乐演奏技法与茶艺呈现出了极高的契合度,从技艺层面上,反映了两者的相通性。

3.3阮风格形式与茶道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茶道流行的今天,品茶不仅仅要求具有外形美观的茶盏,茶艺也必须呈现出美的艺术形式,正是所谓“好茶配美器,好乐配好茶”。阮的风格形式正符合茶艺表演需求,阮音乐的声音悠扬、音色醇厚浓郁是任何一种音乐都无可比拟的。可见阮音乐的风格形式恰如其分地实现了与茶道表演内容的有机结合。阮音乐是从听觉的角度渲染美,感悟美;茶艺则是从味觉的的角度体验美、接触美。阮风格形式与茶道内容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看不见的美”到“看得见的美”、“接触到的美”的转化。现代很多茶具本身已经十分精致,加之以绘画雕刻图案以丰富茶具美,如青花瓷、雕刻花、宫廷仕女图等应用于茶具之上,茶器具美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试想在一个典雅的环境中,听着阮曲醇厚浓郁的声音,观瞻娴熟的茶艺表演,这绝对是一种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完美结合。

3.4阮风格内容与茶道形式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阮风格形式与茶道内容的结合是完美的,天衣无缝的,反过来阮风格内容与茶道形式的结合也是完美天衣无缝的。社会发展的今天,美的呈现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产物。品茶者在欣赏一首美妙绝伦的阮乐曲时,脑海中浮现出无限的联想,美妙的画面呈现于眼前。在配合茶艺表演者身前的一桌茶道工具,在古典音乐熏陶的同时,感受中式背景元素艺术美,艺术欣赏瞬间升华,阮风格内容与茶道形式也形成了完美结合。

阮种类的不同呈现出阮风格的不同,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阮等五种阮风格各异,音色各异,由此表现出差异化的风格形式,也意味着将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内容;而茶又分为甘甜的红茶、淡香的绿茶、浓郁的普洱、淡雅的龙井等,不同阮风格内容将匹配不同的茶形式。阮风格内容又有地区曲目和特色差异,不同地区阮曲目匹配地方特色的茶艺文化,也将具有别一番的滋味和美感。

4 结 论

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两者之间形成完美的结合,发展至今仍被社会大众所推崇。本文对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两者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剖析,并探索了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是如何有机结合的。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两者之间表现出天衣无缝的对接和融合,两者之间具有共通性和适应性。由于阮音乐风格和茶文化的结合给予了双方更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使得阮音乐和茶文化走进人们日常生活,被古代人和现代人所推崇,并为两者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1]凯亚.中国茶道的人情之美[J].福建茶叶,2015(1):23-24.

[2]张进华.宜昌茶文化旅游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4(9):4-6.

[3]谢来法,林清杰.福建安溪茶艺表演在法国博览会独放异彩[J].福建茶叶,2014(3):45-46.

[4]林东波.刍议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创作[J].福建茶叶,2011(5):2-3.

夏冰(1970-),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茶道茶艺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艺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茶道人生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茶道六百年》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