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及其在英译中的体现

2016-03-30郭静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茶经谱系英译

郭静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及其在英译中的体现

郭静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本文以茶经为主题,探讨其中的生态文化与英译问题。首先结合茶经的内容对其进行简要概述;主要从茶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具体说明,重点论述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化的内涵、传统茶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传播等,最后对英译如何体现茶经中的生态化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翻译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茶经;生态文化;英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庞杂,如书法、瓷器、茶等,都因其独特性、获得了国际知名度,也逐渐演变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发展时间久,延续时间长,在当前,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比如,在英国就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英国人民几乎都会在早晨或者固定时间进行饮茶,这种生活形态上的固定化与模式化,表现出了对茶文化的践行,也说明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波及到了西方社会,并对其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下就对茶经中的生态文化与英译体现展开具体说明。

1 概述

《茶经》是唐代陆羽(733-804)所写的关于茶文化研究的著作,世人将其称为“茶圣”,可见对其尊崇与肯定之深切。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茶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与关注,而且中国人翻译了《茶经》英译全本(姜怡、姜欣《茶经、续茶经》),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大,也有利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传播。从内容看,《茶经》表述简洁、精炼,全书共分为三卷(上、中、下),总字数7500有余,涉及到茶的栽种、采摘、制作、饮用、生产、集录、歌咏等。内容丰富、全面,包括典故、传说,文笔优美、风格独特,说明性强,而且讲究整饬形式,骈俪对偶更增加了阅读时的快感。从结构上看,并列性强,十章节在标题形式上工整,传递性非常强,但在翻译方面,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生态文化

从生态文化的角度来看,在《茶经》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即“天人合一”思想,注重原生态,也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一种综合性考量,出发点在于构建起茶文化的体系。这也说明,中国茶道需要从多维度进行细致批评,比如,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通过茶文化得到了连接,并且将茶文化建立在人道的基础之上,而茶事的整个实现过程,既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很好地将人与生存环境进行了统一性的协调,实现了一种生态平衡。所以有的专家就认为在《茶经》中体现的茶道精神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另一方面,在《茶经》构建中,可以明显看到对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吸收与整合,并且建立起了一种在综合性很强的文化基础上,对于茶文化的境界追求;比如,以茶修德、以茶修心、以茶修性等,都是为了在世为人、升天成仙、到达彼岸世界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茶经写作背景的研究与分析,并通过传统文化的多维构成来分析《茶经》中的养生理念与所传播的茶道本质。

具体来看,在《茶经》中提出了一种自然观,这也是生态批评的核心范畴,换句话讲,即是人类如何理解自然,如何搭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获得对自然与人类的科学阐释。陆羽就借这部专著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观进行了说明,比如开篇就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是自然的产物,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并将其拆解讲解,得到了人于草木之中,合理的将人、茶并列看待,以宇宙万物之构成分子,对其进行了读解,并且,提出了融合为一体的思想,构建起了和谐共存的自然观;而且在《四之器》中,对煮茶的器具——风炉——进行了说明,以“阴阳八卦”理论及中医“五行理论”相结合,说明风炉上刻“坎、巽、离”三卦,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功能,并且,以《易经》原典,展开了具体的解释,最后还提出了煮茶理论是建立在“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到和谐”的思想之上。另外,《茶经》中融合了儒家的“气”理论,道家的“阴阳五行”理论,佛家的“梵我合一”理论,其中,注重对“能”的理解、“养生”的理解、“异域风情”的理解,所以,其生态文化非常复杂,在翻译中,还需要从整体上对《茶经》有一个总的文化价值评估,并进行再一次的结构重建,从而,以今人的理解与表述文字的方式,去领悟原著中的本意,以达到“信、雅、达”的标准,在翻译中,应该注重不同的翻译法,如意译、直译、仿意三种方法的选择或者结合运用等。

3 英译中对茶经生态文化的体现

首先,以著作名的翻译为例,“茶经”可以理解为对茶的谱系学研究,所以,在茶经本身的著作名翻译中,就应该注重对其谱系学的理解,而且,在西方社会的理论研究中,非常注重谱系学划分,以古希腊的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为例,它就是对古希腊文化神话的重新构建与理解,通过对诸神的谱系学划分,并提出了“黄金、白银、黑铁”等著名诸神“时代”演进,在今天的各领域都得到了普遍应用;再如,在尼采的《道德的谱系》中,就通过对“道德”的起源的探究,构成了自己学说的创造性开端,并且通过解读谱系,构建起了另一个关于道德的理解体系或者阐释体系。

其次,在章节标题的翻译中,需要以整体、局部的分析为总纲领,把握各章的选择性、适应性,并能通过一个互联互动的整体,展开对翻译的生态环境理解,再进行多维转换与选择,搭建起翻译事宜的方式与方法,比如,文言文——英文,中间需要更多的维度转换来填平时间、空间、意识形态等造成的巨大鸿沟。比如在《茶经》中,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方面,都是“一之、二之……”之类的3字形式,所以通常的译文会选择“One of Origines”之类的译文,简洁、对应性强,直译法直接通过汉字转换英文,然而缺陷在于译文太过生硬,数字+of+名词结构通常适用于可数名词,所以,到了造时,翻译为“Three of Process”就不符合语法规则,而在“Origines”方面,又需要加定冠词“the”,所以,形式上的转换与词义转换虽然已经做到,但在整体上不利于阅读,需进行修改,通过语言维度来进行再次转换,比如,将“One of Origines”之类改为“Chapter IOrigines”之类,则可以达到形式、语法规则、表述方面的完整。

第三,在文化维度上,由于需要注重生态文化方面的解读,所以,翻译中会选择意译的方式,而在文学性的表达方面,如歌咏茶的诗歌方面,则应该结合意译或者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仿意;因为多民族、传统的宗法制度下的社会结构较为复杂,加上文化分层等,都要通过系统性整合,并凝聚于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系统之中,所以,语境文化会有高低起伏,如西欧、美国注重交往的直接性,而中国文化注重交往的社会文化环境、情景等,因此需要进行互文足译,比如,图就明显包含了重要的文化信息,隐含着对友人的馈赠之礼、自娱自勉之情等,相对复杂。以“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为例:

直译:Its water,with themountains and rivers,the river,under the well。

姜译:As to the aspect of cooking water,mountain water,mountain springs always provide a preference.The next option is river water.Well water is but a less satisfartory choice.

直译过于简单,未能传递出煮茶用水的讲究与水的等级性要求;姜译中“preference”、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色彩,对原文中的“崇沿天然”之意未能表达出来。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以《茶经》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在唐代就构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理论,经过一千多年的研习,中国人深知茶的功能性,也习惯于以茶为饮料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代表着茶文化,也承载着中华文明之根,承担着对中国茶文化背后的传统文化的延续;从上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茶经》运用了儒释道各家的理论,并且对其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估,也将其引入到了茶文化的生态理论之中,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转型,所以,在其翻译中需要了解它的背景、文化涵盖面以及所讲的养生之道等,最终通过翻译的方式,更好地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中国茶的影响范围。

[1]何琼.《茶经》文化内涵翻译的“得”与“失”--以FrancisRossCarpenter英译本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2):22-23.

[2]范新.文言文词语翻译的实践报告-在忠诚原则指导下的《茶经》翻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13):38-39.

[3]李维忠,杨满忠.《茶经》与《吃茶养生记》的异同及其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14(4):33-34.

[4]姜怡,姜欣,包纯睿等.《茶经》与《续茶经》的模因母本效应与对外传播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1):50-52.

[5]金珍珍,龙明慧.信息论视角下的《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44-45.

[6]蒋佳丽,龙明慧.接受理论视角下《茶经》英译中茶文化的遗失和变形[J].语文学刊,2014(4):10-11.

[7]邹华旭,华少滨,方金福等.仁化白毛茶是唐朝陆羽《茶经》中记载的南岭茶——《茶经》中岭南黄茶考证[J].广东茶业,2013(3):89-90.

[8]董书婷.《茶经》中的禅宗思想以及翻译补偿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15):20-21.

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陕西特色美食文化英译研究”(项目编号:15JK2032)

郭静(198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茶经谱系英译
神族谱系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摘要英译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