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山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3-30许念芳岳林旭刘少军臧传江
许念芳,岳林旭,刘少军,焦 健,舒 锐,臧传江
(山东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 山东高密 261500)
山药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高,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粮食、蔬菜、药材、饲料和加工原料方面[1-2]。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山药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多个产业带,特别是山东省无论种植面积、产量、出口数量均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山东地区山药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山药种植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山东地区山药产业的发展。
1 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山药种植生产情况
山东山药种植区域较广,品种较多,主要分布在潍坊昌乐、寿光、青州、安丘,菏泽定陶、单县、金乡,济宁曲阜,临沂苍山,聊城莘县等地。山药的地域性很强,在种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品种,如嘉祥‘细长毛山药’、曲阜‘牛腿山药’、定陶‘西施’、菏泽‘鸡皮糙山药’、济宁‘米山药’等,潍坊地区主要种植引自日本的‘大和长芋’山药品种。其中,定陶县的陈集山药(含‘鸡皮糙山药’和‘西施山药’)[3]和桓台县的新城‘细毛山药’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山东地区山药栽培管理方式较粗放,目前山药种植生产上主要包括传统栽培和机械化栽培2种方式。传统挖沟种植山药,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种植效益较差,而机械化栽培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栽培效益。一些机械化程度不高地区或小面积种植地块多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对于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和较大种植基地一般采用机械化栽培方式。施肥方面以常规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和新型肥料施用量较少,偏氮肥,不注重磷和钾肥的施用,多采用一次性施足肥料,中后期较少追肥的施肥方式。对山药科学施肥的认识较少,施肥基本靠经验,因此常常出现过度施肥现象,不仅造成地下水体污染,也降低了山药品质和产量[4]。山东地区山药病害主要有山药炭疽病、褐腐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是线虫、斜纹夜蛾、蛴螬等,生产上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生物综合防治方面应用较少。
1.2 山药销售、加工情况
山东地区山药主要以当地消费、鲜品外运和食品加工为主。地方品种独特,品质较好,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外来引种品种(主要包括日本‘大和长芋’‘大和芋1号’‘大和芋2号’等)长势良好,外形好、产量高,多用于出口和加工。山东地区所产山药多被运往外地或出口到日本、韩国等,最近几年山药种植收益较稳定,667 m2纯收入为8 000~15 000元。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山药认识的深入,各类山药产品得到开发,如山药酒、山药粉、山药浆等,从而带动了山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化低,规模化小,品牌效应弱
山药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因素依赖度高,由于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山药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组织形式应用较少。由于山药种植户经济组织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导致山药生产中分散经营,眼界比较狭小。个体农户大多数小农意识强,比较封闭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许多收购商受传统观念影响,只是消极等待,缺乏市场意识,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动态了解较少,致使收益不能最大化,影响了种植户和收购商的积极性,制约着山药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由于现代社会对无公害绿色食品越来越重视,而个体农户的生产设施很难达到认证的标准,从而使自己的山药产品在品牌、价位等竞争上处于劣势。
2.2 专业研究薄弱,投入资金较少
目前,关于山药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缓慢,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对山药育种、栽培和加工等新技术利用率明显偏低甚至严重滞后。首先,山药属于小作物,提供给科研院所的山药研究经费很少,山药新品种选育缺乏资金支持,研究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山药品种选育工作的严重滞后;其次,山药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育种难度较大,从事山药研究的机构和人员较少,特别是山东地区更是少之又少;再者,由于山药主要靠无性繁殖,种性保持能力较强,生产者可以自己留种,一次购种,多年可用,制种公司感到无利可图,也就缺乏研制和推广山药新品种的积极性。另外,山药栽种和收获费工较多,在农艺和农机结合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专门针对山药生产和加工的机械设备研究较少。
2.3 销售渠道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山东地区山药销售大多以鲜品为主,初级加工产品为辅。一是由个体农户或经销商将山药鲜品通过物流运送到省内外山药的主要消费地区,再经农产品批发市场供应到各零售市场和超市;二是由山药经销商上门收购,转卖到山药加工企业或由企业自主收购,进行初级加工,再将山药初级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在销售过程中不注重山药分级和包装处理,缺乏山药深加工产品的研发,致使山药产品附加值低,收益不高。
2.4 生产栽培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是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山东地区山药栽培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挖沟起垄栽培方式,种植技术较单一,缺乏创新。田间管理粗放,种植标准化较低,在病虫害防治上,存在滥用农药或过度用药的现象,致使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山药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二是生产成本增加。随着种苗价格、人力、肥料以及土地承包费的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收益降低。三是种源单一,品种退化严重。总体来看,山东地区山药品种较多,但由于品种混杂,有些虽不同名,却是同一品种。就各个地市来说,山药栽培品种比较单一,与外界品种交流较少。生产上主要依靠山药段进行无性繁殖,连续多年繁殖而不注重提纯复壮,再加上连作现象严重,导致当地山药品种种性明显退化。四是不注重轮作换茬,病虫害加重。山药忌重茬,生产中为节省成本,开一次沟使用多年,常年连作导致病虫害加重,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致使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3 产业的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山药种薯繁育及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山药的地域性较强,山东省各主产区山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依托当地特有的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精品农业和精细农业”的发展策略,准确定位山东省山药的最适栽培区域。加强山药特色品种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形成种薯繁育及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产业带。积极推进特色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建设,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对当地山药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宣传,申请国家部门的认证,建立山药地理标志,合并包装传统价值和现代商业品牌来进行品牌的培育和壮大。
3.2 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
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引导山药种植区农民、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山药产品的种植、收购和研发,设立山药育种和栽培管理创新研究课题基金,对专门从事山药研究的科技部门和生产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用于山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新成果、新技术等。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鼓励科技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或引导成立山药生产、销售、加工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中介组织等农业互助合作组织,解决种植山药的技术、销售和加工难题,加强农户、科研院所、加工企业和各流通组织的合作,建立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
3.3 拓宽销售渠道,注重加工与产品研发,开发特色新产品
根据山药品种的品质特性,将适合鲜食和加工品种区分开,选用特色加工品种,研究配套加工新技术,开发新的特色加工品,为开拓山药市场注入新活力,拓展其用途,挖掘山药食用价值,加强山药深加工品的技术研发。引进山药深加工企业和国内外先进加工技术,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多元化精深加工,拓展山药加工产业链条,加快山药加工产业化进程。
主攻周边和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创建销售品牌。挖掘各类医药经典和古籍记载中的一些优良品种的历史甚至文化价值,进行山药包装和推广,提高市场接受度。做好山东省特色山药的食用、药用价值等宣传工作,为各类山药产品创建名片,包括山药的产地、品质状况、质量安全认证等信息,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3.4 依托现代科技,加快品种和栽培技术创新进程,提高山药产值
一是加强特色品种和专用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开展山东省山药地方品种资源的现状调查,广泛收集国内外优良山药品种资源,进行引种试种,研究各品种的适应性,并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利用收集到种质资源进行提纯复壮和选育各种类型的特色和优质专用品种,以满足市场需要;广泛运用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和基因定位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快繁、品种鉴定、种质保存和新品种选育,以加快山药优良品种的保存、选育进程。二是研究山药高效栽培技术,改进和完善山药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根据山药各主栽区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栽培技术,创新山药栽培方式和田间管理技术体系,实现选种、育苗、栽培、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体化。注重山药的品质和无害化种植,以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和创新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为目标,提高山药产值和效益。此外,还应加强山药贮藏保鲜、保质技术研究和创新,减少山药流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