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启示
2016-03-30邓玲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邓玲(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茶文化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启示
邓玲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以德国高职教育模式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参考,在诸多方面仍无法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如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问题、市场岗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需要在现有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具有中国派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茶文化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启示包括:茶文化中的“静”所带来的启示、茶文化中的“思”所带来的启示、茶文化中的“淡”所带来的启示。
茶文化;高职教育;启示;对策
近年来,我国职教界已经更加理性地去看待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并从现状中提出了与我国产业发展相融合的道路。具体而言,以德国高职教育模式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参考,在诸多方面仍无法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如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问题、市场岗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需要在现有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具有中国派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从笔者的调研中可以感知到,中职教育对学生的岗位技能教育优越于高职,而本科阶段的学科理论和原理教育又显著优越于高职,所以高职首先需要对自己的人才培养形态进行定位。本文认为,提高高职教师的岗位适应水平,以及与周边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应成为其优越于中职和本科教学的着力点。为此,这里将引入茶文化来对本文进行讨论。
1 问题的提出
结合笔者工作体会,这里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内在逻辑问题
众所周知,西方人以理性思维为特征,区别于处于儒家文化圈的民众。作为处于儒家文化圈中的国人,天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和情怀,这就使得国人在整体性上完成对事物的考察。然而,西方社会因受到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所以民众更具有理性和科学精神。也正因如此,使得他们在对待高职教育时能够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而随之而来的就业市场也与之相适应。但国人即使践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这一导向,但仍无法真正做到与产业紧密联动。
1.2实施现有教育教学模式的手段问题
不少作者在探讨高职教育教学的手段问题时,习惯于以课堂教学环节作为空间范畴,这实则是具有局限性的。现实表明,为了适应以德国高职教育为参考的国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便是下了大力气。包括目前所提出的所谓“反转课堂”,也成为了各高职院校师资需要去学习的对象。与之相配套,理论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也逐渐倒向了实训环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算是高职教育。1.3高职教育教学资源改造的效果问题
上文提到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那么这里就来讨论教学资源改造的效果问题。教学资源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上文所提到的师资职业能力培训体现为软件资源改造,而集中在实训室建设中的资源改造则体现为硬件。毫无疑问,硬件构成了支撑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但其所发挥的效果则需打个问号。
2 茶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我国的茶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也融入到了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那么如何来看待茶文化对高职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启示呢?笔者认为,这里需要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中来进行提炼。
2.1茶文化中的“静”所带来的启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人们在相对静止中才能对事物进行度量。把这句哲学语言具体到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之中可知,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一直处于人才培养改革的大潮中,一个个教学新形态、新概念不断的植入到高职院校之中,而在这动态的变革中却少了一种心平气和的“相对静止”,即高职院校管理者似乎并不关心变革的效果问题,而效果的显现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从中获得“静”的启示。
2.2茶文化中的“思”所带来的启示
茶文化中的品茶和赏茶都内含有“思”的成分,独自品茶过程中便促使本人完成一系列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具有深度和广度。赏茶仍是如此,赏茶作为一种自娱自乐或者是共同分享的文化内容,能促使人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反思诸多的问题。将其转换到高职教育教学之中可知,每个学校的行业背景不同、专业特色不同、比较优势各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和教育者能思考和反思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短板。
2.3茶文化中的“淡”所带来的启示
淡雅是国人对清茶的评价,而在很多时候人们也把这种比喻形容为人的处世之道。纵观我国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发展可知,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倾向于使本校获得某种称号,如国家重点高职院校、省重点高职院校等,而并未沉下心来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往往从外部包装入手的教学评估,不仅劳民而且伤财。因此,我们需要借鉴茶文化中的“淡”,来抚平在人才培养中的浮躁情绪,以为学生负责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教学创新工作。
3 启示下的教学模式反思
在以上启示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现存的教学模式:
3.1对高职教学中概念创新的反思
从近年来笔者所参加的诸多研讨会中可以感知到,我国高职教育界目前存在着一个喜好,那就是对教育教学概念的创新,诸如“分层教学”、“翻转课堂”等,从字面表达和内在含义中的确具有它的合理性和新颖性,但这种创新能否应用于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仍需要在较长时间里用实践来说话。
3.2对高职教学中相互模仿的反思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对高职院校进行了排队,进入第一梯队的便是国家重点高职院校,第二梯队的便是省直辖市重点高职院校。而且,某教育知名网络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进行了综合排名,这也就决定了后进向先进学习的格局。但笔者需要提出疑问,即这种学习形态以无视本校办学比较优势为代价,最终将导致那些“后进学校”陷入到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之中。
3.3对高职教学中包装作秀的反思
笔者深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一线进行了跟踪调研,在高职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最为辛苦的便是处于重点专业建设中的教研室主任,以及参与专业建设的骨干教师们。不难理解,这种全员参与下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十分锻炼师资队伍,然而在管理层的功利主义情怀下,一系列的改革工作都与当初的愿景相距很远。
4 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格局
这是从国家层面所提出的希望,这也是对近年来一直照搬德国模式的一种忧虑。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格局需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文化背景问题;第二,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社会优势问题;第三,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开放办学问题等。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本身走的就是中国特色道路,而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供给也应。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格局,关键还在于提升高职院校管理者的眼界,当然这是从出国考察所学不到的。
4.2推动知行统一的教学改革
笔者并不反对合理的概念创新,因为它是建立中国派高职教育教学的概念标准,也是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品味的外在信息。因此,这里需要推动知行统一下的教学改革。那么如何推动“行”呢?笔者建议,应从改变当前华而不实的教研会议和业务培训项目入手,应深入到校园和课堂中去,与学生接触、与一线同行接触,从中来共同推动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
4.3实现比较优势的教学自信
学习先进应成为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这种学习应更加突出其中的理念和精神性、文化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从更高的程度来应用于本校的教学环境,以及与校本要求相融合。另外,每所高职院校都应具有教学自信,而这种自信根源于办学思路的自信、人才培养方案的自信,以及对未来教学创新趋势的自信。
4.4夯实校本下教学改革活动
笔者十分反感包装作秀式的教学改革方式,这种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为高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持续的内驱动力。因此,未来还需要夯实校本下的教学改革活动。具体的做法包括,应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在教学创新中的首创精神,并能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教研室主任一定的支配权,这样才能推动以教研室主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健康运行。
5 展望
今后,还需要将茶文化传播与高校的通识教育联系起来。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对高校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内容较单一,致使多数高校过于关注专业课程设置,却常忽视通识教育;二是大学传统院系设置、课程安排与通识教育存在一定冲突,过多的专业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分和学习时间,使得通识教育的开展空间被压缩;三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随意,且师资严重缺乏。由此,当前还应在师资引进和对现有师资进行人文元素培训上下工夫。
这就意味着,借助茶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学文化知识,使得他们的身心得到修炼,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对茶文化的学习,进而助力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才能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加适应我国社会文化发展。
6 小结
本文认为,茶文化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启示包括:茶文化中的“静”所带来的启示、茶文化中的“思”所带来的启示、茶文化中的“淡”所带来的启示。在启示引导下的解决措施为: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格局、推动知行统一的教学改革、实现比较优势的教学自信、夯实校本下教学改革活动。
[1]王晓丹,程芳.创业型经济视角下弹性学制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4(24):125-126.
[2]吴小明.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2013(10):57-59.
[3]李琼.基于青年价值观发展特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68-69.
[4]罗秀.高校就业教育拓展的重点及其实施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36-38.
邓玲(1977-),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